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智能投顾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的区别及智能投顾的理论依据,同时梳理了国内外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情况,揭示了目前中国智能投顾发展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对中国智能投顾行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4年以来,智能投顾在全球兴起.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智能投顾从资产管理领域延伸到了财富管理领域.行业里在分析智能投顾时,通常基于资产管理视角,强调智能投顾在定量分析方面的价值,普遍认为智能投顾对传统理财顾问的冲击很大,甚至有替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智能投顾基于创新性、效率性及经济性等功能特征,改变了传统投资顾问的业务模式及投资决策方式,我国目前亟待建立并完善智能投顾的监管制度体系。在明确智能投顾制度界定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智能投顾发展面临的制度风险,提出应当以促进金融行业发展及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目标,在市场准入、牌照发放、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信义义务及技术治理等维度对制度予以完善,以期契合我国智能投顾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实现金融创新的同时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范围的金融创新浪潮中,人工智能开始显露魔力,智能投顾被认为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而随着 Betterment和 Wealthfront这类平台将智能投顾带入大众视野,智能投顾也在国内落地生根,成就了新的风口.  相似文献   

5.
智能投顾的发展与未来,是最近资本市场非常火的话题.智能投顾,智能是皮,实质是投顾,而投顾缺失是我国理财行业的真正痛点,如何才能创造出以投顾顾问为核心的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如何搭建核心科技的顶层?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金融与区块链教授李国权.  相似文献   

6.
智能投顾在美国市场上因技术创新驱动而产生,但我们认为,智能投顾在中国更加应该面向需求驱动。单纯的技术创新并非智能投顾的重心,而有助于解决行业现实问题,才是智能投顾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智能投顾低成本、低门槛、服务不受时空约束以及能减少投资决策中人为错误与行为偏差的特点,使其有潜力成为解决普通老百姓“投资难”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普惠金融工具。然而,不透明、不受直接监管、黑箱式的人工智能算法所主导的智能投顾可能会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并影响金融稳定。现有的监管沙盒(“监管试点”)对参与主体和测试规则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不适合用于事前预判智能投顾可能引发的消费者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沙盒作为监管数字测试环境,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在技术层面观察智能投顾产品的测试过程、运行和检验智能投顾商业模式、评估智能投顾风险,有助于破解智能投顾事前监管的难题。构建智能投顾数字沙盒的核心工作是建立智能投顾市场计算实验金融模型,通过“模仿”真实交易数据形成的潜在过程产生合成数据。本文提出了智能投顾市场计算实验金融模型的框架,讨论了模型中微观主体的行为和微观主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构建智能投顾市场计算实验金融模型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基于计算实验建模的智能投顾数字沙盒能够让监管部门观察在不同的监管规则和经济环境下,智能投顾和投资者的决策互动演化过程,评估不同的监管规则对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作为国内第一代基金分析师,马永谙在基金研究与投资市场从业13载,其行业任职经历颇丰,多种角色均有历练,曾一手设计和打造了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体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分析系统.2014年年底,他又一次充当行业早行人,开始探路智能投顾领域.智能投顾能否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创造以投资顾问为核心的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带着问题,记者采访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马永谙,且看他对智能投顾的行与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投顾服务正迈向机器人时代.借助新技术,智能投顾实现了投资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服务的成本大幅降低,极大地拓宽了客户群体.面对模式上的升级,传统理财顾问是否将面临职业定位的改变?而普通投资者的理财观念又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相似文献   

10.
刘艺琳 《海南金融》2021,(12):49-58
智能投顾的算法外观给传统投资顾问领域带来新的挑战,算法黑箱、信息不对称以及消费者的不理性心理都阻碍着智能投顾市场的健康发展.穿透式监管理念为解决智能投顾领域监管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其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原则以及"嵌入式、透明化、协调性"的穿透手段都有利于智能投顾领域监管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为促进智能投顾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的工具性质和保护金融投资者的价值理念,探究用代码代替法律的嵌入式穿透手段,并在智能投顾的信息披露和归责体系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规则细化,提高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的拓展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 E M)算法对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智能投顾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对智能投顾的预期效用、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影响以及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信任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用户对智能投顾的使用意向,而用户对智能投顾易用性的感知对其使用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智能投顾中“顾”的部分,即个性化服务和客户互动方面,仍面临不少困境,而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工具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为解决该问题带来了希望。文章探讨在提供个性化建议、对市场进行实时分析、整合风险管理、确保合规性和守住道德底线、自动化反馈与调整等多个环节中,ChatGPT如何发挥优势,帮助并指导用户作出更客观明智且实时的投资决策。根据业务发展及海外经验,综合利用智能投顾和人工投顾二者的优势或许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结合ChatGPT的智能投顾市场将受益于客户付费意愿的提升,市场规模和渗透率有望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理财顾问的专业能力及其金融服务可被进一步固化和模型化,使得以廉价的在线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成为可能。智能投顾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投资组合与客户间有更高的匹配性和更合理的风险收益比,从而使客户实现长期财务目标的机会更高。论文介绍了智能投顾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借鉴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经营模式,采取措施推动我国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传统理财顾问的专业能力及其服务可被进一步固化和模型化,使得以廉价的在线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成为可能。智能投顾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使投资组合与客户间有更高的匹配性和更合理的风险收益比,从而更能使客户实现长期财务目标。论文介绍了智能投顾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借鉴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经营模式,采取措施推动我国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美国的智能投顾,近两年已在大洋彼岸摧枯拉朽式地成长,出现了以Wealthfront为首的一批"独角兽"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惹得传统投资界大佬富达(Fidelity)、贝莱德(BlackRock)都争相跻身其后,中国市场的空白及国内投资者巨大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令人难以坐视.2015年3月,正是寄望通过"蓝海财富",刘震开创了华人投资界智能投顾的先河,为中国的智能投顾行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智能投顾已经成了投资理财领域的新兴话题.相较于理财师服务,智能投顾有更强大的金融运算能力,因此,当前已经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重视,许多机构开始研发智能投顾系统.包括京东金融等机构都参与了人工智能选股和智能配置.除推荐个股外,相关机构主要以"做选择题测算风险偏好—提供风险配置"方案为主,本质上还是一个静态的配置方案.但也有部分机构可以展示策略,提供动态化的资产配置过程,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类投资机构的智能投顾对资产管理的理解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同类型智能投顾研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王翰 《北方金融》2020,(3):35-40
近年来,智能投顾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相配套的监管制度却仍未成型,其中的关键一环便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构建。本文在简要介绍智能投顾业务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因智能投顾之特点,信息披露不足所带来的多重问题和风险。笔者拟通过对美国和香港信息披露制度构建经验的介绍,提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从框架到具体内容上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智能投顾作为普惠金融在数字时代最典型的代表,因其门槛低而备受中小投资者的青睐.然而,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制建设较为薄弱,智能投顾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忽视中小投资者保护,存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投资者的知情权难以保障、智能投顾的责任承担不明晰等问题.在新《证券法》设立投资者保护专章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智能投顾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智能投顾中强化投资者保护的对策,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一、智能投顾是什么 1.智能投顾概念 智能投顾(Robo-advisors)又称"机器人投顾",是可以在线提供投资组合配置建议以及组合管理相关的理财顾问服务.该服务根据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水平、收益目标以及风格偏好等,通过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及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资产组合,实现自动管理,并根据市场动态对资产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智能投顾的兴起引起中国市场的关注和模仿,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热门领域.然而,引入概念容易,深耕市场就会发现,美国式智能投顾模式正遭遇水土不服,其根源在于中美两国智能投顾有着完全不同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