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两期CHARLS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分析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拥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能够减少家庭医疗开支并有效刺激中老年家庭非医消费.样本异质性分析显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身体状况较差家庭的医疗支出,而且对农村及老年家庭非医消费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探索商业医保与扶贫相结合和开发多样化商业医保产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人口结构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医疗覆盖面和医疗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正。从城镇和农村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储蓄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城市居民储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呈显著负向影响,医疗保险覆盖面对城镇居民储蓄呈现不显著的影响,对农村居民储蓄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的储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起到缓解居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降低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降低高储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国家出台政策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地方政府为主,采取属地化管理方式进行。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低、参保积极性低、参保意识薄弱、校医院发展相对滞后、补充医疗保险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从而无法享受参保带来的待遇。建立健全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机制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说明医疗保险反贫困的有效性,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就贫困广度、深度和脆弱性等多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医保的反贫困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政策能够增加参保者的医疗消费,有助于改善其健康状况,从而起到积极的减贫效果;实践中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对贫困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不显著,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效应,使贫困脆弱性减少5%~8.5%,对受到大病冲击的家庭,在抑制因病致贫问题上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但对受到慢性病困扰的家庭,其减贫效果有限,精准性与预期存有差距.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不断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增长和结构变化受收入水平、教育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医疗保险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最优社会医疗保障程度在60%左右,参保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较未参保家庭显著高了35%,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概率、规模和比重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影响机制是替代效应,即随着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家庭将安全资产转移到风险资产,从而提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科学合理地识别并管理老年人医疗服务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我国老年医疗保障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年数据为样本,利用Heckman模型、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检验了基本医疗保险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障使老年人医疗支出显著增加;基本医疗保险中存在逆向选择,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吸烟和饮酒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概率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道德风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选择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Probi t模型检验“健康风险-保险”的相关关系,并且研究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选择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上“健康风险-保险”的相关关系显著为负,自我评价相对健康的群体更倾向于参加补充医疗保险。使用更为客观的代理变量和调整后的住院费用作为健康风险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分析,确认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风险和风险厌恶共同解释了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上主要的选择效应为正向选择。在相对不完善的补充医疗保险市场上,个人信息是多维的,相对风险厌恶对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中国2008年启动的一项社会医疗保险计划,也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目标最后的、最关键的一项措施。此项保险制度运行几年来,对城镇非就业群体的医疗可及性和健康水平的增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复杂、筹资水平较低,现阶段对参保群体的医疗费用补偿还是很有限的。选择典型样本进行实际问卷调查,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和问题评估,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宏丽 《全国商情》2009,(5):78-78,8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全民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难一环,难就难在它覆盖的人员构成复杂、人均筹资水平较低、保障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比较了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并运用两部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不同,城镇职工医保显著增加居民医疗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提高了患病就诊率,而医疗支出却有一定程度下降;城镇居民医保对医疗服务需求无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为建立公平高效的医疗保险制度,应注重城乡衔接与整合,避免城乡二元分割带来的不公与低效,建立一套城乡统筹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