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数据为重要资产的互联网保险迅速引起保险界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结合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保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保险发展策略,以期对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保险在2011年到2013年发展迅猛,尤其是2013年,互联网保费规模翻了几番,互联网保险发展已成为保险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保险也有其缺点,本文阐述了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对策,以期对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徐 《中国保险》2015,(3):20-24
伴随互联网保险的深挖掘,未来一个保险闭环生态系统将逐渐形成:包括保险机构、消费者、相关行业合作伙伴、监管机构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服务供应商,通过构建起互联网保险信用体系,全方位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投融资业务等。在信息化、网络化经济时代,互联网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被戏称为"最后沉睡者"的保险行业也加入了互联网保险的阵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保险的迅速发展正在渠道拓展、产品设计、服务创新等诸多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保险业态。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保险业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开展保险业务,有着传统保险所不能及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风险.在互联网金融监管背景下,如何对互联网保险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保险监管机构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对我国互联网保险及其监管制度做一个梳理,同时借鉴国外的做法,发现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时代金融》2019,(6):140-143
保险业依托于高效率、低成本与开放的互联网资源和优化的资源配置等优势,萌生出了互联网保险这种把保险和互联网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兴保险形态。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成长历程,总结了其显著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在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保险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该何去何从?成为了许多保险人或者金融界人士心中的一团疑云。国外互联网保险早已如火如荼之时,国内传统保险行业面对互联网公司的虎视眈眈,又该如何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开拓互联网保险这一创新模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给保险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给出传统保险行业发展互联网保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向金融业渗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中国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保险也冲在时代的潮头,正经历着一个不断创新、快速发展的过程。总体上判断,我认为中国互联网保险当前和未来的格局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发展势头快,挑战因素多,未来前景好。发展势头快2013年,全行业互联网保险实现业务收入317.9亿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理念的变迁,保险的营销理念也随之变化。进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方式的出现,保险的营销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新社群营销就是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下诞生的一种新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向金融业渗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中国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保险也冲在时代的潮头,正经历着一个不断创新、快速发展的过程。总体上判断,我认为中国互联网保险当前和未来的格局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发展势头怏,挑战因素多,未来前景好。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普及,蕴涵着无限商机的互联网保险开始茁壮成长。国外发达国家互联网保险有B2C、B2B两种模式。B2C可分为保险公司网站、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及互联网金融超市三种形式;B2B模式可分为互联网风险市场和互联网风险拍卖两种形式。我国互联网保险在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看,这一过程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时期,主要模式包括保险公司网站、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搭载与合作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带来了新机遇,但必须认识到基于当前的发展条件和现状,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发挥行业能动性解决这些困难,才能确保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充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浪潮席卷全国,促进了各行业尤其是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日益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动力.当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加强风险监管,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美、英、日等发达国家互联网保险起步早,相关政策和监管制度比较完善,对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及监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风险,并通过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及监管经验,提出针对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及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是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是继互联网、云计算之后IT产业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对保险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结合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保险企业的发展情况,论述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及特征,分析其给保险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保险企业面对挑战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影 《上海保险》2020,(7):60-64
一、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从2011年年底起,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本节将从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公司数量和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及渗透率三个方面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保险业务在其发展中也面临着渠道以及数据的困境,而互联网保险中的法律合规问题是不容小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也需要做好效率与安全的平衡才能得到较完善的发展。与此同时创新实践中的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从人才的引进、风险的控制、信用的建立、产品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法律合规的有效平衡。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分析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控制的合规难点,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模式正在对各行业进行颠覆与重塑,其中包括保险行业。2013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的成立,开启了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大门,互联网保险金融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保险业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使用SWOT方法分析当前互联网保险发展状况,并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互联网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保险迅猛发展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遇到发展瓶颈。通过综合分析互联网保险经营数据、发展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从合同规制视角分析产生瓶颈的原因,探索促进互联网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出现发展瓶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合同的附和性与消费者选择的冲突,最大诚信原则与互联网实现诚信条件的冲突,保险补偿的归属性与互联网投保人身份不确定性的冲突,保险理赔的复杂性与互联网线上简单实现的冲突。互联网保险发展路径有以下几方面:完善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行业规制,定位于小、散、短、低、续保险业务,形成与传统保险互补格局,引入互联网保险“监管沙盒”新模式,强化互联网保险安全保障,利用高新技术方法规避失信风险,拓展用户导向的互联网保险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保险作为普惠保险的新兴业态,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促进了保险的普及。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分析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互联网保险创新商业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也迅速兴起,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点的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风险资本大量涌入互联网保险领域,推动互联网保险迅速成长且估值较高,从产品端来看,互联网保险主要以车险、场景险、理财险为主,但在线比价、销售平台等常见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发展前景有限.  相似文献   

19.
<正>和传统保险业务相比,互联网保险表现出来的线上渠道创新要求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应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提高线上运营能力。互联网保险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应以服务经济与社会作为最终目标,而且互联网保险业务具有平台性、便捷性、虚拟性、碎片化、轻资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网上保险的现状、模式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进入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时代,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将会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经济的发展使保险的经营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界限、服务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种全新的理念──网上保险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网上保险是指保险业通过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买卖保险产品和提供服务。网上保险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个性化交易等突出优势,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营销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改变了人们的保险习惯,变原来的被动接受保险为主动寻求保险。网上保险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在网上银行和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