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过程中,引伸出两个政策问题:一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组合有利于反经济周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公众预期的非对称性。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是反通货紧缩的有效政策组合。在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1%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中性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符合理论与现实逻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金融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从国内外两方面考虑,并以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和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为两个侧重点切入,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国经济金融数据,结合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划分为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物价平稳温和增长以及通货紧缩压力3个区制.在不同区制状态下,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管理对经济系统在产出效果、物价水平、资产价格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模型估计结...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趋同和协调并没有改变现行的欧元区财政体制分散的实质。分散的财政权与统一的货币权不是最佳制度安排,两种体制之间存在着组合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事实上,欧元区非对称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体制已成为欧盟财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基于VAR模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入世后的月度数据建立了货币供给和产出的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正负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累积的货币政策才能对产出有确定性的影响,而累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基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三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并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以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为出发点,对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确实存在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现象,即对于同一货币政策,各行业对其敏感度不同;第二,财务结构是影响企业对货币政策敏感程度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三,不同财务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营运资本的作用较小,总资产规模和负债率的作用较大,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易受到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新渠道,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思其成因,"过低的利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时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不平衡的累积。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表明,追求物价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商业银行货币供给弹性不足,以及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旺造成的传导机制低效率而引起,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利用T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不同时段波动的非对称性;接着对比了不同时段TARCH模型的结果后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以及杠杆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的微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得出了杠杆效应逐渐变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步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渠道的传导对社会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为主线,全景介绍各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体系建设的影响,认识到金融创新就是增加了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新的可选资产,进而引申更多更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要有动态时空观.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的转变;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用协整VAR模型,对以同业拆借市场为例的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货币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指出货币政策的传导必然离不开贷款服务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但由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受到影响,最终不能按央行政策意图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作用,取得货币政策实施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银行借贷和市场融资与借款人资产关系的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金融加速效应日渐凸现,这就需要从理论和模型上,分析和厘清金融加速效应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表现形式;从而发挥金融加速机制作用,避开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分析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关系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果。结论是:通过吸纳金融市场过多流动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起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效果。但不能消除房地产过热。防止房地产过热还需综合运用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建立在特定制度安排与经济金融环境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反应不灵与货币政策实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完善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已相当明显,治理通货膨胀仍将是未来一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通过对1993年~199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2011年通货膨胀情况的比较,发现2010年~2011年的通货膨胀具有如下特点:膨胀型经济,扩张型货币,外向型贸易,速度型投资,拐点型周期.为了探讨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的作用,我们对1993年~1995年和2007年~2008年紧缩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2007年~2008年在更加复杂的国内国外环境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文末针对2010年~2011年通货膨胀的新特点,提出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影响市场利率,这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方式比较间接、调控力度比较平缓。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联储从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转变为主要通过调控联邦基金利率来影响利率水平,形成了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今后,促使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通过对西方信贷渠道理论和我国信贷渠道现实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若干实效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