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采用全国各省份38家未重组城市商业银行和9家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2006—2014年的数据,考察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效应及其经营绩效变化,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存贷净利差缩窄和价格竞争加剧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其风险承担也显著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短期内的规模扩张不会带来规模经济,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变化源于其重组效应而非规模经济;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短期内盈利能力不及未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但是前者的风险控制比后者更稳健;利率市场化对未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削弱和风险增大的效应十分显著,而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和重组效应的交互影响下经营绩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运用2008~2017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表内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多元化经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表内外流动性创造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化经营在利率市场化对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利率市场化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资本配置效率估算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金融资本配置的效率有所改善,但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未能显著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资金配置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干预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打破金融市场分割和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规范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创新需要金融支持,目前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规避偏好,而企业创新活动往往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导致企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可能抑制其创新活动,其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长,而短期贷款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增长;同时,银行净息差的收窄降低了企业短期融资成本,进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利率市场化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银行间的竞争,使其获取风险溢价的机会和动机增强,进而改变银行的信贷决策,并可能对银行信贷的企业创新效应产生双面影响:增加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从而弱化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强化对企业创新项目贷款利率的调整(尤其是短期贷款),从而弱化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但也确实是通过银行信贷影响企业创新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弱了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也减弱了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不同产权性质、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信贷对其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而且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建全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创新项目偏好,进而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6.
2015年5月1日,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有了明确的法律基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将由政府管制利率时代进入市场化利率时代.它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必将对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城商行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对此,城商行应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客户管理,增强资产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入推进经营转型.如此,才能在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日益凸现.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传统信贷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银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导致信贷下降0.4%,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信贷总额的比重提高1%则使信贷下降0.26%.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替代效应有利于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而推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积极发展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并可以运用利率衍生品来完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为研究样本,对产能过剩、控股股东性质与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信贷配置行为间呈显著负相关性,即在面临产能过剩的宏观背景时,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更加审慎,并具商业化,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行为是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在引入政府控股与产能过剩交叉项后发现,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行为并未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是有效率的。因此,银行应根据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控制信贷投放的额度,提高有效信贷投入,保证银行信贷投向与社会融资需求相契合,从而逐步提高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应适时关注实体经济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防控能力以及产生的服务效率,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率定价机制与综合考量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率调控框架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协调配套政策与市场监管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忠民  于庆岩 《西部金融》2014,(4):16-19,27
本文基于LMDI模型,首次将信贷与M2引入并作为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结果表明:货币深化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信贷规模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总体呈现正的促进作用。笔者建议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发展绿色信贷,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贯彻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金融自由化等政策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来阐述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效应不显著.由此,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利率与银行贷款之间Granger因果测试、研究利率对银行资产平衡表的影响、比较银行贷款对人均GDP的影响等来检验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效率。研究表明,银行信贷渠道的效率依赖于公司和银行的融资能力;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信贷渠道的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银行规模增长迅速,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信贷市场,认为它在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经济的传导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银行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中国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中国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是有效的,目前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仍十分重要。同时应当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强化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约束作用,逐步减少对使用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将逐步加大,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如何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度量和管理,提高其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是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利率上升风险、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缺口风险、选择权风险、利率净头寸风险和信用风险这几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常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市场化将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并对其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结构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放松利率管制改变了货币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这无疑是对传统的银行业务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银行业务转型和金融创新。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演变过程的回顾,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探讨在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控制风险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利率上升风险、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缺口风险、选择权风险、利率净头寸风险和信用风险这几种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常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催生的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能否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通过将地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后,使用2011—2020年我国14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使用工具变量、GMM估计及DID缓解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的作用在规模、上市、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合资银行以及东部、西部和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降低贷款集中度等方面能促进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因此,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大力实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助力信贷配置优化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诸如重新定价风险、基本点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内含选择风险等,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及时识别利率风险,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多渠道运用利率风险处理办法,并对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利率尚受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扩张能力的大小,跨区发展有助于城商行通过扩大异地信贷需求、增加中间业务和网点收入,实现业绩增长,并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本文即意图通过分析我国城商行现有跨区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特点,得出对于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一些普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