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项目制的大规模开展,改变了城乡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基层治理影响巨大。文章采用分类比较研究的方式,具体考察项目制的实践类型,并分析不同种类项目的资源分配逻辑。通过对村/社区层面的实证数据搜集和量化分析发现,当前落地基层开展的项目可以分为基础型和发展型。这两大类项目在基层的分配逻辑不同,带来的公共服务成效也不同。基础型项目多支持落后县域的农村地区,而发展型项目倾向于发达区县的城镇地区。但是,各类项目在最基层的村/社区层面都存在分配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条件好的村/社区全面占优。文章的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项目对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揭示项目制在财政资源分配中的成效及其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静 《开放时代》2014,(6):180-190
如果说国家运动型治理的研究呈现了国家治理的形态和运动型机制的政治逻辑(背后往往暗含着国家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取向和关怀),那么基层运动型治理的研究则鲜活地展现了基层治理的特征和运动型机制的行政逻辑。与国家运动型治理不同,基层运动型治理是一种常规性的行政机制,而非临时的、任意发动的、非常规化的政治机制。在实际运作中,基层运动型治理与官僚体制互相依存、交织运作,应对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实践基层社会治理。基于其行政逻辑,基层运动型治理往往更多地考虑基层政府本身的有效性,而非社会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雪光 《开放时代》2015,(2):82-102,5
项目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资源配置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税制以来日渐凸显,并溢出财政领域成为国家治理和贯彻政策任务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有三个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制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述评,提炼项目制要素特点产生的不同组织形态;二是在这一基础上,从"控制权"理论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分析解读项目制的不同权威类型、条件和博弈过程;三是从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的基本矛盾着眼,讨论项目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绪清 《当代经济》2021,(10):81-85
将"三变"改革助推精准减贫的实践经验和价值借鉴,运用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则为其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和方法论指导.在实地考察和深度调研基础上开展质性研究,力求从事实上升到理论揭示其变革逻辑、演化规律以及价值内涵.结果 发现:实践理性上"三变"从政治引领、组织建设、经济驱动、文化感召、社会治理等五个维度开展;价值逻辑上,从产权制度、股权制度、联村党建、乡村治理以及社会建设等进行制度性构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农业提质增效路径、农村发展市场半径,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坚持党的领导,贫困主体在场,政策不断供给,强化政府赋能形成能力体系建构,则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战略前瞻.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一组优秀的中国社会学学者率先争论,中国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机制已经从之前的"单位制"转化为"项目制"。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治理"转型"代表的是现代化和合理化,包括专业化和技术化,是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治理的演变。本文论证,在实际运作中,"项目制"所遵循的其实是另一套逻辑,是逐利价值观下所形成的权—钱结合,主要展示为"官商勾结"。这个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促使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并已初步凝固为一种坚韧的治理体制,亟需警惕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性质,必须将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归宿)统合起来,才能从整体结构上科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合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科学抽象法的应用是这一方法的根基。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或方式,而是同一研究进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严格一致,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按照这一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从具有最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商品出发,抽象出商品一般,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最后又回到充满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作为资本的产品的商品这一逻辑终点,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建构逻辑,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包括由传统科研单位转型和由多主体直接组建两种类型。工研院是项目型组织,合适的治理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针对不同工研院项目治理特征,设定合适的治理机制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利益相关方通过契约关系和信息关系形成项目治理网络且其能够反映治理特征,可借助该网络对两类工研院项目治理进行比较。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从网络整体和网络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评价指标,选取两类工研院典型项目构建相应的治理网络,通过量化比较,分析项目治理特征和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自此,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逐渐成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是将党建工作嵌入基层治理中,以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服务创新为核心内容,整合党建逻辑与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9.
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包括由传统科研单位转型和由多主体直接组建两种类型。工研院是项目型组织,合适的治理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针对不同工研院项目治理特征,设定合适的治理机制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利益相关方通过契约关系和信息关系形成项目治理网络且其能够反映治理特征,可借助该网络对两类工研院项目治理进行比较。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从网络整体和网络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评价指标,选取两类工研院典型项目构建相应的治理网络,通过量化比较,分析项目治理特征和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拥有迥然不同的国家科技决策体系,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国家、部委和项目3个决策层面。基于宏观视角比较研究了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体系,从两国科技计划决策体系总体特征、决策层面、决策过程、决策环境入手,剖析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过程背后的逻辑。结果发现,美国科技决策体系为典型的"自下而上"式决策结构,上层决策主体多元而分散,存在政治分肥;下层执行主体清晰,决策独立集中。中国则为"自上而下"式决策结构,上层主体明确,战略决策集中有效;下层执行主体分散,缺乏专业化管理。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加深了对中美科技决策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中美科技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谭婧怡  闫琪 《经济师》2024,(4):7-11
统一战线在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凝聚共同奋斗力量的重要作用。文章从统一战线的组织特性出发,分析历史源流、实践案例的两个角度的发展经验,并借助SPSSAU定量研究回归分析方法统计N区统一战线对象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进而凝练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四条优化路径:政治、力量、制度、平台,以求“微观研究”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流域治理项目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分析其当前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从优化现有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保障制度、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合理选择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5个方面提出体制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实施保障措施。旨在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继而推动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杰 《江南论坛》2022,(1):78-81
"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为浙江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在厘清"八八战略"和"重要窗口"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嘉兴地区基层治理探索的缘起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以"窗口意识"为研究视阈去理解把握嘉兴地区基层治理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编制逻辑是预算编制质量的保障,国内很多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失力,多数是因为编制逻辑上出现了推理不严密或是跨越思维等错误.本文立足于预算编制的逻辑角度,试分析什么才是科学的预算编制逻辑以及逻辑偏差的表现,并指出贯彻预算编制逻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成华 《江南论坛》2021,(11):39-41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是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重点提出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这是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动指南.苏州工业园区在2018年初实施了"红色管家"基层党建项目,以社区为核心,推行"党建+物业管理"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有效发挥街居制功能关系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文章立足于上海市Y街道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从制度背景、运作机制、重构逻辑、组织特征等维度对“睦邻中心”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街居组织形态实现了从“沙漏型”向“立体化”的转变。“立体化”街居制不是“逆扁平化”的组织扩张,与居站分社、撤销街道办事处等改革存在本质差异,呈现出改革目标从“完全去行政化”到“有限行政化”、重构方式从“纵向组织扩张”到“横向系统开放”、调整逻辑从“组织变革”到“机制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扶贫项目如何准确瞄准贫困农户是反贫困理论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文章从政治关联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通过对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1)具有政治关联对农户参加扶贫项目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级治理不完善是导致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重要原因;(3)政治关联影响扶贫资源瞄准的外部原因是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过多,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作用太小.因此完善村级治理,鼓励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降低政治关联对扶贫项目瞄准的影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文章揭示了村级治理不完善与扶贫项目瞄准之间的矛盾,并从政治关联的角度分析了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研究结论对我国治理贫困和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论》开篇"商品"的性质问题,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议.实际上,把《资本论》开篇中的"商品"理解为简单商品、资本主义商品、商品一般;同时理解为分析对象、逻辑起点、历史起点、分析起点,都可以看作是正确的——但也只有在以下限定内才是正确的:《资本论》开篇中"商品"可以表现为分析对象、逻辑起点、历史起点、分析起点,而表现为不同"对象"、"起点"的商品却并不是同一性质的"商品".不同"商品"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它们在思维方法上可以实现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观,从《资本论》研究的思维方法入手,借以分析对象、逻辑起点、历史起点、分析起点等思维工具,在对立的联系中寻求不同"商品"的统一,有助于人们科学审视《资本论》开篇"商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治理创新不断出现,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赋权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评估等。文章从赋权给谁、赋权方式、赋权工具以及赋权后的治理效果等几个维度考察了四种新型治理模式的运作,阐述了政府赋权的经济逻辑由政府全权埋单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行政逻辑由行政服务到整合社会力量促进行政变革、责任逻辑由单一负责主体到多方承担公共责任以及政治逻辑由实现民主的输出到塑造社区的新社会资本,揭示了在中国政治社会背景下赋权参与是实施参与式民主的首要环节和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既给经济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也制造了经济学研究当中的一些误区和陷阱。所以,如何正确地看待经济学研究当中数学的功效,如何正确地运用数学来工具解决经济学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从经济学运用数学的基本思路入手,抓住经济学运用数学的两个条件,重点分析了经济学与数学在语言上和逻辑上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运用得以实现。我们的分析结果是:经济学与数学在语言上可以自由转换、在逻辑上保持强弱一致,是经济学运用数学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