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叫张素丽,来自中国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是一名高级钳工技师. “坐”在办公室里工作 我们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0年,当时河南省首批命名了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张素丽机械装配技能大师工作室”因此建立.2011年,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1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命名97个工作室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张素丽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成为了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工作室名片黎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工作室坚持以党员劳模为领航,带领员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5年内已获得创新成果42项,国家专利19个。2017年12月,黎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相似文献   

3.
《现代班组》2015,(1):2
2014年11月26日,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上,全国总工会命名了赵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97个工作室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国中在会上强调,要以创新精神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不断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水平,团结动员更多的职工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工作室名片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特高压直流运维工作室于2013年4月23日成立。工作室现有23名成员,5名技术技能专家,党员占比达到75%。工作室从建设之初的一星(劳模)工作室逐步发展为南方电网公司四星(劳模)工作室,形成"一间办公室+两个实操平台"的规模,基本涵盖了换流站检修运维所有专业,实现了工作室服务于换流站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班组》2015,(2):47
我叫邓建军,来自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们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08年,起步时是一个科研小组,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18名成员的创新团队。如何降低染浆停机损失,是全世界同行都面临的共同难题。当时,世界上即便最先进的机器,每染完一缸布也会停机,会产生约360米染色不均的废布。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就尝试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100个日夜,我和伙伴们成了最忙碌的"机械人",晚上趴在桌子翻书画图,白天爬上机器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法子:直流调速  相似文献   

6.
正"乔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以南方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二级技能专家乔军名字命名。工作室现有成员32名,其中党员16名、团员15名,涵盖5个专业和3个部室、5个供电所。该工作室以推动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产生创新成果、培育人才、提高效率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职工创新创效的蓬勃开展,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也有了为数不少的创新工作室。而"任俊劳模创新工作室"无疑是最有特点的一个,其成员最多,5个小组、40多名成员,还有16位客座专家;其成果也最多,2012至2014年发布成果128项,申报专利22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工作室名片巩宇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下属广东蓄能发电有限公司自动化班组为基础建立,以广东省劳模、感动南网十大人物、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十大杰出青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巩宇为领衔人,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1人,技师8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技术专家4人,南网创客2人,外聘教授1人。于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高会民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高会民创新工作室"35名成员均是一线输电工人,这个"草根团队"在秦皇岛公司现在不只是一个班组、一个工作室,而是一张名片,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团队。创新能手施展才华秦皇岛公司有一位出了名的创新能手——高会民,他平时总喜欢自己动手搞研究,琢磨新工具,"其实单位里爱弄点小发明小创造的人不只我一个,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切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工作室是当前工会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工作形式,是近年来工会组织在探索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种管理创新举措。劳模或工匠人才是创新工作室的灵魂。组织劳模或工匠人才作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头羊",不仅可以发挥劳模、工匠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通过劳模品牌效应的不断放大,可以形成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正>许启金,男,54岁,现任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兼任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启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送电线路高级技师、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016年11月当选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16年4月26日,许启金作为劳模代表参加在合肥举办的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夸赞,说他有"钉钉子精神","是电网方面状元级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2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泗阳县供电公司"苑超山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第三批全省30个"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之一。工作室坚持不断深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解决难题、攻克难关,发挥职工创新主体作用,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劳模创新、QC小组等多种活动,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融合和共享。加强青年职工引导,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要求青年职工实现"人人有成果、人人有专利"目标。广大青年职工自加压力,真正做到了"绝不落后、敢于争先、善创业绩",实现了多项创新成果在国网、省市供电公司获奖。  相似文献   

13.
<正>"到2020年,各级创新工作室创建总数将超过10万家,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300家。"这是全国总工会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明确任务。据悉,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机制,带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全总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  相似文献   

14.
新锋工作室     
《现代班组》2015,(4):19
新锋工作室隶属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卷烟厂,于2011年12月7日,以全国劳模张新锋的名字命名正式揭牌成立,工作室主要是以车间市级以上劳模、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等9名骨干成员组成的充满活力的团队,秉承"着眼创新聚能量真情妙悟著文章"的理念,以创新为载体带动技术进步,以标杆为引领驱动管理提升。工作室成员由初建时的9人扩充到20人,先后获得河南省十佳学习型班组、河南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现代班组》2013,(10):19
田京卫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专职成员5人,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施工工艺、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难题,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职工争做贡献。2010年,田京卫在漯河市率先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许多企业技术生产难  相似文献   

16.
刘平创新工作室是以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国网公司劳动模范、"亲情服务法"创立者--刘平为带头人的一支创新团队,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服务创新为己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着力发挥工作室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劳模、服务明星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效能辐射,推动了南京供电窗口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带动了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作室已成为电力系统一支创新争优的先锋团队.  相似文献   

17.
正工作室简介南方电网公司广西桂林供电局彭彦军、乔军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6月,2015年9月被授予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12月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工作室,是南网5家"国字号"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现有成员39人,正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该工作室培养出南方电网公司一级技能专家2人、二级技能专家2人、三级技能专家2人、助理级专家5人、高级技师15人、技师8人。因技能水平高,  相似文献   

18.
上海石化腈纶部工会在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中,以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企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宗旨,加强工作室劳模引领作用、先进典型及成果成效宣传,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更广泛地吸引与培养技术骨干;加强工会组织引领、组织协调、技术骨干带头作用发挥,牢牢把握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方向,促进企业攻坚克难、降本增效;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策划、学习交流、过程跟踪指导,促进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学习先进、培养人才、服务企业的“三赢”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电力行业的"老兵",他坚守一线22年,先后参与完成10多万项倒闸操作任务,参加变电现场工作4600多次。他就是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副主管、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祁春风,以他名字命名的"祁春风劳模创新工作室",集体攻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17项,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劳模创新  相似文献   

20.
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善小”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群体攻坚冲锋的阵地。他们既各自为战,又相互协同,用群体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出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几年来,工作室有1项成果成为国家标准。3项成果获国际大奖,100多项成果推广应用,拥有国家专利28项,多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是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