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光耀 《开放时代》2015,(3):205-213
朱永嘉的"文革"经历十分独特,"文革"大幕拉开和落下时,舞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因此他的口述回忆值得关注。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文革"初期上海的一些重要事件使这一口述回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一些细节不仅提供了重要信息,还可以促使历史学者做更深入的思考。口述回忆中关于张春桥、姚文元等上海"文革"重要人物的叙述和评论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他的口述回忆还有不同于同类回忆的一个特点,即夹叙夹议。  相似文献   

2.
作者1965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部过程。1992年,他撰写的《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以其亲身经历记载了这场浩劫,回忆了“文革”发动前江青等在上海的活动,“文革”发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上海“一月夺权”,作者被“打倒”囚禁八年以及后来得到“解放”重新工作,并于1975年调离上海赴京的经过。书中详实地揭露了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倒行逆施、伤天害理的罪行,也充分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四人帮”一伙的坚决斗争,表现了—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与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20世纪的70年代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年代,疯狂的年代。“晚年的毛泽东”被官方定性为“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文革”期间的毛泽东思想却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阵思想狂潮。在“马克思主义”的百年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Maoism)是唯一受到广泛承认的中国人的贡献。尤其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之后,毛泽东主义和中国的“文革”随着激进分子的革命浪潮被卷入了法国。但是,带着对东方乌托邦的幻想隔岸观战,法国人所认识的“毛主义”是一种带有法国政治文化烙印的法式毛主义。  相似文献   

5.
从“文革”发端的1965年到日中恢复邦交的1972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日本。本文以当时日本综合性杂志的有关中国报道为素材,从日本论坛的“中国论”的变迁过程来探讨“文革”对日本的影响和)中击,同时也回顾了“文革”之火在日本,从学生运动到工人阶级,从“全共斗”到新左翼各派,从学园纷争到个别斗争的阵地战的变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文革”对日本的冲击与影响,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时期研究中国的成果总结来认识,还要将其置于战后日本精神史的高度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原 《经济改革》2009,(5):14-17
他的死,是一个谜;他的最后两篇博客日志,是一个谜。他的离开,是真的想和地震中失去的爱子相聚,还是因为无法承受他博客中所说的“您”或“他们”的苦苦相逼?这一切都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最大程度地关心群众利益讲得十分深刻。他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尖锐地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这正说到了问题的要害处,正击中了一些地方、一些领导的痛处。当前,在关心群众的疾苦上,有些领导的思想并没有完全到位,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择选问题中的…  相似文献   

8.
行者的追寻     
易洪斌,周围的同事和他的朋友都称他“老易”。作为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总裁,他从事新闻工作已30多年。但比老总的资格更老的是老易的文名。20世纪70年代,刚出校门不久,老易就开始发表理论文章,成为吉林省“文革”后最早投身文艺、美学理论探索研究的年轻学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文革”一路走来,我们从一种极端过渡到了另外一种极端。“文革”是非人性的;当今的中国则代表了一种人性的“放纵”,无视规则、价值和论理。这样一种极端现象的存在,绝不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更重要的部分,是“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11.
从比什凯克直飞乌鲁木齐,次日又转机飞上海,紧接着又乘长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波三四天,对第一次来中国的鲁斯塔姆来说,虽然旅途时间长了些,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疲倦,因为一个又一个出现在他眼前的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在不断地向他展示着生机盎然的发展魅力。来中国看“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0,(6):84-101
本文通过访谈案例归纳出了“文革”时期广东出现的“奇装异服”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家对个体着装实践的规训机制,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它得以实施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服装秩序和着装政治是统治者赖以规范社会,建立社会共识及其政治合法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4,(6):23-24
“十一五”时期即将到来,各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十一五”规划。从本次开始,原来的“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这无疑是适应体制变化和加人WTO新形势而做出的一个非常关键而重要的改动。计划侧重指令性,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则侧重指导性,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名称的变化,将一些不适时宜的内容也改过来。  相似文献   

14.
经历过20世纪60-70年代“文革”的人都知道,“赤脚医生”指的是农民出身的大队(行政村)卫生员。他/她们的出现,既是县、乡、村三级卫生网建成和普及的一个标志,也是亿万农村居民获得便捷服务的一个关键,更是新中国以低成本广覆盖的卫生发展战略保障公共健康安全的一个创举。将近40年过去了,经济市场化使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和公共服务筹资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庄的自然环境、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服务需求也与人民公社时代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购物天堂”通常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要素。未来上海真正的软实力在于消费和服务。上海要成为“经济中心”,首先要成为“消费”和“服务”中心。上海现代服务的发展应从营造世界级“购物天堂”及相关服务系统等方向突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严谨。“我是1978年3月上的北大,但是在1977年参加的高考,属于77级,这个是要讲清楚的。”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国外,他的经历颇为丰富。“文革”开始时,他在读初中二年级,17岁时他下乡到了黑龙江,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和”的思想与团队精神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的思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和”这个观念在文字记载中最早出现于周朝。但真正发展了“和”的思想的是大思想家孔子。他在论及“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时,就是以传统的“和同之辩”作为依据与准则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商业"九五"发展回顾与"十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勤 《财经研究》2001,27(10):3-7
文章在对上海商业“九五”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对“十五”发展的趋势作了战略性展望,并进一步给出了需要落实的几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妍  袁士虎 《经济师》2007,(3):105-107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交易成本和效率的概念来对“三农”问题演进中的一些重要制度安排进行考察,从中验证出交易成本对于制度效率和制度选择的影响,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制度安排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关于“文化”,关于“软实力”经常被提及,一座城市的历史命脉和文化气质中那些具有“张力”的软实力自然倍加引人关注。纷争不止的上海城市历史到底该从何算起?上海众多名谓如何形成?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格与特质究竟有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