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宗智 《开放时代》2023,(1):138-152+8
文章重新检视了笔者多年来较多使用的“实践理论”,包括对其原创者布迪厄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笔者对其理论的借用、扩延和重释。多年来,笔者提倡要建立新型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即从实践出发来检视和重释旧理论或创建新理论,而后再返回实践中去检验。笔者关于后发展的中国国家源自西方侵略和本土自身的双重文化性及其实践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变动中的正义体系的实践研究,无疑对自己重释实践理论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此文扼要总结其中要点。  相似文献   

2.
法与德,与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历史的国家不停的纠结着,从古时的礼与刑,到今天法治与德治,无不表现出这个古老的民族对法律的尊重,对道德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庄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10-21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凌霄 《经济师》2014,(5):98-99
西方和古代中国对于法律的道德基础这一论题有着不同的观点。西方法学界始终力图将道德理想植入整个法律体系中,而中国古代社会以"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作为维系社会运行的根本秩序,法律只是作为实现这种社会规范的一种手段,从而忽视了法律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度分析与博弈分析,认为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经济过程的润滑剂,均起节约交易费用的作用;道德与法律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德治与法治需要同时并举;为了方便腐败治理,对行贿者可以考虑减轻直至免除其法律责任,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对受贿者要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目标,就必须加强人们的道德意识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教育.道德与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用善与恶、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犯罪等标准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必须作出道德与法律的正确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胡蓉  蒋媛媛 《时代经贸》2007,5(9Z):233-233,235
以波斯纳为代表的经济学分析法学派学者提出了效率违约理论,本文试图从法律与道德分离的角度为效率违约理论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在当今社会中,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际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看待法与道德,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入手,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也存在着互动与融合。要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就必须使道德与法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所以,从伦理视角审视二者的冲突与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主要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中国当前的现代化主义意识形态认为,伴随现代经济发展,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小农生产将被个体的产业工人所取代,其三代家庭也将会被核心家庭所取代.但中国经济史的实际却显示,即便是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的今天,小农家庭农场,以及其三代家庭,仍然顽强持续.当前的中国法律体系在实践层面上也同样展示一个庞大的家庭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的非正规领域.同时,在非正规-家庭主义和正规-个人主义之间,还存有一个巨大的两者拉锯的中间领域.家庭单位的经济行为所展示的是与一般经济学的前提信念很不一样的逻辑.它对待劳动力的态度既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又不同于个体的工人.它的劳动力组成结构也迥然不同,对待投资、子女教育和婚姻也很不一样.中国的现代性在社会、经济和法律层面上与现代西方存在的种种差异,意味着亟需建立另一种社会科学;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化之不同于西方的主张提出社会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历史证明,道德形态影响着法律的内容,法律随着人类伦理道德取向的变化而变化,二者所反映出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新时期,在西方现代化范式的影响之下,法律也大有吞并道德之势。从长远来看,这是十分危险的。法律源于道德,最终法律还要回到道德中去,唯有道德才能伴随人类社会始终。只是由于现代人类社会中残存的旧道德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现阶段只能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制度主义的开创者,凡勃伦留下了宝贵的制度主义纲领。但凡勃伦的继承者们逐步偏离了凡勃伦的本能—习惯心理学与涌现哲学基础,二战之后,随着制度主义的衰亡,凡勃伦制度主义也随之湮灭。随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涌现哲学的发展,内生偏好、场景理性、本能—习惯心理等凡勃伦制度主义的传统命题又一次得到了支持,使凡勃伦制度主义有了复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与法律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在阶级社会里一部分重要的道德规范可以上升为法律。法律蕴涵了道德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也包括了一些重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律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德法并举应当充分关注二者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起源于西方 ,经过 1 0 0多年的发展、完善 ,目前已被各国广泛接受。传统观点认为 ,缔约过失责任具有补偿性特点 ,因而只能赔偿信赖利益之损。文章认为除此之外 ,还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 ,增加精神利益损害赔偿 ,同时还对诚信这一概念从道德规范演变到法律原则作了理论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腐败的道德成因与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旭 《经济师》2008,(6):75-76
中国传统伦理的影响、法律职业环境的不良以及部分司法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司法意识腐败等是当前司法腐败的主要道德成因。我们应在法律信仰、人格独立、公平正义、“民本”思想和职业荣誉感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人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构建科学的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与培养的学科体系、强化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和改进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方法等途径和方法加强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黄宗智 《开放时代》2018,(6):159-177
本文从连接西方理论与中国研究问题的角度回顾了作者自身多年的研究。作者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实际多与西方理论预期相悖。同时,西方理论强烈倾向偏重二元建构的单一方,但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多是并存和相互作用的,共同组成一个二元合一体,一如中国长期以来的实用道德主义正义体系那样。据此,作者质疑西方理论思维,不仅诸如主观主义VS.客观主义或意志主义VS.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建构,也包括理论VS.经验的对立建构,更包括西方VS.非西方二元。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些二元大多组成相互作用的合一体。此外,西方理论也多拒绝道德价值观,认为其是一种非理性和非现代的因素,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规则"仍然顽强地在今天的中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的是用能够准确掌握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来形成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理论概念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王毓南 《经济师》2007,(9):140-141
法律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有助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其综合素质提高,树立法律信仰,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从而加快我国依法治国之进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膨胀式的发展,公交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交让座“行为应当受传统的道德调整,还是应当赋予法律强制力,笔者通过对“公交让座“立法的讨论来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它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因此,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阐述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教学实践,对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如何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