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冰 《改革先声》2000,(10):36-40
外国强势企业一步一城,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竞争已超越了国界线,而我国全国性名牌企业十分有限,全球性名牌则几乎没有。针对大批败走麦城的民族品牌,中国企业家们应该从“创名牌”的火热激情之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亟待走出残局,已成为中国名牌企业大势所趋。   我国绝大多数品牌,不是战败在技术、产品上,而是战败在服务优势上。服务被经济学家认为是“第二次竞争”,是“至尊的事业”。我国多数企业在追求服务上常常是被动的,只满足“起码的服务”,售后服务系统不健全,极…  相似文献   

2.
市场调查显示,人们的购买心理排序已由“价格·需要·品牌”转变为“需要·品牌·价格”——这种购物心理的变化,值得企业界人士深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越来越重要,它的印记不仅“烙”在产品上,同时也“烙”在消费者的心里,消费者的购物心理的转变,对现代企业敲响了警钟。我国经济由于受传统计划机制的长期束缚,市场意识淡漠,品牌意识不强,许多企业都不重视品牌、名牌的创造,加上大多数企业自身“体质不强”,一些外商为抢占中国市场,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品牌战略”。中国的民族产业受到外国资本的严重冲击,一…  相似文献   

3.
实施名牌战略, 发展民族经济, 是我国参与新一轮的世界经济角逐的必要条件。然而, 在对现有名牌的保护、以及对未来名牌保护的战略性思考及保持体系设计方面, 我国都存在着缺陷, 并面临着挑战。保护名牌, 重点在于 “打假”及抵御外国名牌的攻击, 这就要求国家、企业及社会各界树立名牌意识, 政府有关部门须进行相关制度、规则建设, 企业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共同筑起一道名牌保护的长城  相似文献   

4.
市场与名牌     
张舟 《北方经济》1995,(1):27-28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大量的名牌产品,现代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品牌的竞争,谁能创名牌,保名牌,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增强名牌意识,发展和保护名牌。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否与人一样,曲终人散总有谢幕之时,因为在中国的企业界,曾有人说过:中国的企业寿命多则十年,少则三五年。然而,当我们放眼看看世界,当百事、雀巢等品牌晃过眼帘时,又有些不以为然。但当有些欣喜时,却又想起中国曾经的名牌“秦池”、“三株”、“巨人”。作为在当时红极一时、一年的销额达七十多亿的三株,为何在短短时间,迅速倒下,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名牌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知名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这个国家的经济一般是落后的。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名牌方面差距甚大。如世界30大驰名商标,全球500强企业中,泱泱中华大国竟然榜上无名。令人欣慰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已转向自觉地认识名牌、研究名牌、运用名牌。“名牌战略”已成为一些企业家成功的“法宝”。本文对“名牌现象”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张世洪 《西部论丛》2006,(11):35-37
9月初,“2006年中国名牌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四维瓷业“SWELL”卫生洁具蝉联中国名牌称号。它是第一批获得中国名牌的卫浴企业,也是西部地区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卫浴企业.  相似文献   

8.
银河 《开放潮》2004,(12):52-53
随着2004“九牧王”杯全国服装职业制作工技能大赛的圆满落幕,九牧王作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凭着连续四年雄踞西裤销量排行榜榜首的坚实市场业绩,“九牧王”作为一个单品西裤一年就可以狂销五六百万条的企业和品牌,已经引起全国服装行业的震动。省外的媒体称之为“九牧王现象”,而不少同业更是将九牧王作为服装行业管理营销的经典案例加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企业快讯     
《中国经济周刊》2006,(37):55-55
微软第二届软件企业高层峰会将在苏州举行;春兰入选“品牌中国总评榜”100强企业;吉林开发油页岩炼油投产成功;周大福捐赠北大品牌战略研究;三家深圳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美克美家”获中国名牌称号;联想荣膺“大学生至爱品牌”之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边一民 《浙江经济》2004,(16):60-61
我国名牌发展和国际化,必然呈现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路径选择。“由外而内”是一个引进消化、打好名牌发展基础的过程;“由内而外”则是一个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并走向国际化的过程。政府应在制度建设、环境培育、政策制定、法律健全、名牌宣传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经济研究》2007,(6):11-11
目前四川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四川省工业品牌建设行动纲要》中明确表示将增加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称号的产品和企业等的奖励额度:获得中国世界名牌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中国重点出口品牌、国家级产业基地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田洁  张立  任利军 《北方经济》2003,(10):30-31
名牌是企业高质量的产品畅销于市场,并拥有极高知名度的象征,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经济发展的旗帜。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认识名牌与名牌扩展战略 名牌,顾名思义是以良好的名声闻名于远近的商标。具体讲就是指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被消费者所熟知和信任,并拥有很强的购买吸引力,能产生巨大效应的产品品牌。所以,名牌产品是优良的内在质量与良好的外在形象相统一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最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承受长期市场竞争的压力,从众多的一般品牌中脱颖而出。因此,名牌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而不是某个企业或部门的自封。  相似文献   

13.
以思想掌控未来,用行动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这正是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二轻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无形资产的传统产业,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十分丰富。目前,天津市二轻行业共有中国名牌2个,天津市名牌7个,中华老字号4个,津门老字号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天津市著名商标12个。如:“春合牌”体育用品、“中华牌”体操器械、“蜂皇牌”家具、“飞鸽牌”自行车、“盛锡福”礼帽等。  相似文献   

14.
广东是中国主要的服装生产基地,其服装产量已经连续十多年居全国榜首,但一直以来,广东的服装企业主要是以加工为主,本地品牌屈指可数,在全省全国知名的品牌更是凤毛麟角。2004年广东服装业实现了“中国名牌”零的突破,恺撒(汕头),富绅(惠州),康妮雅(中山)三家公司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广州本土服装企业获得省名商标的仅有广州高尼奥商贸有限公司一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6,(5M):102-108
各级招标采购部门、荣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及“省市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的企业、品牌工程建设单位.各优秀中标企业及相关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加快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和推动中国品牌总体战略的实施.经请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指导下,招标中心拟在北京举办“中国品牌发展之路暨首届招投标与自主品牌创新”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6.
与狼共舞     
《西部论丛》2006,(6):84-85
哲理的故事: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国门大开,国际名牌大企业,如CE、伊莱党斯、松下、东芝、西门子、三洋等纷纷杀入中国市场,它们或以合资、合作的方式,或以设立直辖办事处、服务机构等方式,与国内品牌争夺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7.
名牌的特质     
宋晓轩 《发展》2005,(6):52-53
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出中油质安字犤2003犦379号文件,领导下属各企业开始了艰苦、漫长的名牌推进战略。随后,“昆仑”商标对中石油各类产品进行整合,甘肃兰炼精细化工厂也开始全力申请“兰炼”商标使用权,品牌“保卫战”由此拉开帷幕。本文结合甘肃兰炼精细化工厂的品牌管理和名牌战略问题做相关探讨。品牌的魅力名牌集中了企业的商誉,是一个优秀企业形象的缩影。比如大家一看到“SO N Y”标识会联想到“产品科技含量高、做人严谨、做事一丝不苟”等特征。某种产品一旦创成公认的好品牌就变成了名牌,可转化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品牌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我国城市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名牌产业不完善、政策环境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名牌产品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整、协会服务、社会参与"的城市名牌战略模式,明确了企业、政府、各级协会和专业咨询、社会各界的职能和责任,并从组织、政策、市场体系三个方面建立了与该模式相对应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打出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知名度的中国名牌产品。这对于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名牌竞争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按照称雄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人正翘首以盼:中国名牌,何时称雄国际市场? 中国名牌,到底如何才能称雄国际市场?根据国  相似文献   

20.
张冰 《改革先声》2000,(9):35-36
中国品牌羽翼渐丰要腾飞,就必须扫清前进途中的一切阻碍,从而推动品牌时代的早日到来。我国诸多企业纷纷受阻,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许多共同点是企业普遍存在的。本文谈及事关中国品牌在进程中的六大阻碍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第一阻碍:名牌评价和认证尚处于无序的状态,总体看来还是太滥   名牌是靠“创”出来的,而不是乱“评”出来的。许多企业片面地在“评”字上做文章,在“创”字上却怕下功夫。在中国滥评名牌现象十分严重,即使质量很差的产品,只要向“评委会”交纳若干的“评审费”,或是向个别“委员”塞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