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耳是我的学生。他是全国恢复高考于1977年第一批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的。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向我请教如何才能考上经济系研究生。我建议他报考外国经济史专业的研究生。我要他赶快旁听经济学高年级的专业课,并补上高等数学课,还推荐了几本经济学名著让他细读。经过将近一年的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10,(7):78-79
2010年6月24日晚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儿子吴可雨携吴老心爱的《朱颜未改》及今年创作的4幅未及装裱的精品抵港.赠给香港艺术馆。可是,就在25日香港向媒体披露此好消息的当晚吴老病逝了.可雨因此没能送老父之终!诚如前不久赴京叩门当面向吴冠中道谢赠画的唐英年司长所言.“吴老对香港的馈赠是香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将铭记吴老对香港的厚爱。”  相似文献   

3.
《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补编》于一九八四年七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梁方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史专家。从三十年代起,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领域辛勒耕耘,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留下了约二百万言的经济史著述。这些著述以资料翔实,论证严谨,论断中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推崇,直到今天仍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于梁方仲教授的著述大多散见于较早期的报章杂志,查找参改,常感不便。将这些著述搜集起来结集出版,是许多学者盼望已久之事。为方便读者查阅梁方仲教授留下的珍贵著述,以促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作为对梁方仲教授学术业绩的纪念,中华书局已决定将梁方仲教授的主要论著编为《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分上、下册出版。现在我们看到的由中州古籍  相似文献   

4.
姚平 《经济纵横》2006,(11):58-59
小李拿着辞职信看着我打完一个漫长的电话,然后说:“张处,对不起,您看看这个”。 我拿过来一看:“你也要离职?”这已经是第三个要离职的研究生了,前年一共从国内知名高校招聘了6个研究生,现在已经走了快一半。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史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专史.它是介于经济科学与历史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不属于《通史》经济部分的简单抽引,也不属于《政治经济学》抽象原理的一般具体化,对于经济科学与历史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学科直到今天还很薄弱,需要群策群力,积极发展.近来,我在编写新著《中国经济简史》、《东北经济史稿》,深感地方经济史研究在整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象东北这样的地区经济史尤其需要奋力开拓.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工作者和全世界无产阶级、一切进步力量一起,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纪念这位历史的伟人。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三年,即一八八五年,恩格斯在致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中说:“首先,我再对您说一遍,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俄国青年中有一派真诚地、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的伟大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并坚决地同他们前辈的一切无政府主义的带有一点泛斯拉夫主义的传统决裂。如果马克思能够多活几年,那他本人也同样会以此自豪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450页)在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年的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老一辈学者,经历了坎坷道路,找到马克思主义,真诚地接受马克思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而且中青年学者,经过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考验,摒弃无政府主义、教条主义等等错误理论影响,也真诚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伟大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理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如果马克思能活到今天,也将感到自豪。 我们纪念马克思,首先感谢他指明了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向。社会经济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和经济科学有密切关系。社会经济史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从马克思创  相似文献   

7.
1983年7月的夏天,我在复旦大学读经济思想史专业当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研究方向(也即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跟随导师宋承先教授到昆明市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会议期间,大会秘书长黄范章教授给参会的研究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在会议组织参观游览时陪同照顾各位年事已高的经济学界老先生。  相似文献   

8.
地区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领域中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垦的重要园地。由于它所具有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颇为明显,因此,近年来倍受富有“经世致用”意识的史家瞩目,是理所当然的。它的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趋于深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史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如何以科学的严谨态度寻求“古为今用”的真谛,也成了令人萦怀,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厦门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由郑学檬教授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  相似文献   

9.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傅衣凌先生是我国江南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他脍炙人口的名作《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以及一系列专题论文,为我国的江南经济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史研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显学”。作为傅先生的弟子,我有幸亲承教泽,蒙他老人家耳提面命,专攻明清江南经济史。今值傅先生八秩诞辰将届之际,谨藉此文表达对先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副教授、明代社会经济史专家滨岛敦俊先生在来厦访问期间,于三月三十一日与厦大历史系部份教师、研究生举行座谈.座谈中,滨岛先生介绍了日本史学界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史的情况.滨岛先生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研究明史的人很少,其中仅有清水泰次先生一人从事明代社会经济史与明代赋役制度史的研究(清水先生与中国学者梁方仲先生亦有交流).四十年代后期,局面始有改观,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史的人多起来了.藤井宏先生、西岛定生先生和山根幸夫先生,便是战后初期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以后日本的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例如,近代西方流行一种“中国社会停滞论”,一直到威特福格尔(K·Wittvogel),仍坚持这种论点.西岛先生深入地研究了明代江南地区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棉业生产),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而破除了“中国社会停滞论”,倡导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及规律的研究.这对于日本的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西岛先生的治学方法,师  相似文献   

11.
时下教材的编写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它对于作者所产生的实际效用远不如专著或论文,学术性也往往被大打折扣.而且,由于教材本身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量众多的使用者,自然被别人挑刺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故许多人实际上对于教材并不热心.王玉茹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史>(以下简称<中国经济史>)却给了我们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想通过半个世纪来接触吴老(承明先生)及其论著的几件事,谈谈受到的教诲与留在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研究中,经济史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人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一种历史延续的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在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们所研究的视野侧重于宏观的、通史性的研究,以至有大量断代的通史性的经济史,或部门经济史问世.这种研究状况,固然是整个经济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征,阐释某些经济现象,然而,集中的或纯粹的宏观研究,如果缺乏以微观、区域性的深入研究作基础,其研究结论往往容易导致空泛和片面化等弊端.  相似文献   

14.
信用的缺失,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害,也渗透到了校园之中,现在的研究生,即将走上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的“信用生态”。在这种背景下,让大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树立诚信意识,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分析研究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这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对历史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内就提出了不少改革开放前不可能提出的问题,历史上的经营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想就进一步加浓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理论色彩问题谈点认识,请诸位指正。一、经济史学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研究经济史的直接目的,是分析经济生活演变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了解过去,来认识现在,启示未来。没有理论分析和理论结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史问题的研究贾小玫没有经济史的研究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同样,没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拟从中国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就如何搞好中国经济史问题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理解这次会议主题所谓的"文史哲传统",可能有两层意思.所谓"文史哲",肯定是一个现代学术的范畴,但是,今天大家讲到"文史哲"的时候,还是很自然地会联系到传统学术的意义上.所以,在中国的"文史哲传统",既可以理解为文史哲内含的中国学术旧传统,即所谓的"经史之学",也可以理解为20世纪从这个旧传统发展出来的新传统.我自己是把这两个层次的意义糅合起来理解这个会议的主题的,或者可以说,所谓"文史哲传统",是以中国经史之学为渊源的中国现代学术传统.我的学科领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就我从事的学科领域而言,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有一个能够把中国经史之学传统与现代中国经济史方法联系起来的基本范畴,就是"食货".所以,下面我想谈谈作为经济史方法的"食货"原理,希望尽可能切合会议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罗志如教授并没有给我上过课,也不是我上研究生时的导师。但在上研究生和毕业后留校期间,对我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20.
张寄涛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我们大家都深切怀念他,张寄涛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我读本科起,他就讲授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是我们政治经济学的启蒙老师.我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他又是我的指导教师之一.1979年学校成立经济研究所,我调到该所与张寄涛教授一道工作,直到1992年他因病去世.所以,我与张寄涛教授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受他的教益也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