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铁乘务服务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本文从高铁乘务服务的职业要求出发,探讨高职教育如何结合高铁乘务服务行业要求,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高铁乘务服务专业课程体系,转变高职课堂教学的"坐中学"到"做中学",为高职高铁乘务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与连续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实证验证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驱动效应在城市规模、区位、地理圈层和等级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一效应在高铁开通后第2年开始显现,而在第4年开始减弱;随着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将不断增强;高铁开通间接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力量,且均存在时滞,而直接替代效应尚未显现;另外,高铁开通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高铁的经济环境效应评估,为理解高铁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优化高铁布局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基于2006—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多期双重差分模型(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相结合,实证检验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讨论下依然成立。高铁开通对东中部地区、大中型城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高铁站距离市中心30公里以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高铁开通通过加快高素质劳动力流动、提升市场潜力对产业协同集聚产生积极影响。高铁线路的不断开通形成日益加密的高铁网络,高铁网络中拥有较高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城市对“本地”和“邻地”产业协同集聚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为评价高铁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证据,也为加快高铁建设从而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研究多围绕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有无"影响的基础上,观察到高铁网络化演变对城市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的影响,引入SNA网络中心性指标,结合DID模型进一步探究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空间特征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结果 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产生的动态效应会随着高铁开通时间的推移变为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差异均会影响高铁发挥旅游促进效应.其中,高铁站是始发站,或其与市区距离小于30km,则该城市开通高铁会产生旅游促进效应;而三线及以下小城市"交旅融合"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在高铁网络中占据较高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交旅融合"的正确性与先导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城市编制高铁旅游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铁是旅游出行的重要载体,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研究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调整四川省高速铁路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促进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本文选取了宁蓉线、兰渝高铁、西成高铁三条高铁开通前后相关数据,以成都、合肥、武汉、重庆、南京、兰州、西安这七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平台,运用可达性模型和修...  相似文献   

6.
在高铁系统中,接触网是高铁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在接触网中零部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接触网零部件能给高铁得运行上提供电力以及为高铁得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影响到高铁接触网零部件的因素,通过技术手段、实际分析等来对高铁接触网零部件得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最后针对性得提出对影响因素得预防措施和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系统探究了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影响资源错配的内在机理。其次,基于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高铁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江经济带已开通高铁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水平,并对长江经济带已开通高铁城市的资本要素错配具有轻微改善效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2)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高铁开通对于劳动力要素的“涓滴效应”集中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虹吸效应”集中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改变区域要素配置格局,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即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是高铁开通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间资源错配水平的传导机制。最后,从推进高铁网络建设,制定差异化投资政策、加快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地区间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铁站点所在城市一拥而上进行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高铁新城建设热潮,其潜在原因在于"高铁红利"的现实存在以及地方政府对高铁效应的高估。论文倾向于认为即将设站的城市应将站点选位于城市边缘区,建设时机应确定在主城发展空间受限且财政自给能力较强的时段,建设规模与主城拓展需要及政府财力相适应。同时,在建设原则上突出以人为本、差别定位、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与集约节约,使新城建设回归新型城镇化本真需求,为高铁新城建设注入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9.
叶青 《大众商务》2011,(8):46-48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武汉占有特殊的位置。在高铁的运行图上,武汉是京沪汉高铁金三角的一角,又是京广高铁的中间点,将来还是沪广汉高铁金三角的一角。这是武汉独特的居中位置决定的,周边城市难以替代。  相似文献   

10.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7年分析师预测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铁开通对分析师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高分析师预测精度,这一结论对工具变量回归、安慰剂检验、变量与样本调整等各种稳健性检验保持稳健。中介效应表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促进分析师实地调研而影响其预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高铁站距离市中心较近、公司位于市区、分析师来自高声誉券商且无利益冲突时,高铁开通对分析师预测精度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铁在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推进“一带一路”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我 国高铁建设的快速推进,高铁施工企业面临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及运作模式 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因此,研判高铁施工基层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8年我国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及中介效应模型,揭示了城市间高铁开通对区域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间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聚态势,推动了域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均衡布局.动态效应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在高铁开通数年后由负转正.异质性检验显示:高铁开通对非省会城市、港口城市及大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呈负向作用,具体来看对中原、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抑制作用明显;城市间高铁开通对低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以扩散效应为主,对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不显著;对中等集聚水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扩散效应最为强烈,对集聚程度较高或较低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扩散效应较弱.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资本转移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成本降低效应"是高铁开通抑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中介路径,而"知识流动效应"抵消了高铁开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态势的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众商务》2011,(8):63-63
千里京沪一日往返,高速、便捷是京沪高铁的“名片”。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前,铁道部决定对其降速降价。降速降价如何不减效益,京沪高铁如何算好经济账?在专家看来,京沪高铁本身收益如何是一笔“小账”,在其背后还有一笔“大账”可算。  相似文献   

14.
高铁战略起始于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型城镇化战略起始于政府十八大报告“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两大战略,高铁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非割裂存在,而是具有协同性与依存性.文章从总体布局、核心理念、使命承载、推进次序等方面论证了两大战略的协同性;从推动区域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间功能互补等方面论证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对高铁战略的依存性,从高铁运营的财务成本压力方面论证了高铁战略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5.
以66个具有高铁客运站点的非中心城市为考察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铁可达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有助于促进非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第二,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地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与其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水平。第三,高铁开通带来的可达性改善对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高铁带来的可达性改善能够对当地城市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本地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高铁可达性改善不仅会抑制当地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同时也会对与该城市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高铁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才、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以285个地级城市2003—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 DID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各产业的就业-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但未显著促进一产、二产的就业-产业耦合性;(2)城市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高铁城市较“成长型”高铁城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及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更为显著;(3)城市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和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要显著高于外围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南宁——百色城际高铁的开通前后对旅客出行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旅客乘坐高铁意向模型,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收入的旅客对票价的敏感度并不高,而时间成本的需求会放在首位,南宁——百色高铁的开通也进一步推进了人们选择南宁和百色两地"双城记"的生活方式。文章旨在从旅客出行选择方式变化,分析高铁开通对革命老区旅游发展产生的新格局,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仅用5年时间,集全球最先进4种技术,改写世界40年高铁史册。从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到京沪高铁建成的"四纵四横"高铁网,随着几大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19.
《大众商务》2011,(8):62-62
日本新干线技术开发者——川崎重工的总裁大桥忠晴7月4日称,如果中国高铁在海外申请专利的内容与中国和川崎重工关于新干线技术出口的契约相抵触,将考虑对中国高铁“侵权”提起诉讼。这番话被日本媒体解读为该企业“暗示将起诉中国高铁”。  相似文献   

20.
高铁可以大大缩短空间距离,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正在打破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高铁沿线城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节点城市; 资源要素从区域中心集聚转向高铁沿线集聚; 区域空间结构从“非均衡单中心” 向“均衡化多中心” 格局转变; 快速交通体系通过对时空的压缩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空间关系, 区域空间不再是地方空间而是流动空间.高速铁路改变区域空间结构, 推动资源要素区域内重新配置, 高速铁路是一把“双刃剑”.高铁时代, 区域发展需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一个错位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