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高至13.5%的历史新高,并于11月26日起开始执行,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分析国内的宏观经济背景出发,认为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CPI于10月再创新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等,并从银行业、股市以及房地产业三个方面对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效应做了分析,最后预期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存在上调空间,但幅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物价持续上涨,经济逐渐转向过热,银行体系存在严重过剩的流动资金。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自2006年7月份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15次的连续上调。经多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情况,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我国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友  陆文军  李歌 《现代经济》2009,8(1):10-10,20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控制是有效的,并存在一个时滞,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央行分别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每次释放4000多亿元的流动性资金,此一轮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存款准备金率的两次下调无疑对银行信贷规模、股市以及中小企业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论述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及影响,揭示出其调整的原因及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内在联系,预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趋势,并简要分析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加强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采用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被多次使用,全年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十次,这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了解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对银行体系流行性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晋中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晋中市地方法人机构不存在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的频频上调对其影响甚微,建议央行采取区别对待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7.
前瞻 2010年11月19日下午6点,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挂出消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调整距央行在11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仅9天,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的历史新高,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招商、民生六家银行将达到18.5%,皆为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对国定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11月15日至2007年12月25日11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据为基础,以国定贫困地区商洛市为样本,对其农村信用社资金总量、成本变化,特别是流动性和利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不仅要体现在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上,更应体现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上;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作用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为了解决我国流动性问题和防范金融危机,我国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其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情况、效应及其背后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增强这一货币政策效果的相关举措,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这是继今年3月份以来,央行第五次降息、降准。调贷款基准利率主要是为了加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通过降准释放部分存款准备金,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以来,央行为了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已连续七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历次调整情况,着重研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客观地分析出我国在短期内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阐释了该货币政策在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央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一步回收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过剩的流动性资金,以此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警示效果明显,使得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但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因此,应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且分档次执行,扩大实行范围,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央银行不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及发行巨额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手段控制流动性过剩,但效果并不显著。应转变思路,引导资金合理分流,努力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流动性过剩分析资本证券的替代效应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股市火爆,债券牛市,房地产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六个月来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据市场资金流动的主体走向,结合上年度物价指数对比情况可一窥我国当前资本证券市场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替代效应反映.资本证券市场资金非理性流动必然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均衡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金理性流向将成为探究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加强金融安全,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加息,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本文从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和衡量指标着手,对现今主要使用的三种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工具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20年来,我国在充分发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的同时,没有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强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在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调控中越来越常态化,其制度内生动力在于隐性税收。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显著降低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成本,且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大幅降低外汇占款对冲成本。其调整上限为存贷款利率之差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差的商,虽然目前未触及上限,但未来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升将缩小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徐君  朱娜 《全国商情》2008,(7):77-78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这对正在响应国家金融体系结构改革号召的商业银行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存款准备金率"小步快跑"的频调切入,试图分析这种频调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策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方向以及商业银行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这对正在响应国家金融体系结构改革号召的商业银行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存款准备金率小步快跑的频调切入,试图分析这种频调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策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方向以及商业银行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