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鹏 《全国商情》2010,(10):111-112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包含深刻的和谐内涵,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深远而重大的作用。本文将对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生产力思想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力。在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今世界,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是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内涵,明确了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崔国山 《全国商情》2009,(7):136-137
人的和谐发展决定于人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客观、科学的认知.生态体验就是人对所处的外在环境的反应、接受的实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由自身内部语言构成的心理环境的全息感受.只有当三维生态处于完整与和谐状态时,才可能发生健康的生态体验并达到较高的人生境界.作为感性个体的人,生存在由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等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必须不断领悟自身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自觉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存态度与生存方式,以求得自我人生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病症并对现实世界造成非常巨大的危害,网络病症引发了大量的网络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基本上都是有悖干传统的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应该全面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才能有利干正确使用网络科技.只有正确认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才能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目前我们国家专门研究、治疗网络病症的机构和人员比较少,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实际应用少,不适应治疗大量患者的需要。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必须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引领的作用,而研究生态文化的和谐价值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价值,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思想指导,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从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中出发,使人的实践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把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围绕“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和谐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决策上转变战略思想,优化城市规划蓝图,用生态规律看待城市发展问题,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等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建设与发展的关系,健全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制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构建和谐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天狮集团用8年时间建起覆盖全球的直销网络。他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管理好这张网络。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逻辑辞典》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动态表达形式的体现,是一段时间内网上广为流传的热词和热语,是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显示器。本文收集了2008至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为语料对象,运用生态语言学的观点,如语言多样性、动态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为网络流行语的多样性符合语言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其成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的提出是对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现实的反思,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实现了对权力政治的超越。中国在推进自身和平崛起的同时,更要关注世界运行的状况,通过多边机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起着引领的作用,而研究生态文化的和谐价值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价值,以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真正实现和谐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是在世界变化新现实和新趋势下的中国世界观,“和谐世界”本质上是21世纪中国新的国际秩序观、世界观、天下观、国家安全观,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与系统化的中国的全球大战略。“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延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理念相映成趣,是内政与外交的有机统一。“和谐世界”的理念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诉求,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世界”应该并可以成为本世纪人类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一种新文化、新政策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实质是一种共生网络,是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间以网络内的区域支持系统和基础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资源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网络。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具有5个特征:整体性、循环性、增值性、稳定性和协同性。根据整合观,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表现形式为旅游产业生态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结构形态,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使其在引领生态思想、主导生态舆论、教化生态道德、锻造生态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人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在于创新,要在宣传教育内容、对象、渠道、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形成合理有效的宣传解释体制,真正推动和谐生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网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网络对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不平等关系、教师中心地位、教师权威性以及师生现实交流方面有重要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通过创建和谐校园、充分利用网络交流渠道等途径来构建平等、民主、理解与宽容特征的现代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探讨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将网络文化有利的一面与和谐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与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关于区域生态经济的实践经验.对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和谐性度量进行了浅谈。并结合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经济法的发展趋向,是经济法的目标理念。经济法的和谐主题包括利益和谐、权利(力)和谐与手段和谐。其中,利益和谐是经济法追求的终极目标,权利(力)和谐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内在机制,而手段和谐则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外在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提到伦理,我们首先会想到道德底线,即人类将善良、良心、正义、义务等一切正能量的元素体现出来,而生态伦理学就是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处理与自然、生态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让生态伦理学无形中在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中发挥出关键和重要的引领意义。用新时代教育理念铸魂育人是当前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将生态伦理观体现在新时代的教育过程中,让人类在学生时代就树立用道德和伦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意识和思想,主动保护自己的家园,积极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又积极的意义,而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有关经济法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透过各异的概念,经济法的核心和本质是和谐,只有经济法能最大的包容伦理,体现现代的和谐理念。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不同的角度试论经济法中市场与国家的和谐、保护弱者角度上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衡发展,形成“稳定的三角”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