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莱芜市农村劳动力流动资料,应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务工的概率越大;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歧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我国农民工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社会转型中的特殊群体,对我国经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矛盾日益突显,其中由于大量农民工的涌入带来的城镇治安、环境问题,导致歧视问题严重化。文中从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待遇,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自由有序的流动是必然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既有动力也有需要,问题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劳动力的最优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的缺失才能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甚至超过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已取代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因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就业是一种低质的就业,其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本匮乏。因此,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体“,三农问题”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难题之一。而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则依赖于目前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流动和重新就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新情况,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巨大,但东部沿海某些地区出现了局部性的"民工荒"现象,劳动力变得尤为稀缺.虽然沿海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短缺,但农村仍有一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面对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多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收入分配层面中特别是在城乡收入的差距上有相对扩大的趋势,由此而引发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大连市来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由“六五”末年的2%上升到“十五”末年的11.6%。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大连市农村劳动力外流规模?这些因素的变动对其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对策探讨,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占伟 《活力》2006,(11):43-44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至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1557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5%,居全国首位,大约占全国农民工的十分之一。目前,农民工就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河南省、长三角和渤海地区,四个地区约吸纳河南农民工的93%,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住宿餐饮娱乐业,其中制造业吸纳50%,农民工就业企业近80%,是集体私营企业。另外,还有4万多农民工作为劳务输出在海外作业。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已较以前有了一定改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全省劳务输出的总收入不断增加,2005年达730亿元,同比增长19%,务工收入已占全省农民收入纯收入的40%。同时,许多务工有成的农民返乡创业,为农村经济带来了资金、技术、市场和开放的观念。总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如何开发、如何引导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源  金彦平 《乡镇论坛》2009,(11):27-27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的外出农村劳动力遭遇招工难,此时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就尤为凸显。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也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无法有效地转化为人力资源。而发达国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城市发达地区常常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的不良社会状况,究其原因表明我们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很好的渠道,不能有序的发展起来。现如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仅靠自发性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其中必须要严格--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问题”我表示对此很有想法。参考资料和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的组织化形式没有形成,农村的劳动力流动大多都是自发的形式。这种现状严重妨碍我国经济的进步。此现象对人们的挑战就是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建设势,创建供求方与供应方之间渠道畅通的良好环境。本文以志丹县候河组为例,分析其组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拟就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如何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问题做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赵新安 《活力》2010,(8):57-5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先后启动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项目。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拟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更是有效地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本文从扬州为例,分析了扬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对特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2—2017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系统地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变化呈现出“U”型的动态相关关系。当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低于0.157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超过0.288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会增大。  相似文献   

17.
对于智能电网来说,通信和信息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其核心技术之一。智能电网信息流包括4个层次:数据应用层、数据存储管理层、通信网架层和电网设备层。文章探讨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要重视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同时也对国内电力通信网络具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智能电网通信和信息体系架构;另外,也对国外通信技术及智能电网信息的标准作了介绍,指出要加强对用电环节标准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岳世召 《价值工程》2011,30(23):322-323
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到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务农和进城打工的收入差距、进城打工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城镇失业率这三个宏观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川省巴中市通过采取“强化政府职能、规模组织就业、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沟通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106万余人,实现年劳务收入近40亿元,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劳务基地、以江苏南通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劳务基地、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劳务基地、以北京大安山煤矿为中心的北方劳务基地、以成都为中心西南劳务基地等五大劳务基地,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步伐,全市劳务产业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技能化、目标化、常态化、保障化”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