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这是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得出的论断,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从实业转向投机市场现象作出的部署。  相似文献   

2.
胡洁  韩一鸣  钟咏 《技术经济》2022,41(12):144-156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脱实向虚”问题,微观层面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导致金融领域的风险集聚。因此如何抑制经济“脱实向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9—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从产业优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企业并购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影响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三重差分法检验境内并购和海外并购对于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企业并购对于企业的短期金融化行为和长期金融化行为均有抑制作用,且海外并购的抑制作用更强;境内并购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和“产业链协同互补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海外并购主要通过“产业链协同互补效应”和“技术协同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本文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从而从根本上治理经济“脱实向虚”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制造业企业逐渐显现出“脱实向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程度较为明显。本文使用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本文基于现金持有、实物期权和委托代理理论,进一步识别了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脱实向虚”程度;(2)融资约束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3)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客户集中度、银行监督程度均减弱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正向影响。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本文在考虑所有制和规模异质性、政府补助的影响后,其主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针对监管部门政策实施、流动性支持、资金流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界定“脱实向虚”的内涵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脱实向虚”主要表现在资金、企业家人才和人才三个方面.而报酬结构失衡是导致目前生产要素“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需要推动报酬结构再平衡,营造有利于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配置的报酬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6.
民间资本脱实向虚的异化现象加重了民营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对民营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构成直接抑制,并最终影响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视角,在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私营工业企业TFP测算的基础上,本文实证分析民间资本异化对民营实体经济TFP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变动指数、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指数、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三个资本异化变量对民营实体经济TFP提升具有显著负作用,阻滞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扭转民间资本异化、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需要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加强对民营实体企业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12,(12):49-50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依靠实业富民、实业强省,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日渐膨胀,投资炒作之风盛行,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影响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中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外省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金融、财税、产业、要素、环境等多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他们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值得我省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新经济》2021,(4):32-36
近年来,我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而“脱实向虚”在微观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实体企业金融化.本文着重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和治理对策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总结;并结合既有研究现状和最新的政策背景,分别从以上四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以期为之后学者开...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13,(7):34-34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5月初在浙江调研的时候讲到,当前工业被社会“边缘化”、“妖魔化”,很多人把工业文明和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对立起来,实体经济资金“脱实向虚”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创新,规模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本文基于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风险,运用TVP VAR模型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如何造成了“脱实向虚”,同业业务对“量”更敏感还是对“价”更敏感,以及如何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研究结论表明: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避了金融监管,弱化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同时同业业务发展提高了利率的敏感性和传导作用,对于同业业务,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更为有效;对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数量型调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脱实向虚”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如何界定脱实向虚仍存在争论,同时也还没有定量评价脱实向虚的相关研究。从宏观上看,“脱实向虚”为经济的金融化,是指包括银行、证券、房地产信贷等广义的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是大国综合国力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一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大部类物质资料生产、“三位一体”的资本循环周转等多维度分析论证了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为我们正确认识实体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脱实向虚”不仅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也是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我国是依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根本途径,也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基本任务。为此,要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内生动力,以扩大内需为基本战略,通过供给改革与需求管理的动态协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开放型的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致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吴海民 《发展研究》2016,(12):51-57
近年来制造业空心化使得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世界工厂全球迁徙现象的考察,发现具有垄断竞争特征的制造业在短期内的低盈利性生、长期内的利润趋零、以及自身过度繁荣诱发的“荷兰病”,最终使得制造业走向空心化.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高端制造业加速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及TPP和TTIP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巨大冲击.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冲制造业用工成本的上升、提升产业附加值率先迈向“第四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第四利润源”、防治“荷兰病”以避免制造业“脱实向虚”、推进国际产能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化解TPP和TTIP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应对制造业空心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黄冀 《当代经济》2021,(6):13-15
自1997年亚洲金融海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非理性繁荣的虚拟经济对整体经济系统显示出愈发明显的破坏性.但经济学系统的实证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这对概念都未给出比较清晰的界定.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对概念出发,在界定概念的过程中反思经济系统脱实向虚的源起,认为乐观主义、从众心理、赌徒心态、低投入高回报带来的快乐是当下经济系统脱实向虚现象的归因.  相似文献   

15.
为抵挡利润率下降趋势,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 收入因而由劳动向资本转移, 其内部积累矛盾激化推动了以国际垄断资本利益为核心的全球化, 最终引起美国制造业 “空心化” 及中美贸易失衡; 当代资本主义的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特征与全球化形成合力, 加深国际剥削, 使收入分配空前悬殊, 构成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根源; 危机后的衰退周期更使积累条件趋于恶化, 美国国内中小资本及中低端劳动者利益进一步受损, 国际阶级矛盾凸显。 美国对华 “贸易争端” 是国际垄断资本积累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 更是美国维护其垄断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 中国应立足于破解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防止过度金融化, 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 探索打破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格局的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3,(8):54-54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理论概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地运行。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简单地说,不是靠生产和服务上挣钱,而是“用钱挣钱”,甚至“玩钱挣钱”。虚拟经济也包括无形商品、元形资产等的运动过程。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什么是虚拟经济 ?为什么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如何理解并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相关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谜”——文献综述和一个假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伍志文 《经济学》2003,3(1):39-70
本首先就“中国之谜”产生的背景及其争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局限于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之谜”的生成机理;我们发现大量货币在资本市场的积聚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反常的直接原因。“中国之谜”是货币虚拟化过程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失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1.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发展虚拟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实基础。无论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努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进行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大实体经济盈利空间。只有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才能为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把握好虚拟经济的“度”,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1)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本文试图从虚拟经济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在对有关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关系的模型。分析发现 ,虚拟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是股实背离的主要原因 ,而收益率差异又根源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 ,这种非对称性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