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也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一步步完成设定的双碳目标。为此中国进行限电,推进节能减排。本文选取限电典型城市江苏省江阴市,通过分析限电对高耗能高耗电工业企业及社区居民的效果与影响,探究江阴市限电长期发展的可行性规划,促进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向绿色转型明显,但依然存在电力供求极度不平衡、减排方式不合理、新能源发电无法满足需求及电力系统灵活性存在明显短板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天然气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人类重视生态环境,清洁利用化石燃料的时代,一个广泛利用天然气和电力、可再生能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碳排放系数最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发展天然气工业是我国低碳能源中期目标的战略核心.本文将分析我国天然气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预测未来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0~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很快,同时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生活能源使用方式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方式的改变最终渐近到能源消费种类结构,引起能源资源利用的变化.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石油、天然气、其他电力对煤炭的替代以及煤的初级使用向清洁使用的转变,即生活能源使用的高级化和清洁化.虽然目前仍然表现出以煤为主的消费格局,但居民对成品油的消费日趋上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已呈现出石油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共同选择。近年来,德国通过建设高度灵活的电力系统、推动电力与热力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提高能效等方式,向低碳能源结构的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德国能源转型也面临着成本高昂、市场体制机制不适应、整体政策不协调等挑战。我国正在实施从以煤为主到多元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借鉴德国的经验和教训,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处理好清洁、经济、可靠三者的关系;加强制度设计,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在未来电力市场建设中,在保存能源市场的同时增添容量市场,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把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策略,从而优化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对低碳生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政府政策,能源清洁技术等宏观方面,以微观个人为研究对象,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低碳的生活行为习惯的成因,并探讨提出改进居民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倡导居民采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载体驱动能源市场结构性变革已成为“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本文选取2006—2019年全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围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整体效果、作用机制和有效边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显著提高了城市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和净能源碳排放效率,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通过释放绿色创新驱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金融科技赋能效应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但能源市场整合效应效果发挥受制于能源行业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大规模城市,并且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效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研究为实现“数字-能源”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也为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慧  涂家豪 《技术经济》2020,39(8):152-160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从集合思想和组态思维角度,将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的分析框架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相结合,基于我国能源系统发展实际,研究提炼出包括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的七个前因条件。进而,以能源低碳转型为结果要素,以我国30个省域为案例对象,采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提炼出了影响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多元化因素组态,并基于南北区域差异,构建了多种能源低碳转型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供应安全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调整后的广东省能源平衡表绘制广东2008年能流图,从能源供应、中间转换及终端能源消费的能源流动全过程分析影响广东能源供应安全的要素.结论表明:(1)广东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高,除天然气外各能源品种均需依赖省外调入或国外进口,能源安全系统存在较大风险.(2) 2008年广东能源中间转换总效率约为76.3%.电力生产效率是能源转换效率最低的环节,仅为36.9%.(3)工业、交通运输与居民生活用能是广东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油制品、电力、原煤是主要的用能品种.为保障广东能源供应安全,短期来看,应积极开发国内外资源市场,充分利用已有的核电产业优势、天然气生产能力,改善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优化电力生产的燃料构成,加大天然气在发电燃料中的比重;长期来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仍在于降低终端能源需求,从调整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加快产品技术升级、提高公路运输的单位能效,增强居民节能意识、营造节能型社会等理念出发,广东仍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是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先导示范区与未来的核心支柱区。当前,甘肃清洁能源产业存在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清洁能源创新利用示范区,以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产业化与创新化进程。甘肃清洁能源产业的创新利用发展有四个战略方向:一是大规模建设西部到东中部地区的特高压输电网;二是全面发展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高载能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四是加快实施"全面电气化甘肃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璐  余露  薛冰  陈兴鹏 《经济地理》2019,39(8):146-152,176
家庭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与能源地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基于半结构式问卷和访谈,对青海省7个市州的440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调查,并从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的分类视角揭示家庭能源消费差异特征,分析影响家庭非商品能源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畜粪、秸秆、薪柴为主的非商品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消费主体,煤炭逐渐成为主要家庭能源类别,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在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上,牧区最高,农区最低,农牧交错区介于农区和牧区之间;农区以秸秆、薪柴为主要家庭能源,牧区以畜粪为主,农牧交错区兼具了农区和牧区的能源消费特征,三大区域具有典型空间差异特征;家庭非商品能源消费模式受能源价格、家庭规模、能源可得性、家庭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影响。鉴于此,文章提出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升农牧民节能意识以及构建面向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协同能源政策框架是家庭尺度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积极作为和共同追求。论文以四川省幸福里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景区净碳排放估算体系,分析碳排放结构,提出实施路径,量化减碳量,实现景区内“零碳排”的目标。结果表明:(1)2018—2021年幸福里的净排放总量为92.53 tCO2e、116.61 tCO2e、587.85 tCO2e、625.80 tCO2e,民宿、餐饮等行业是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2018—2019年,能源活动的碳排放以车辆消耗的汽油为主,占58.49%、57.21%。2020—2021年,能源活动的碳排放结构发生转变,电力消费占主导地位,占68.73%、66.70%。(3)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设,推广低碳交通、建筑节能、农业低碳、资源循环、林业碳汇等措施,预计可减少碳排放量743.64 tCO2e/a。研究结果为景区碳排放核算、减碳实施路径及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所有问题,低碳经济是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于企业或者某个行业来说,转型成本是其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基于麦肯锡成本曲线中负减排成本概念,从成本定义、执行中的障碍及贴现率三个方面分析负减排成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低碳经济转型"负成本",并从低碳转型成本的增加和减少两方面建立计算模型。最后,以低碳经济转型负成本作为核心要素,构建实现"负成本"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基于1996—2016年的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石油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促进作用,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抑制作用。煤炭消耗比例和石油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309 1%和0.127 4%;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减少0.387 7%和0.442%。因此,应通过推进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陕西省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背景下,能源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清洁低碳化转型挑战。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的电能成为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实施电能替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通过情景分析法,构建不同电能替代程度的情景,研究其场景下的中国碳排放演化趋势,找出同时满足能源供应安全、经济适用性最佳、减排效果良好的能源供应方式,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能源供应对策建议,加速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