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2003年中国石油(原油加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35.6%,达到创记录的9759万吨。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8299万吨和1459万吨。在国际油价高涨和石油进口量大增的双重影响下,石油净进口总额达到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7%。200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增长10.8%,达到2.426亿吨,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从一年前的52%扩大到58%。在SAES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了所有分析家的预测。2003年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表观需求量(产量加净进口量)的增幅达到9、5%,如果加上润滑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增幅则高达12.4%。2003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已达到约;36%。2003年三季度后期从南方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油荒”和“煤荒”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预计受经济增长的带动,2004年中国的油品需求依然会强劲增长,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将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回升,原油生产增速减缓。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5.18亿吨,较上年增长5.8%;原油产量2.1亿吨,同比增长0.6%。原油加工量5.03亿吨,同比增长5.3%,增速加快;成品油产量3.17亿吨,同比增长7.1%,表观消费量3.02亿吨,同比增长5.6%,成品油供需增速回升。原油净进口量3.08亿吨,对外依存度59.4%。展望2015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稳中有升,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46亿吨,增长5.4%;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11亿吨和5.29亿吨,分别增长0.5%和5.2%;原油净进口量3.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61.3%;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平稳,但也面临挑战,预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9亿吨,增长5.6%。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良好的大环境下,国内炼化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5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3.28亿吨/年,实际加工量2.86亿吨,比上年增长4.76%,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率达到87%;生产成品油(汽煤柴油)1.74亿吨,以汽油和柴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约1.58亿吨,汽油和柴油自给率均超过100%,但国内供应仍然处于偏紧的状态.2005年,乙烯装置负荷率高达100.3%,乙烯产量755.5万吨,同比增长20.5%,乙烯当量消费量达到1 870万吨,自给率40.4%,较2004年上升4.1个百分点,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行业整体亏损,全行业由2004年盈利208亿元变为净亏损近300亿元.预计2006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3亿吨,汽柴油合计产量为1.73亿吨,国内石化产品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将有所回落.随着一些大型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部分石化产品的自给率将有所提高,预计石化行业仍将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但较2005年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6.
龚金双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70-74,213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降,但石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3亿吨,较上年增长5.6%。石油产品需求增速明显分化。与生活、出行相关的汽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加快,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8684.1万吨,同比增长12.3%;煤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同比增长9.5%。与生产相关的柴油需求增速显著放慢,表观消费量为16972.1万吨,仅增长1.5%。原油产量首次达到2.07亿吨,同比增长1.9%。石油净进口量为29561.6万吨,增长8.4%,对外依存度高达58.8%;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6865.6万吨,增长7.5%。原油加工量为46791.1万吨,同比增长3.7%,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汽油、煤油、柴油首次全面净出口,但汽油出口量大幅下降。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较及时,国家共8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供需基本平衡。预计2013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较快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亿吨,增长5.6%;原油产量可达到2.1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21亿吨,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和58%。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回升,原油生产增速加快,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需求量增速下降。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57291.83亿吨,增长6.8%;原油产量2.15亿吨,增长1.7%。原油加工量5.22亿吨,增长3.8%;成品油产量3.38亿吨,增长6.1%,表观消费量3.16亿吨,增长4.3%。石油净进口量35817.7万吨,增长10.1%,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炼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5年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3.04亿吨/年,实际加工量为2.73亿吨,比上年增长13.7%,装置负荷率达到90%;汽柴油产量达到1.54亿吨,柴汽比有了明显改善,但柴油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净进口达到211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4年,全国乙烯生产平均负荷率达到102.4%,乙烯产量626.49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4.71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达到1727万吨,乙烯自给率较上年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在国内石油需求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下,成品油价格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攀升,行业盈利水平大幅度增加。2005年,预计全年加工原油2.92亿吨,汽柴油产量合计为1.65亿吨,国内成品油和石化产品需求量增长的势头将有所回落。随着一些大型炼化项目的投产,部分石化产品的自给率将有所提高,虽然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会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15-25,104,105
2010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升16.2%,达到创纪录的25367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约为60%,其中原油净进口量为23627万吨,占石油总净进口量的比例由上年的91%升至93%。成品油需求旺盛和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中国原油加工量增加5000万吨,至4.2亿吨,其中56%为进口原油。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为应对柴油需求骤增而大量进口,但全年柴油净出口量仍达到287万吨的历史高点。汽油净出口量升至517万吨的5年来最高水平。新增乙烯装置投产使国内石脑油净进口量增至204万吨,增幅为13.6%。燃料油净进口在2009年增加之后,2010年下降至1312万吨。液化石油气进口因价格高涨和国内供应增多而萎缩21.9%,至319.62万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减弱至9.5%,油品需求增长也将略低于2010年;国内油品市场供需大致平衡,油品出口量可能少于上年,原油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36-43,172
"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机遇与大挑战并存。截至2010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5.04亿吨/年,占全球产能的11.5%。中国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但总体仍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所谓炼油能力过剩都是结构性的。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3亿吨/年以上,同比增长5.26%;汽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总量将超过7500万吨;柴油需求为1.68亿吨,增速回落至7.5%;煤油需求将达到近190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替代能源对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用燃料方面,多元化的趋势明显。预计2020年中国各类替代燃料有望替代2800万吨成品油消费量,约占全国成品油消费量的10%。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8.1%,较2010年全年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量为8089万吨,同比增长8%;汽油消费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8.3%;煤油消费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8.4%。成品油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这既与经济增长、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和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与消费量增速相当,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平稳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多,国内经济将稳中趋降,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支柱产业难有明显起色,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显著回落。预计下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6亿吨,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约为1.35亿吨,与市场需求量基本相当,全国成品油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市场年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中国石油市场,产销两旺。全年原油产量为1.745亿吨,同比增长2.9%,增幅比2003年增加1.4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达4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03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达到27306.8万吨,同比增长15.7%,增幅比2003年提高2.9个百分点。石油总进口量同比增长52.0%,净进口量增长45.7%,而出口量呈下降趋势。1~11月,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9566.28万吨,同比增长18.44%。石油价格波动上涨,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双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05年石油供需增速将回落,但仍保持高位。估计2005年原油需求量达52256万吨左右,石油总需求量达35400万吨左右,全年原油产量预计约为17650万吨,原油加工量约为29200万吨。由于2005年国际油价仍会维持在30美元/桶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中国政府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国内油价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抑制石油需求的过快增长,因此,2005年国内成品油平均市场售价水平可能仅略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在内的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同比增长8.8%,达到21838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估计达到56%;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379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大规模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导致成品油供应增长速度超过需求,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使成品油净进口量下降45%,至1192万吨,降至7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柴油净出口量创下267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汽油净出口量也由上年的不到5万吨骤增到490万吨;航空煤油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航煤净出口.新增乙烯能力投产使得石化原料需求大增,10年来中国首次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180万吨.因民用需求增加,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回升至409万吨,与2007年相当.未来,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的同时,成品油出口也将继续增加.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将使燃料油需求进一步下降,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也将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比2000年放慢1%左右,同时由于1999~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走高,节能和替代能源再度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估计200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下降。200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将增加,欧佩克将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调整石油供应量,以使世界油价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预计2001年世界平均油价将在25美元/桶左右。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也会比2000年下降0.5%左右,大约为5%,在正常情况下,估计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大约为2.15亿吨。国产成品油将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有些油品特别是汽油供大于求,需要组织出口。LPG、燃料油、高品质航空煤油仍需进口,但净进口量有可能下降,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地区和季节性不平衡仍将存在。政府将会运用燃油税等手段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并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炼油企业克服市场低迷等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小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降低明显,汽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部分达到欧Ⅳ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接轨,扭转了2008年炼油行业大幅亏损的局面,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项目。展望2010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3.9亿吨左右,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4亿吨,达到4.1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加约4.9%;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67亿吨,同比增长5.6%.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车用柴油质量开始全面向国Ⅲ标准升级;主要炼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厂挖潜技术改造、环保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2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65亿吨,增幅为4%左右;2013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各油品需求严重分化;石油生产增速上升,进口量减少,对外依存度下降;国家按新的调价机制及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运行相对平稳。初步分析判断,下半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小幅回升,石油生产增速下降,原油净进口量增速回升,成品油面临出口压力。预计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5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8480万吨,同比增长3.0%;原油产量20910万吨,比上年增长2.2%;原油加工量48280万吨,同比增长3.0%;成品油产量29750万吨,同比增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增速放慢。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76亿吨,较上年增长4.0%;原油产量2.04亿吨,仅增长0.3%;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增长4.9%;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5亿吨,达2.53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5%,达55.1%。展望2012年,国内石油供需将继续增长,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亿吨,比上年增长5.1%;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05亿吨和4.72亿吨,分别增长0.5%和5.5%;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2.95亿吨和2.7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升至59%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总体看好,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带动国内石油需求较快增长。受资源条件限制,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而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加、炼油利润得到保证等因素影响下,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都较快增长;石油进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国内油品市场价格波动下跌。四季度国内石油市场基本面将支撑石油需求较快增长。而在石油需求增长的带动下,成品油产量和石油进口量也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内原油产量1.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净进口原油1.93亿吨,同比增长10.2%。其中,四季度净进口原油5100万吨,同比增长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