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发展民间金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钢 《资本市场》2000,(12):24-26
<正>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规模小和成立时间短的微型及小型企业,除了从内部筹资外,难以得到银行等提供的外源性资金支持。在中国,由于体制上、观念上的诸多原因,使得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所占的比率不到30%;证券市场上,民营公司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然而,这些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其对GDP的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74%,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因此,民营微小企业融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省非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听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无论从工业总产值的产出看,还是从整个GDP的产出看,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都迅速增大,但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还只占相当小的比重。这种状况在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的情况下,无疑制约着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而存在一定的工资差异。根据1999~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由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融资能力不同,金融发展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显著扩大了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尤其是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中的集体经济部门的工资差异。这一结论说明金融发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  相似文献   

5.
将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出口数据,研究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均制约着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同时改善两种融资约束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金融发展对于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国有企业其次,外资企业最小。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出口长期锁定于低端产品的现状,而且为相关部门金融改革和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间金融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民间金融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它改变了以往民营企业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格局,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与此同时,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经济金融风险。因此,人们对民间金融有褒有贬,非正规民间金融还成为政府严厉打击和禁止的对象,但它们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对利用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据统计,目前国有经济所占用国家的资源达70%以上,占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等流量资源比例更大,但对国家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不到20%。国有企业的困难制约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在全部国有企业中,国有小企业约占80%以上,但效益普遍不好,大多数资不抵债;国有中型企业占总数的15%,其中一部分规模相对较大,净资产也较多;国有大型企业占总数的5%,但利税要占全部国有企业的60%以上,资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1995,14(8)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企业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就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现状而言,企业家首先必须是管理学家。众所周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国家财政的源头活水。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达小康,都寄希望于企业改革的成功。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状况如何?1994年国有工业产值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在内增长8.04%,而乡镇企业增长42.6%,其它经济成份(主要是三资企业)增长42.23%;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仅占15.2…  相似文献   

9.
对1992-2006年中国金融中介存量比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的高度垄断地位被逐渐削弱,但仍表现出高度依赖银行体系的贷款状况;而政府外部融资的来源则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市场中介融资已经成为政府融资最主要的来源,并由此导致金融中介在政府外部融资中的地位不降反升。此外,尽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有了长足发展,但从相对资金融通的视角着眼,它还远远无法和银行抗衡。制约变迁约束下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变化对融资机制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小企业曾经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以1995年为例,国有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占到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9.5%,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 的19.8%,其实现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则占到13.9%,国有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对地方政府开辟独立财源方面也举足轻重。但是国有小企业在近年也存在着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波动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 《经济管理》2006,(11):84-87
本文试图检验我国金融发展与增长波动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发展影响增长波动性的机制。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降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以加强自我激励约束为目标的银行业微观行为转变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影响更为显著。而就金融结构而言.银行信贷对平滑产出波动的效果要强于股票市场。政府干预会降低经济稳定性,而对外开放则有助于提高产出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国有和非国有两部门产出波动性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发展的资本部门分配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经济部门和非国有经济部门的效率不同。影响资本部门分配的金融发展因素主要是金融结构发展。优化金融结构发展、提高金融发展质量、促进资本部门分配效能构成了金融发展的核心,而优化金融制度设计是提高金融发展质量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能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前途。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改革进程中,一些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一、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国有全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金不足,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4.
金融环境不佳、金融支持不到位及融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科技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在科技企业的成长中处于缺位状态。应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形成"政府推动——拉动科技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新方式———票据发行融资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傅晓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主要靠银行信贷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筹资渠道单一,且规模有限。因此,创造条件,让实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还仍然存在许多障碍 ,制约着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首先 ,传统观念及国家政策影响。十五大虽然解决了非国有经济的地位问题 ,但人们的头脑中 ,还仍有旧观念的影响。政策上和观念上的惯性也可能妨碍人们对中小企业重要性的认识。比如 ,在股市、债券等方面 ,我们一直在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对中小企业却大门紧闭。在间接融资上 ,银行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中小企业仍有较深的惜贷观念。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有…  相似文献   

17.
陈志远 《经济师》1997,(9):30-31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的金融配套改革陈志远国有工业企业在国有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国有企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是政府、企业和金融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如何走出困境,不仅需要靠体制改革,而已要靠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国有工业经济支撑了河北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国有工业经济在我省工业经济中继续雄居主导地位并发挥骨干作用,而且是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从生产规模看,国有工业企业占有明显的优势。1993年,仅占全部工业20%的国有工业企业,其现价工业总产值达102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63%,而占全部工业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金融错配理论上会通过企业投资组合选择促进企业增加金融投资。基于我国2007—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金融错配主要促进了长期金融资产和类金融资产投资,前者在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更突出,后者仅在盈利能力弱和国有企业中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通过提高融资约束和扩大金融与实体收益差促进企业金融化,并对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影响表现出动机异质性。如受金融错配的影响,企业增加长期金融资产投资,是出于缓解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获取高额金融回报的主动逐利动机,而增加类金融资产配置仅是迫于主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被动逐利动机。进一步检验揭示,利率管制放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能弱化金融错配作用下的企业金融化,但主要是弱化类金融资产配置。未来,相关部门有必要深层次地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需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多层次全链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服务精准落地,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结蒂是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改善,而金融体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状从多个方面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水平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使生产效率提升受到影响,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才能被埋没;国有银行的行政性放贷造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投资效率降低并挤占了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源,造成资源误配;大银行的规模歧视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市场活力不足,市场的力量受到抑制;利率管制和金融产品的匮乏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层次很难普遍提升,需求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难以发挥。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