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婚成家意味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已经结束,供房、买车、准备孕育小宝宝……一系列的人生大事摆在面前,年轻夫妇们更需要提高理财能力。新人们何不趁此机会,大秀一番自己的理财功底,打响婚前第一炮呢?从现在起,学好理财,让婚姻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2.
困惑一:理财=投资收益?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绝对相同。理财关注的是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则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所以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广得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的运作,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困惑二:理财随大流,赚钱也能随大流?随着理财投资新品的不断推出,不少一哄而上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从经济学上说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  相似文献   

3.
刘女士和李先生是在2004年年初结婚的.为了能够结婚,两人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住房,住房的首付款是由李先生支付的,装修和家具的费用则由刘女士承担.两人在婚前作了"婚前财产约定":双方在结婚前各自拥有的财产,在婚后继续归各自所有;婚后理财采用AA制,由李先生负责偿还每月的房贷,刘女士负担家庭的日常生活费用;如果离婚,房产各分得1/2.  相似文献   

4.
王少华 《中国外资》2010,(2):148-148
所谓投资理财,简单的说就是对个人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用钱生钱。近几年,有几句话非常流行的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跑不赢刘翔,但我要跑赢CPI”;“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理财是一个阔泛的话题,包括房地产投资、储蓄、购买国债、保险、银行理财产品、收藏、买卖外汇、期货、黄金、炒股、买基金等,都属于投资理财的范畴。下面就本人对理财的理解,谈一谈股票投资。  相似文献   

5.
杨浩 《投资与理财》2011,(15):10-10
我是一家超五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投资与理财》是我订阅的唯一一本财经类杂志,主要原因就是在关注投资与理财的同时,可以在“财生活”板块看到比较喜欢的“鼎食”栏目。  相似文献   

6.
结婚成家后,“两人世界”不仅要在生活习惯上磨合,更要在理财习惯上进行磨合。因为,“两人世界”不再是“一人饱”的阶段了,此时,理财成为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12,(10):82-83
当孩子来临,处于“筑巢期”的年轻小夫妇们的家庭生活、投资理财都将发生改变。 严小姐的家庭目前就处于“筑巢期”。严小姐今年28岁,丈夫王先生29岁,结婚已两年多。双方都在北京的事业单位工作,夫妻两人皆有五险一金。现夫妻二人住在一套结婚时共同购买的房子里,每月有3500元房贷。双方父母退休后均能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有医疗保障,不需二人帮助。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观。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总结了自己另类的理财法: 精力而行。曾几何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风行一时,使得很多人开始贷款消费。我个人认为:人到中年,不该去追赶这种时髦,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中间阶层”,仿佛是一头负重的牛,因此,自己必须永远在兜里留有“余钱”,以备家庭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老觉得钱不够用。当我们觉得钱不够用时,就会对理财有迫切的需求感。但怎样学习理财呢?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他们想要学的,其实是投资,而非理财。理财和投资在本质上并不一样,一个是管理金钱,一个是  相似文献   

10.
文熙 《投资与理财》2014,(21):78-80
以往,我们的理财师帮很多家庭做了理财规划,但这期,我们编辑部收到一封大学生读者写来的理财咨询邮件。“我是一名大二的在校学生,一直有在看《投资与理财》,我非常喜欢袁老师的文章。”读者田艺在邮件中表示,这次他写来信件,希望我们能告诉他,一个大学生如何理财比较好?而他自己,又该如何打理他的零花钱?其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私募真相     
刘畅 《新理财》2010,(9):90-91
一直以来,相对于“私人理财”的热闹,“企业理财”市场则略显沉闷。有业内人士介绍,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闲置资金趴在账户上“睡觉”;而另一方面,目前公司理财的产品多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投资回报与定期存款相差不大,波澜不惊的业绩回报让企业没有太强投资冲动。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投资与理财》2011,(5):8-8
情人理财我也有妙招 情人节,我送了一份“大礼”给我的女友,那就是《投资与理财》杂志第196期,特别报道是《情人理财有点儿甜》。我俩都喜欢读,因为几篇文章都有情景的设计,好像在看电视,主人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又感觉好像就在说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挺真实。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忧虑烦恼,就是老觉得钱不够用。当我们觉得钱不够用时,就会对理财有迫切的需求感。但怎样学习理财呢?很多人问我这一个问题,但我觉得,他们想要学的,其实是投资,而非理财。理财和投资在本质上并不一样,一个是管理金钱,一个是创造收入。多数人对理财的迫切需求,其实是收入不够,或者难以支应其生活开销,导致对增加收入的焦虑感倍增。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想学理财,其实,理财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理财》2012,(8):68-69
《理财》编辑:我在无意间看到《理财》杂志,觉得对自己感触很大,我对理财方面没什么概念,当然也不会理财。以后会一直支持贵刊,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认真去看、去实践,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先把我的情况反馈一下:我们是今年5月刚结婚的新婚小夫妇。两个人的月收入5600元。年底奖金两人加起来大约有3万元。日常生活支出2000元。家里有存款4.5万元。家里还有父母,父母每月合计能领2000多元养老金。有一套房子是在老家市里买的,全付款,差不多年底可以入住。买家电的钱女方父母会给2万元,估计就不需要额外的花费了。结婚时亲戚朋友和父母给了些黄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急功近利型。眼下不少商业银行都开设了理财工作室,由资深专家为客户,订制理财计划。可几乎每位客户上门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我的钱能增值多少”或者“你们可以给我多高的收益”。这显然有些太急功近利了。其实,理财并不等于投资。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观念应关注“钱生钱”的投资,把握性可能更大一些。一般来说,理财包括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种。在国外,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情况,在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设计理财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老百姓通常把理财与投资等同起来,他们到理财中心时,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一些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可见,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因此,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在国外,理财…  相似文献   

17.
徐俐 《中国外资》2008,(6):115-116
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对理财的观念已经越来越认同.可是人们会问一个问题:我知道“个人理财”的重要性.我也确实很需要它.但是我如何开始呢?还有许多人的疑问是,“个人理财”起源于金融体系和投资渠道高度发达的美国.在我们国家可行吗?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以来,各类理财公司迅猛发展。许多投资担保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打着“P2P理财”、“有限合伙”的旗号迅速扩容。正规的P2P理财公司事实上只是作为借贷双方信息撮合的中介,只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什么是“P2P理财”“P2P理财”通俗地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想把手里的“闲钱”借出去,获得收益;有的人则想借钱,以解燃眉之急。但有“闲钱”的出借人和想借钱救急的借款人相互并不认识,更无法知道对方的需求。所以,P2P理财公司  相似文献   

1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似乎已成为千千万万当代中国人的一句口头禅。近些年来,投资理财已逐渐成为决定和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投资理财与自己生活的直接关系,注重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投资理财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20.
《安徽水利财会》2005,(2):45-46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对京、沪、穗三地人的理财做过一番经典的评价: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钱存在银行,另五角钱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