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美国市场频传“中概股”退市新闻,国内又处在宏观经济、股市双双低迷的背景下,但却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在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这一方面折射出当前是企业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大好时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运用股权激励这个将股权管理与人力资源相结合的先进管理工具上的不断成熟。股权激励作为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可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以更低的成本吸引与激励人才,并有效地捆绑激励对象和公司股东的利益,解决公司经营中存在的“委托一代理”问题,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的,促进公司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对人才价值的重视,股权激励作为员工激励的手段被广泛使用。但是股权激励仍然应该定位为一种薪酬支付和员工激励的手段,一种潜在利益下的合营安排。这种股权激励的安排涉及股东让渡成本或企业付出成本的代价,以及员工取得股权享有的收入问题,所以股权激励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相关财务处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邱杨茜  黄娟娟 《金融研究》2021,497(11):170-188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引起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有质押的控股股东是否会策略性地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来缓解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质押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前期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质押率越高的公司随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越大,该效应随着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提高而增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短期市值管理是有效的,但并未显著提升公司长期价值,提示控股股东存在借其进行内部人利益绑定和市值管理的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对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的考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激励机制设计不当或公司内部治理弱化的情况下对经营进行股权激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经营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真正关心企业利益的作用,相反,会“名正言顺”地沦为经营掠夺股东利益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陈林华 《会计师》2010,(11):32-33
<正>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准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实践证明,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降低代理成本,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近年来先后发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在规范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  相似文献   

6.
如何激励和约束公司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核心内容。2005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手中,股东与代理人之间、大股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经理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使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这为股权激励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玲 《会计师》2010,(11):26-27
<正>股权激励(Stockholder's rights drive)制度是企业赋予高级管理层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或与公司股权挂钩的现金获得权),使其能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经营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被赋予这种权利的高管们在经营中会充分考虑激励的价值,而避免受短期利益驱动损害企业利益,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最终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实现企业的目标。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国际型企业纷纷推行股权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高管。股权激  相似文献   

8.
自从伯利和米恩斯1932年开创性地指出了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以来,公司治理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长期以来,关于公司治理的献集中于探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上。这一理论流派热衷于探讨如何使得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激励相容,以为公司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实际上,这种思维模式是美国企业“股权至上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孙柏 《金融博览》2012,(22):48-49
无论股权激励还是员工持股计划,我们在相关的表述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在这种双重价值里,被称做“金手铐”的股权激励尤其醒目。有人将关注点放在“金”字上,因为股权激励如果顺利行权,必定收益可观,甚至一夜暴富;而从企业发展和员工的自我职业规划角度来说,似乎更宜关注“手铐”的含义:是激励,是吸引,还是保留?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06,(8)
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之前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五花八门。而万科作为第一家顺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方案推出就慎重和严谨了许多。以下通过万科和拟实施股权激励的几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对比,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探讨。关于股票来源。国际上通行的股票期权计划采取了“公司请客,市场买单”模式,即全体股东以公司名义共同向高管人员让渡股权性利益,借此激励高管人员为公司利益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全体股东分享股权激励带来的利益,并承担高管人员行为不慎带来的风险。而先已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中,股票的…  相似文献   

11.
赵治纲 《财会学习》2009,(11):30-31
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主要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通过授予其股票或股票期权,使得他们与公司股东的行为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近年来,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在员工(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实施股权激励,以期帮助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双重股权结构视为拥有高倍投票权的内部股东与同股同权外部股东的集体选择,以1991-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样本,从选择原因和选择结果两个视角探讨外部股东为何自愿放弃投票权而选择双重股权公司.研究发现: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越强,上市时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概率越大,这在新经济公司样本中表现的更明显;而选择该结构后也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绩效和股东价值.从机理来看,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显示内部股东的能力来影响外部股东对双重股权公司的选择.研究启示外部股东可参考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来选择投资双重股权公司,而上市公司也应增加其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信息披露以加强外部股东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股权激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人才吸引、激励和保留的手段,企业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附条件授予员工部分股权,能够使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提升公司价值。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被2016年7月发布的证监会(2016)126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取代),2006年9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  相似文献   

14.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股权激励能够促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励经营者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公司,在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留住企业核心人才。本文从股权激励降低高管离职率角度出发,以万科第三次股权激励为例,分析万科在此次股权激励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发挥股权激励作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兴伟 《新理财》2013,(Z1):48-50
盈余管理是经理人使股权激励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通过选择和控制公司内部行为以增加自身或企业利益的行为。对于经理人股权激励来说,盈余管理是经理人为获取经营业绩超常收益的自利行为。同时,经理人股权激励是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公司所有者会制定一定的目标,当经理人完成目标时就会获得额外的利益,而这种目标的实现通常对股东和公司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股东冲突的相关理论,考察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障碍是终极控制人或实际控制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利益剥夺、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主要是政策性股权的股东权力定位与风险不匹配、债转股企业所有权结构属于少数所有权控制结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等,进而提出了股权管理的股权性质变更,引进机构投资者以及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鼓励员工的方式已经在悄悄地向股权激励体制转变,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股东和各大企业选择这种员工激励方式.总的来看,这种股权激励方式已经相对完善,形式也相当丰富.但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股权激励状况是不一样,这就造成会计和税务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目前,各个企业重要的激励方法和途径就是股权激励制度,所以探究股权激励制度中的会计及税务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本文针对这类问题开展了剖析和研究,并且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全流通下股东利益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流通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股票市场止步不前,资本市场从结构上说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结构上的不正常状态主要是指股权分置,股权分置造成了非流通和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冲突,导致上市公司肆意圈钱,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经营效率低下,股权分置已经认为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从2005起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终于在证监会的推动下加快了进程,如今多家企业完成股改,全流通正在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它使得各个股东利益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特殊性却使得全流能成为滋生股东利益新冲突的温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