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原旅游景区的主要吸引物是草原旅游资源以及建立其上的草原自然生态、民俗文化观光体验产品,而且草原旅游景区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草原旅游景区的发展极易受到内外部危机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存。目前,在内蒙古草原旅游景区发展中面临诸多危机。为此,明确草原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危机,分析危机对草原旅游景区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防范危机的危机管理对策,是促进草原旅游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12,(8):44-45
提起草原,人们自然会想到飞奔在草原上的骏马。但随着蒙古族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曾经为人类文明史立下汗马功劳的蒙古马数量锐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已经很难看到。近年来,随着草原文化的兴起,"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积极发展马文化产业,越来越多的牧民重新跃上马  相似文献   

3.
草原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在欧亚草原主要是蒙古高原的具体存在形式,它是生产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依托草原资源,适应自然环境条件,以游牧经济为基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草原各族人民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是他们实践智慧的结晶,其产生和存在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40%,为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3.2倍,全国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北方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从东到西绵延数千公里的辽阔草原,为中华大地筑起了一道维护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不断加大对草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取得"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各国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行动。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会议同时强调,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草原,在发展草原碳汇经济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全面梳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国际背景、中国愿景以及实践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草原碳汇经济的现状、优势和路径,金融支持草原碳汇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金融服务如何在草原碳汇经济发展领域精准发力,以期为金融助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碳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新牧区建设草原牧区放牧方式的选择上应吸收和借鉴乌兰夫所提倡的定居游牧思想:实行定居游牧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牧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好办法;科学地指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牧不利于草场保护与畜牧业发展,提倡在草原牧区推行游牧;提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居游牧与组织牧民互助合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尊重牧民群众意愿,推行定居游牧要通过宣传教育与实际示范稳步地实现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生态移民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受到破坏,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是乌拉特中旗草原保护和制度建设上的途径之一,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草原流转制度机制,选择环境容量大的生态移民点,采用教育方式转移牧民,寻找多种补偿途径,建立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生态移民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牧变为定居;其次是不合理的围栏;再次是开垦草原或引入农业生产模式.制度模式多元化、有效的产权制度、吸收草原产权的内在制度基本制度--游牧规则、合理的放牧制度、重建合作经济制度、牧区人口转移是在不同次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草原牧区的文化层次上的创新应汲取游牧文明的合理内核--生态文明,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相同的梦境不需预约总是在午夜如期而至,那是在无际的草原上有一个我在歌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草色如茵似毯,天空如玉似画,河水如清似镜,风光秀色,雄浑壮阔,那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那里有我魂牵梦萦的大草原。  相似文献   

10.
草原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十分重视草原旅游项目的开发,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发了草原旅游.但从理论上,国内外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草原旅游发展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的今天,进行恰当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但我们应认清草原旅游发展的特殊性,理性的去发展.本文主要从草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草原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及战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草原的天空很高,包商银行事业的领空很开阔,我们正在振动智慧和力量的翅膀,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繁荣的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事业中来。在这广袤的草原上,像雄鹰一样锐意进取的包商人必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13,(17):44-45
马赛马拉草原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相连。这里动物繁多.数量庞大.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产权制度视域下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维护着草原自身和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但是长期以来,单纯地把草原视为天然牧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缺乏完整的理解,特别是草原的巨大环境效益常常被人们所轻视。因此,超载过牧、滥砍乱伐等原因,草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草原持续的大面积的退化、沙化,进而引发的严重水土流失、气候干燥、沙尘暴、牧民收入下降甚至被迫离开家园等等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分析草原生态恶化成因众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从我国草原产权合理性角度探讨超载过牧的深层次原因,并探寻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冉芳 《金融博览》2010,(19):72-73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是在去年草原一片白雪皑皑的时候。冰河解冻,草长莺飞,终于,在七月草原最美的季节,我实现了诺言。  相似文献   

15.
游牧生态经济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条件而做出的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而草原生态旅游是一种时尚的生态休闲方式。内蒙古草原居于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神奇辽阔的草原生态风光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民族风情,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典型东亚草原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的垄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牲畜头数及主要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超载过牧也就成了禁而难止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草畜平衡"执行上的困难重重、多数牧区连年超载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而且危害趋势加重。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衰退,天然草地生产力明显下降,畜草矛盾更加突出。牧民养畜成本逐年增高,牧民增收难度加重。如果不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实现减畜达到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就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解决牲畜超载的根本在于合理有效地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建立一整套适合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人、草、畜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升 《草原税务》1998,(12):11-13
杭锦草原广袤无限。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部,这块神奇的草原上.有一个为振兴地方经济而铸造了伟业丰碑的小集体——抗锦旗锡尼镇地税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典型草原(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通过对典型草原的逆行演替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详述了典型草原逆行演替与历年放牧利用现状分析,典型草原逆行演替与草原鼠、虫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典型草原的形成及演替过程与气候、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并阐述了草原的逆行演替对草原畜牧业的重大影响。分析了草原逆行演替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四个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牧歌     
蒙川 《草原税务》1994,(5):29-29
我是草原上长大的青年,我最爱听草原的牧歌,那是一曲多么让人心醉的长调,以致现在每当我一回想起来,就禁不住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减少牧区牧业人口,减轻草原压力,是对草原生态系统投入的需要,能提高牧区居民受教育水平、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谨慎的选择牧区进行工业化、城镇化,确保牧民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将牧民边缘化,建立有利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