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义奇 《中国金融》2007,(24):51-5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正经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危机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正在显现。金融衍生产品由于规模巨大.影响面广,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场外金融衍生品规模从2001年底的111万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中期的683万亿美元。次贷相关合约从无到有.自2004年有正式统计数据以来,5年增长近9倍,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05,(2):12-17
外汇市场是全球经济中市场规模最大、最具流动性的一个部分。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04年的调查,外汇即期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为1.9万亿美元,场外(OTC)外汇和利率衍生市场的日均交易额为1.2万亿美元。外汇市场已成为跨境支付、资金汇划和确定不同货币间汇.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引发自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是金融衍生品,但是这个衍生品市场是场外市场,而不是场内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风险,并降低资金成本.场外衍生品交易增长很快,已经远远超出场内交易的规模.同时由于其交易机制的弊端等因素,使市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金融危机两年多以来,政府在救市、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场外市场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疆金融》2013,(5):52-57
<正>截至2009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名义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巨额场外衍生品市场给国际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包括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的国际框架不断推进落实,本文分析研究监管改革的整体框架、主要国家当前的最新进展以及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参与有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内市场发展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末达到4.45万亿美元。而美联储、欧洲央行在2011年末总资产规模分别为2.92万亿美元和3.53万亿美元。2012年10月底,在美联储不断推出新一轮QE的背景下,其资产规模达到了2.84万亿美元,反有所下降;欧洲央行为3.94万亿美元;而人民银行总资产则继续上升至4.64万亿美元,仍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7.
国际财经     
正全球银行业同意调整衍生品市场监管规则英国金融时报(FT)10月7日报导称,全球大型银行已同意调整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规则。该市场规模达700万亿(兆)美元。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包括瑞信和高盛在内的18家银行已经同意,在一家金融机构陷入麻烦时,放弃"交割"(close out)衍生品合约交易的权利。雷曼兄弟2008年9月倒闭时,该银行帐户上的衍生品合约涌现交割狂潮,这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混乱。金融时报报导称,调整衍生品市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局限于传统的信贷限额、抵押担保和分散放贷等最基本的方式。无  相似文献   

9.
高盛并不大.它的员工规模不及一些商业银行的1/10.其资产总额大约1万亿美元.而汇丰银行的资产规模是2.4万亿美元。不过,高盛的盈利状况在全球金融机构中首屈一指。2010年1月底.高盛向华尔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2009年年报,  相似文献   

10.
根据媒体报道,6月份中国投资者增持日本国债4564亿日元(53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这一规模超过2005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净购入额。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在2009年7月底达到9399亿美元的高位后,到2010年5月底已经下降至8677亿美元。过去半年间,中国投资者弃美国国债而取日本国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与猜疑。  相似文献   

11.
宏观·国内     
《投资北京》2012,(2):10
央行公布的《201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但总体而言符合市场预期。业内不少专家预计,201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规模将在8万亿元左右。2011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05亿元,同比央行:去年新增贷款7.47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张明 《中国外汇》2010,(17):65-65
根据媒体报道,6月份中国投资者增持日本国债4564亿日元(53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这一规模超过2005年至2009年中国投资者对日本国债的净购入额。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在2009年7月底达到9399亿美元的高位后,到2010年5月底已经下降至8677亿美元。过去半年间,中国投资者弃美国国债而取日本国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与猜疑。  相似文献   

13.
美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期 《中国金融》2006,(7):68-69
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中十分成熟的金融期货产品,也是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主流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全球第一个殴指期货产品诞生于1982年的美国,近年来美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年均交易量增长率超过30%,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 Exchange,CME)是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也是目前仅次于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的世界第二大衍生品交易所。2004年CME交易了约8亿张合约,交易额46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倍,2005年累计成交量已经突破10亿张,交易额达638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发展及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陷和风险管理的不足。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立足于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践,以次贷危机为视角分析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薄弱、不足及将来的监管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1月6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致函参议院,提醒国会要及早行动提高美国公共债务的上限,以避免引起支付困难和市场混乱。因为,按照目前的借贷速度,美国的国债数量将会在3月底达到14.3万亿美元,也就是现有的国债上限,而截止到1月4日,美国政府的借贷余地还有3350亿美元。面对美国的公共债务规模已接近GDP的规模,金融专家认为,债务规模的扩大给美国的经济前景增添  相似文献   

16.
刘乐然 《甘肃金融》2011,(10):51-5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相应,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16亿美元,1990年突破百亿美元,1996年突破千亿美元,2001年末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底破4000亿美元,2006年底破万亿美元,2009年破2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全球化、电子化以及期货期权等交易品种的异军突起,全球场内衍生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交易品种和规模扩大化、交易平台电子化、交易所一体化和公司化等特征。其相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给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中击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文章展望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未来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序 《金融博览》2012,(18):1-1
中国7月份外汇占款继5、6月份增加之后再次减少,尽管当月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顺差达251亿美元。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系统7月底外汇占款总计人民币25.658万亿元,低于6月底的25.66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2,(11):30-30
IDC近日发布了其关于大数据技术的首份报告《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2012—2016年预测与分析》,该报告显示该市场规模将会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9月份单月增加918亿美元,为历史第三快单月增长量。2009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可能达到2.5万亿美元。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千亿美元。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达到2千亿美元。但从2千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也就又是一个5年时间(2006年10月突破了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