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融资源缺位本地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芹 《金融博览》2012,(7):54-55
实体经济的切实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而现实中,基层金融机构在服务本地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金融资源缺位问题,加剧了地方微观经济实体的融资困窘,亟待引起关注.以安徽阜阳市为例,其金融业的银行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现象依然突出,大部分资金未能及时有效地投入到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实体经济中,造成本地实体产业融资困窘、发展乏力.  相似文献   

2.
金融知识     
《河北金融》2011,(8):34-34
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  相似文献   

3.
吴晗  张克菲 《金融论坛》2019,24(5):21-31
本文基于同业业务货币供给创造的视角,分析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量和实体经济融资规模的不同影响及其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可以创造信用货币,但这些资金并非全部流向实体经济。虽然短期内同业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但长期内不再显著,反而会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此,应持续推进金融去杠杆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既要着眼于社会融资总规模.也要关注融资结构的变迁。本文从融资结构的角度,在分析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直接融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效率,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需要监管机构、政府、企业和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在一定时期、某一地区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总额,直接反映当地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配置资金的能力,其已成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梳理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分析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并采用2012-2020年甘肃省季度经济金融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结构调整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角度,提出金融支持甘肃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在甘南藏区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的融资手段,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融资渠道也渐趋多元化。从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探讨金融支持甘南藏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概念。  相似文献   

8.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仅促进了租赁业在我国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且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金融租赁独具的"融资+融物"的优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资金走向,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期赢得未来市场的竞争主动权。本文从资金投放和风险控制两个维度出发对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研究,并探讨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所得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能够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力度,降低支持实体经济时的风险水平;金融科技的运用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小银行表现优于大银行。  相似文献   

10.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23):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负债质量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撑.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深化持续推进,金融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直接融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等新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银行客户端和资金端呈现双向脱媒趋势,在金融深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既面临挑战及压力,也面...  相似文献   

12.
银行是社会融资的主要资金供给方,对企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在经营发展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部署,全力支持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本研究以支持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为目标,运用SWOT分析法对银行支持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及挑战进行分析,并基于各因素组合提出银行支持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为银行支持黑龙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贷款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完整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概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迪庆州银行融资总量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更加全面的反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本文选取银行融资、小贷公司贷款、保险赔偿支出以及现金净投放指标,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构建金融支持力度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金融支持力度与总体经济及三次产业的数量关系。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路晶晶 《时代金融》2013,(29):174-175,178
国务院在2012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12):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这似乎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可是通过"拆"与  相似文献   

17.
尹灼 《中国金融》2022,(7):90-91
<正>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信用为基础并以间接金融为主体,有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讨主要集中于货币银行系统的资金配给不均、融资效率待改善等。当前,构建保障实体经济循环畅通的现代金融体系,还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我国金融体系横向金融短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商业信用成长,进一步完善实体经济部门间的横向金融功能。笔者以票据交易所电子商票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鸿星 《银行家》2013,(1):14-15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在2010年前探讨的相对较少,自201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纳入统计并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一个增量概念。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的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1年3月和2012年3月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指标。此外,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也正逐步尝试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以正规金融的非市场化定价与民间融资的完全市场化定价并存的双轨制资金定价机制长期存在。虽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解困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资金价格双轨制也催生的一系列民间融资问题。从双轨制诱发的民间融资问题出发,分析双轨制演变历史与负面效应,提出将资金价格双轨制并轨的战略性思考,以期合理的统一的资金价格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改进现有文献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金融视角研究单个银行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决策行为及决策效果,从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内的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放大了银行的财务杠杆加剧了资产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金融稳定;资产证券化将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起来,促使资本市场上的波动演变为实体经济的波动;而当银行在危急中获得救助时,并不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反而会更加惜贷并倾向于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储备资金或持有证券化资产,从而可能导致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因此,有效的救市措施应是从资产方处理银行的“问题资产”,而不仅仅是从负债方解决其融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