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     
《中国改革》2008,(5):50
(2008年3月16日-2008年4月15日)股市下跌,政府是否应当救市近期股市的持续下跌引发恐慌和担忧,网民对股市议论纷纷。希望政府出手救市的呼声越来越大,认为在中国金融秩序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通行“优胜劣汰”的法则。虽然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市,可最终那些效率差的企业还是会被淘汰掉。我们不仅要客观上一定会做减法,还要想办法做加法,也就是说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培育我们强大的竞争力,甚至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李超 《水利经济》2014,32(6):12-16
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下,测算我国2008—2012年30个省(直辖市)的水利投资效率,从动态演进的视角描述我国水利投资效率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影响我国水利投资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利投资效率演进呈现出极化效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依赖性。第一产业产值、财政收入是影响水利投资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有效促进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PP融资模式成为了缓解政府投资压力、拓宽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最好途径。通过PPP融资模式引入私人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可以让我国公共项目建设更加顺利。本文将结合相关论文研究理论以及国内现状对政府投资效率与PPP融资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财务及政府干预视角对非效率投资进行综述,总结非效率投资的最新动态视角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应该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政府林业投资低效率与监督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委托一代理理论,阐述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中政府和国有林业企业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从国有林业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入手,分析政府对国有林业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及影响.指出在资金扶持过程中,政府对国有林业企业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是造成林业投资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政府林业投资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黑龙江环境治理投入和污染产出指标构建DEA-BCC模型,并对其投资效率进行分析;根据环境现状,分析并评价黑龙江省环境治理投资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在2011~2021年整体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是有效的,存在过于依赖投资等问题;社会效益从生活环境和环保再就业、环境纠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整体呈现积极作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公众、政府和网络媒体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类政府投资基金是农业股权投资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促进其进一步发挥实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部分代替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补贴,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农业类政府投资基金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融合难等问题。笔者借助"天眼查""私募通"基金业协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倒闭,华尔街大幅动荡,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尽管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危机的救市方案,但是股市暴跌,大量公司纷纷倒闭,经济萎靡不振,对于仍然在市场中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的责任并重,并且与以往相比更加艰巨,怎样才能在巨大的经济危机中缩减企业成本,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避免企业价值贬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农业水利投资的代理变量,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农业水利投资对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农业生产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水利投资对降低我国各地区耕地产出效率损失具有显著作用,而耕地产出效率损失的变化差异也能够被气候变化导致的水利灾害所解释。加大农业水利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结构,可以缓解农业技术的效率损失。政府应加大对耕地利用效率较低省份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充分配置,合理运用水利资源,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它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要影响。本文比较本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起源地、货币制度环境、政府救市政策、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异同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并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国政府都紧急出台各种所谓“救市”方案。这些方案看似五花八门,其实质就两个: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则都是想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中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基础支撑。这必然需要在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上改造或新建大量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进而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与模式。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与分析工具,论证了政府和市场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效率与失灵,明确了政府与市场机制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构建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乡村振兴中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与模式。基本结论是:在依托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中,政府应在公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激励市场机制在私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发挥决定作用,还需要在准公益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中构建市场、政府与社会有机耦合的投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要吸引更多信贷资金的投入,地方政府应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企业质量和数量、改善政府投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增强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扶贫投资效率的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已进行了10年,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从总体上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提高扶贫投资效率必须进行必要的体制和管理上的改革,如建立基层农业发展银行,完善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的权利,协调扶贫投资的使用;完善贫困的监测和监督系统;精减日益膨胀的政府机构,同时对贫困县的教育和农业部门给予专项补贴等。  相似文献   

16.
BOT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特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它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其运行特征是:政府通过签订项目特许权经营协议授予非官方资本组建的投资机构(一般是项目公司)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将基础设施项日的建设和投产后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转让给该投资机构,由其自行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在特许经营期内非官方投资机构收回项目建设成本和取得合理利润,经营期满后将该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该方式是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缺口和提高项目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府只考虑政策面的事情,救市也好,打市也好,都不应该。当前房地产市场声音很混杂。老百姓在抱怨房价太高,政府在调控房价,出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房地产企业在谈"拐点"、谈资金链断裂。本刊记者为此特地采访了北京凤凰城集团董事长周明德先生,请他从从业者的角度谈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  相似文献   

18.
PPP模式下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投资项目面临投资额大、财政资金短缺的瓶颈。而PPP融资模式能有效拓展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引入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是研究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渠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界定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法,分析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探究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中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存在差异;协调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冲突可提高项目效率;协调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对促进合作有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对提高农户项目的满意度有显著意义;政府单一财政投资存在低效率现象,企业单独投资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和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均衡受各自保留效用的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合作投资的初始投入成本对合作具有正向作用;超额收益分配是否合理,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双方的策略选择,而初始投入成本和违约赔偿金额对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管理制度对农田水利政府投资的效率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我国山东省与台湾省农田水利四种管理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准公共部门管理制度"能够满足用水户的需求、合理安排公共投资资金,是最高效的管理制度,"联合管理制度"与"公共部门管理制度"次之,"用水户管理制度"最差。如果"十二五"期间,我国广泛采取准公共部门管理制度,则为完成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新增4000万亩,仅需政府投资13019亿元。因此,建议将当前盛行的用水户管理制度向准公共部门管理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