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汽车工业要成为带动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迎接“复关”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加快振兴,加速发展。而“九五”计划尤其是前两年则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汽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济》1994,(6):54-54
我国汽车工业在20世纪末之后,即将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轿车工业,而轿车工业的生命力和唯一出路,必须让轿车进入家庭,即要使轿车消费国民化、商品化。今后10年前后,我国对轿车的家庭需求将由漕在市场逐渐变为现实市场。我国的轿车市场前景将是有前途的,是十分广阔的。但是,发展我国轿车工业将从发展微型轿车起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收入的提高,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汽车消费最大的市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汽配市场也发了了巨大的变化,短短的从十几年内,从汽配行业十几家企业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千万家企业,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汽配市场的变化,进而指出了中国汽配发展过程中存在销售渠道不畅,汽车配件市场价格比较混乱等问题,最终提出了通过采用虚拟市场营销与数字化分销渠道,规范市场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等营销策略促进中国汽配市场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它对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有着极强的相关带动作用。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改变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扩大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几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本文拟对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及汽车工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意义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信律 《上海改革》1994,(11):22-24
为了加速发展上海工业经济.形成上海工业经济的新格局,市委、市府决定要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具有相当规模和经济效益.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竞争能力,集工业、贸易、科研、金融于一体,兼有综合商社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计划到1995年在上海工业系统要完善和组建汽车,大电气、工程机械、轮胎、风凰等20个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寻求快速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机械工业“三大战役”的总体部署,最近,机械部制订了《汽车工业“九五”质量发展规划》,这是汽车工业(含摩托车,下同)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战略措施,亦是进一步落实“产品质量翻身战役”计划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新研发一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短板”,近年来,国内几个大型汽车企业,比如上汽、一汽、东风和广汽均将提高自主品牌车占有量列入企业发展计划。然而,直至今日,在汽车研发领域,我国汽车厂商与成熟汽车市场的同行业者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向雁 《首都经济》2001,(5):50-50
多年来,美国的汽车工业可谓一帆风顺,国内市场销售不错,出口形势也处于良好状态,但近年来却不大对头,各汽车公司老板们脸上的喜庆劲力早已消失,个个看起来都眉头紧锁,心神不安,究其缘由,原来是连续几年的旺销态势出现了变化,衰退迹象似乎是不可逆转地在发展,据报道,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纷纷取消2001年3月底特律汽车工程会议的参展计划,密歇根州南田市汽车经销商麦英纳尼说:“我们好像已步入温和衰退”。  相似文献   

9.
今后几年,扩大内需将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市场一般消费品日趋饱和;住宅、汽车等耐用品难以短期内实现消费的形势下,启动占全国70%人口的农村市场需求;无疑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不断进入家庭,中国汽配经销商开始面对新的营销环境。新车型以每年几十种的密度上市,市场向小批量、多品牌、国际化、时尚化的趋势发展。新一轮围绕汽车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投资热潮在全国各地掀起,新建的汽车城、汽配城、4S店和新的竞争品牌不断涌入耳目。来自国外方面的信息是,在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中,35家已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全球汽配跨国公司如德尔福、博世、电装、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下,1995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均落入计划预定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增长10.3%,全年预计增长10%左右,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经济运行仍保持相当的活力。工业增速趋缓,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农业附加值增长预计可达5%左右,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利变化为调控市  相似文献   

12.
印度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由于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印度汽车制造商正在减少产量或延迟推出新车的计划。自从印度政府于1991年6月开放汽车市场以来,一些外国汽车制造商陆续开始在印度投产。工业分析家预测,印度的轿车市场在未来5年里,每年将以30%的幅度增长。但印度...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3月9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孔令羽副司长、陈跃红处长到浙江调研汽车流通后服务市场发展情况。孔司长现场考察了杭州汽车城、金恒德汽配城,对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置换服务、汽配市场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与杭州市商务委、余杭市商务局、杭州市二手车行业协会、杭州旧机动车市场、金恒德汽车配件市场、杭州大搜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市场对汽车产业的需求由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三大部分组成。载货汽车和客车的发展基本上按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随时有起伏,但总的生产能力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基本适应。面对轿车快速增长的需求估计不足,轿车工业的发展未得到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0,(2):26-27
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姜山镇认真贯彻鄞州区委全会精神,紧紧抓牢保增促调这一主线,围绕省、市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促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其中,重点抓好明佳内饰、恒力汽配等企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创建工作和永灵航空、纯亮杀菌等企业与上海塑料研究所、浙江万里学院的科技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科技信息》1996,(3):11-12
<正> 1996年1月31日至2月2日,电子工业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电子行业工作会议。常务副部长刘剑锋在会上作了《加快两个转变,努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报告,胡启立部长作了总结讲话。1"八五"电子信息产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提前两年完成成"八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1995年末,全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245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7%;完成销售收入1650亿元;实现利税  相似文献   

17.
市场预测     
中国家用轿车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新长征”大型活动开幕典礼上获悉,到本世纪末,国内市场上家用轿车需求量为四十至六十万辆,二00五年以前为一百六十万辆,到二0一0年将达二百三十万至三百万辆。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在二0一0年前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轿车势必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主导方向。 行家认为,中国这一“导向发展”型的汽车工业战略,面对的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三亿个家庭的消费群体。因此,中国近年来已被国外汽车销售商确认为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唯一一个特大轿车市场。 据测算,至二0一0年,中国轿车产量将达三百五十万至四百万辆,其中家用轿车约占三分之二。轿车工业年创产值可达四千二百亿元,年波及效益一万零五百二十亿元以上,年购车和用车税收八百亿元。轿车工业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将向一千五百万人提供各种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在党和国家振兴汽车工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重大决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经贸委日前又公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指出我国汽车工业要坚持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国家经贸委《公告》:  相似文献   

19.
1、趋势与数量:1996年汽车进回趋于回升,数量将超过1995年。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市场的运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仅八十年代以来就出现了4次波动。实践证明,汽车进口的波动与汽车市场的总体周期波动具有同步关系。一方面汽车市场的繁荣伴随着汽车进口的高峰,另一方面,进口汽车的急增又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二者相辅相成。1996年我国汽车市场结束低谷平稳回升的总体趋势,无疑将促使汽车进口产生向上发展的趋势。 在进口市场的数量变化越来越取决于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状况的情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我国农药市场总体趋势是:农药产销形势良好。农药的供应量与农业部门预测的需求量在总量上基本持平。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在农药上的投入可望增加。预计1995年农药市场将会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一、农药生产形势较好。据化工部统计,1994年全国农药总产量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