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克服农地平分制度下所带来的种种弊病,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农地产权不明晰,导致现实中集体推动型农地流转难以避免农民的利益被侵害;农民自发型农地流转不能有效地克服土地细化,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农地流转呼唤严格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在中国运行了近30年,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设计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度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在现实中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一制度又逐渐曝露出缺陷和不足,制度运行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剖析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的所有权主体虚置、权能残缺以及使用权的设定不完整、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探索性的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设想:调整农地产权结构,积极发挥产权功能;改革国家惠农政策,创造良好的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环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流转中妇女决策的行为特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妇女耕地占家庭耕地的比例、家庭非农就业率、单位土地面积收入、家庭女性是否拥有土地等因素对妇女家庭的土地流转决策权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农村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更会使得其维持现状.研究结论:针对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以在农地流转中切实保护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4.
对于农地市场对土地使用权配置的影响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由于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小农场比以雇佣劳动力为主的大农场更有效率 ,因此 ,农地市场不会促进土地使用权的集中 ,反而能够导致土地使用权的分散 ,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户能够通过农地市场得到土地。德国私有农地市场交易的结果造成了土地的零分碎割 ,其不经济的情况比俄国村社制度下土地多次重分造成的份地细碎化还要严重 (秦晖 ,2 0 0 2 )。另一种观点认为 ,农地市场会促进地权的集中 ,导致无地贫民的出现 ,从而降低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黄佶 ,2 0 0 2 )。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农地流转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地资源的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的流转就存在了,政府也在一步步推出促进流转的政策措施,尽管近几年农地流转发展态势良好,但总的来说,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发生率仍然偏低,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课  相似文献   

6.
试谈农地使用权保险与农地流转集中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谈农地使用权保险与农地流转集中问题李录堂14年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它发展到今天所暴露出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消除这些弊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可行的农地流转集中机制,已成为当前农村市...  相似文献   

7.
农地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农地制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地是用于发展农业的土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林地及水域。农地制度是规范人们在农地问题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农地制度核心是农地的产权制度。是指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设置与划分。农地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属出发,回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分析农地产权结构。结果表明: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所有权归属逐渐由国家向集体转变,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以集体发包和农户承包的方式派生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再进一步派生出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土地权属认知模糊和农地产权残缺。  相似文献   

9.
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作为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易和转移的场所,即要按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体现效率,通过竞争方式进行承包;又要正确处理保障广大农业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缩小职工收入差距,低价对农业职工进行承包。农垦总局应不断完善这种机制,妥善处理农地承包中的各种矛盾,以求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以黑龙江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依托,对农地流转市场中土地初次承包和流转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了垦区农地承包过程中的不同博弈主体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农村的农用土地归集体所有,并且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转让”。但是,至今仍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转让办法,这使现实中的农地使用权流转(以下简称为农地流转)显得困难。因此,研究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以观点为主线对国外相关 研究做梳理,国外研究较多集中在农地价格与农地市场问题。同时,以时间轴为主线对国内研究的发展进 行详细的论述,寻找国内研究的发展脉络,其研究特征是从宏观对象到微观对象,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 为主,从经济学视角到新制度经济学视角。通过文献的研读发现,土地流转的后期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 点:首先,土地流转需要细分为农户间的流转以及农户流转给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两种,不 同模式的关注点应有区别;其次,农地流转更应该关注交易成本的研究,农地流转中讨价还价以及维持关 系的交易成本往往被忽略,但事实这些往往会影响土地流转的效果。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中,如何核算是 重点;第三,农地流转后主体收益与农户分享程度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最后,土地的价格机制是土地 市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术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地价格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地价格评估现状土地价格评估和土地市场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较晚 ,一般认为 ,我国土地市场发端于1987年深圳市政府首次以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 。在此之后 ,我国开始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其核心是变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为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②。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土地市场日益发育 ,特别自 1992年初以来各类土地价格评估机构也相继成立。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 ,有关地价、地价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实践得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地制度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农村改革在制度创新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创设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 ,正是在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 ,农村家庭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并由此支撑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持续发展。改革的实践向人们充分展示了有效的制度创新带来的经济绩效 ,而这又强化了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以及人们关于农地制度建设的基本共识 ,即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法律的形式而不再仅仅是通过政策规定、合同约定的形式来规范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无疑将使农民的土地权利获得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农地制度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作为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易和转移的场所,即要按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体现效率,通过竞争方式进行承包;又要正确处理保障广大农业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缩小职工收入差距,低价对农业职工进行承包。农垦总局应不断完善这种机制,妥善处理农地承包中的各种矛盾,以求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以黑龙江垦区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为依托,对农地流转市场中土地初次承包和流转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分析了垦区农地承包过程中的不同博弈主体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财产,实现土地产权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的不变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实现了产权平等,通过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摆脱了产权异化,从“两权分离”中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经由全面深化改革走向土地财产权。实现农民土地产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地问题与基层民主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文构造了一个农地预期价格与村民自治的简单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农地交易的活跃,可能会提高农户对土地的价格预期。当这一预期超过村民联合的组织成本与现期实际收益之和时,村民自治变得更有实效。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制度变革与民主建设的关系,认为中国基层民主可以强化农地产权的排他属性,而土地制度改革也能够提高村民自治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由使用单位或个人取得土地使用权,农地则由农户以承包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但集体土地使用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以及具有什么内容的权利?综观世界各国,土地权利一般都通过民法体系中的物权法来设置,土地物权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最根本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与农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亚荣  刘安然 《中国农史》2006,25(3):127-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经历了丰富的变迁历程。农地使用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作为农地使用的主要方式,目前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从推进农地配置的市场化、使用方式多样化、促进农地流转、扩展农地使用权的权能、加强保护等方面改革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建立了一个农地产权机制设计模型,使用不完全合约的产权理论对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作一个理论逻辑一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安排的方向作出建设性探索。结论是,国家必须对土地产权的安排保持强有力的决定性的剩余控制权。但也应把农事活动方面的土地使用权无限期地交给农民,同时允许农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评估现行农地政策对农地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央政府抑制农地调整的努力一致,中国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的频率均呈现出由逐渐上升到显著上升再到迅速下降的变动特性。中央严格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显著地抑制了农地的频繁调整,特别是抑制了农地的大调整。此外,农地调整还受到土地承包期、资源禀赋、农地价值以及农民收入等的影响。为此,要减少农地调整带来的效率损失,不仅要继续实施承包期内禁止农地调整的政策规定,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要赋予农民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对基层政府和村干部的政策教育、强化监管和监督,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