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验经济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方面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满足游客体验异地文化的需求。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体验性强,具备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条件。体验视角下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对游客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体系、设计不同主题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发展,而要传承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增加了非常多的旅游项目,而旅游开发又很好地保护并宣扬了非物质文化。要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探究旅游开发的方式及具体的形式,并且要以保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调节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二者间的矛盾,合理进行规划、适当开发、科学利用,站在整体的角度下进行安排,力争寻找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共同点,进而将其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茜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4):55-57
真实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真实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概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文章指出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面临的真实性困境,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当前实际,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兴建民族生态旅游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延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5.
6.
周春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3):91
以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在晓起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表明,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晓起古村落社区及其村民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创造,从而实现了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董珊惠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77-78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是刘亚虎经过多年调查积累、潜心研究编著完成的,是我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丛书之一,旨在借助“世界遗产”的影响、理念、认知,抢救和保护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民间文化精华的研究、爱护、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武玲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69-7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已引起社会的共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价值极高,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探讨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完整地记录后所形成的物化档案,具有可供旅游开发的独特性与原生性特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因为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均衡,作为旅游开发核心利益主体的档案馆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协作关系与利益冲突关系。要保证协作关系长久地良性运行,就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冲突,进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形成了以博物馆、主题公园与实景舞台剧为主导的3种主要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遗产的静态展示为主,较好地维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主题公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重建与虚拟体验空间形式,实现遗产景观载体化;而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环境视角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于特定的环境,其“原生态环境”的丧失,是今天“非遗”濒危、消亡的根本原因。如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旅游领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来说,旅游开发是一柄“双刃剑”。本文从环境的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旅游开发所形成的“次生态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57-63
文章以福建泉州"海丝"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6软件与ASEB栅格分析法,在归纳分析"海丝"遗产点空间布局、遗产分类、游客感知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海丝"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优劣势,提出强化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保护遗产原真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谭志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使得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成为必然.功能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理论方法,借鉴功能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理论探讨,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有序利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标准的理论体系构想,力图使保护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开发工作中出现的开发过度及世俗化等不良趋向.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遗产。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沉寂多年的开平碉楼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增加市场研究的全面性和提高旅游规划的前瞻性,采用现实游客调查与潜在游客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两者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客源地结构、世遗认知度、文化资源吸引力评价、旅游信息渠道上的差异,从目标市场定位、文化内涵挖掘、旅游宣传推广方面,提出开平碉楼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产品与体验经济有天然的耦合性,满足了旅游者对五种类型体验活动的要求。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分析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的价值缺失表现,构建产品开发模式,从彰显个性化、增强可参与性、整合相异感官刺激、满足目标群体的层次结构、提高服务品质五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外来投资者、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个方面。各利益主体可结合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分别采取制度设计与管理、产品开发与文化意境、社区参与及旅游决策行为等措施,保障和促进古村落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