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正结构节能对实现我国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的贡献度可达55%,代表了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带来的减排效果,既包括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也包括行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2009年11月,我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了我国未来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也已采取诸多措施与行动,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例如: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通过加强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预审,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世界各国从立法、制定规划或国家行动方案、采用总量控制和交易等市场手段、技术研发和创新、成立专门机构等途径应对气候变化。随着外部压力的日益增加,我国应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到国内战略转型的重要位置,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实现低碳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9,(8):34-34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5方面: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郎平 《经济论坛》2022,(9):89-100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确立的减排目标、适应目标、国际碳交易机制、资金机制这四大支柱已形成其内在逻辑:两大目标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指引,两大配套措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抓手。如今两大措施的“金融化”愈发明显。立足“金融化”之意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体现为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然而,具有金融系统性风险特性的气候风险会随时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国际碳交易机制和资金机制的“金融化”。鉴于此,已有主权国对气候风险采取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金融化”。揆诸我国,在国际层面不仅要积极响应国际碳交易机制的“金融化”,重视碳金融市场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应确保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资金机制“金融化”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国内层面也应借鉴域外经验以防范气候风险对“金融化”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中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任务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重大承诺:我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达一承诺,明确了中国林业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夏飞 《当代经济》2011,(19):4-5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无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何种共识和采取何种行动,但构建低碳经济社会体系都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构建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推动"碳循环"的形成,将有益于碳平衡体系的尽早形成。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5方面: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5方面: 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尚玉 《环境经济》2023,(11):42-43
<正>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将有哪些工作重点,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本报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采取经济、技术与法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在国际法层面提供了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并规定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气候应对法律制度以落实公约的执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虽然游离在《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以外,但为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应对国际国内减排压力,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本文介绍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重要内容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法规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新规的特征、发展动因和由此产生的国际国内影响,以期为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法律规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应对气候变化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措施.低碳经济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随之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也在逐年拉大;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导致碳排放总量急剧上升.针对此现状,我们应当从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方面控制碳排放量上升,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中,森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APEC会议上,表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立场,作出了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8.21%提高到20%的承诺,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张可兴 《环境经济》2009,(12):60-62
碳减排的时代到来 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4.
跨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涉及流域国家之间资源分配、环境治理等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脆弱性进一步加剧了跨界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我国是亚洲大陆主要国际河流的发源地,如何合理开发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国际典型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政策及实践进行梳理,并从流域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立法、关键研究问题方面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完善跨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空前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我国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面临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压力,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供给严重不足,无法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和域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经验,以生态中心主义理念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修订《环境保护法》,实现对各环境介质的系统保护,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立法防治,保持气候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上台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将刺激经济和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任务结合起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策略,不断推出低碳政策;奥巴马的低碳政策可以认为是美国政府一改以往小布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上的转向。奥巴马这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上的转向,其战略目标是什么?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之。  相似文献   

17.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起源于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1994年3月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在《公约》之后,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的是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同。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问题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决定整个社会每一分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气候变化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传统环境治理思想过多地将环境管理和提高义务置于诸如政府、环保团体等公共利益卫道士之手,单纯依靠公共利益团体的力量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已不足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机制,许多高瞻远瞩的企业已意识到自身环境责任与社会形象的重要性,通过自我约束行为为缓解气候变化添砖加瓦,自愿环境协议为此提供了制度平台。国际上早已有将自愿环境协议作为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的实践,我国的相关试点工作也已悄然铺开。因此,如何正视自愿环境协议的柔性治理功能,以及如何促进其在我国气候变化应对机制中发挥正面作用,成为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是国际科学界和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自然气候系统的不确定性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显著改变的周期性现象和长期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增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给制定主动应对措施和政策带来风险。文章在梳理我国西部地区现有气候变化适应性选择,包括生态安全、农业生产、林业发展、水资源紧张、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所需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