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应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全面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既不能片面强调以大城市或大中城市为主,也不能片面强调以小城镇或小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已达13亿,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大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应当获得充分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自的优势,使之互…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对于扩大中国经济内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必由之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或小城镇为主,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发展小城镇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我们指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1)发展小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城镇数量的布局、城镇规模的把握、城镇功能的定位上,需要很好地规划,防止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等公共资源。要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江苏城镇化发展面临着战略转型、科学规划、提高质量的要求,打造江苏城市空间新格局是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使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5.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及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不同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尽相同,中国的一些区域核心城市则提出了建设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以中国大型城市为例,在城市经济发展框架中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全球化之间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提出了“新型世界城镇”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球城市目标导向的大城市新型世界城镇建设需要全球视野与国际水准.并探讨了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芳 《经济》2013,(Z1):7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煤炭、水电装机、风电装机、核电在建规模都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近一半,能源消费强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但是,以前偶尔出现的雾霾最近却频繁光顾中国各大城市,让我们不得不正视能源和环境的突出问题。问题出在哪,如何解决?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长期做基层工作,对中央提出的城镇化道路感受特别深.我认为,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城镇化,需要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搞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基础设施要先行.城市地下管道不行,污染治理不行等问题都必须克服,不能再重复过去的老路.城镇化又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使城镇化具有地方特色. 城镇不同于大城市,不能像烙大饼那样一圈一圈地建设,如果那样的话,城镇压力就大了,既不科学,也没法生活.有些国外小城镇非常漂亮,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也很高,这才是发展方向.大城市发展得好,但污染也严重,就业压力也大,竞争激烈.在山清水秀的城镇生活,环境好,压力也不大.但是,城镇管理也要像大城市那样严格,过去的乡镇变成了城镇,乡镇老百姓向城镇聚集,产业也在聚集,再像管理乡镇那样就不行了,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户籍改革按照从小城镇、中等规模城市再到大城市的逻辑顺序展开。大城市户籍改革面临着人口承载能力限制、财政分权模式下的差别待遇、人才与人口可控性等一系列难题。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涉及均衡区域资源配置、是否保留户籍的工具性,以及筛选机制和户籍门槛等核心问题。大城市户籍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寻求政策供需的均衡点,未来的政策走向是渐进式改革与福利供给"普惠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城镇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城镇进行专门的论述 ,但他对城市的相关论述却蕴藏着城镇理论。城镇化的序列是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群 ,因此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天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城市的相关阐述 ,不但分析了城镇的产生、发展 ,还阐释了城镇的功能 ,揭示了人口城镇化的规律。这对我国目前城镇化建设中新城镇的建立和原有城镇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迁移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城镇化特征对推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显性城镇化特征明显,城镇化对工业化反映为明确,城镇化发展不是过快,而是质量不高,针对吉林省城镇体系中存在的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缺少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实力弱等问题,应集约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4.
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要增强特色和强化功能。发展小城镇要与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繁荣经济、集聚人口。要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2)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适当增加数量。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3)合理发展大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大城市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好,经济规模大,就业机会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小城镇建设定位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6.
贾舒宁 《经济师》2014,(6):15-16,21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生态环保为理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城乡一体、四化协同道路的过程。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中,中小城市区域应占据主要地位,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文章围绕新型城镇化话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2排放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人口城镇化,需厘清两方面问题,一是目前实现人口常住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二是城-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实现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大城市、发达地区继续依托城市户籍制度,而小城镇、欠发达地区可推行人口常住化,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城流动人口应"一分为二"考虑。具体的,本文提出了三条路径:(1)借助产业留人与送人的经济路径;(2)不同类型地区/城市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路径;(3)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经济路径打基础,公共服务路径给保障,城乡一体化路径求突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城镇化已然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其中,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成为新城镇化中重要的环节。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太原市城中村农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的内部特质以及外部环境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分析,在太原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提供城中村农民融入城市路径的策略建议,以更好地推进太原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城镇化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走出了农村,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残缺,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流动"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另辟蹊径地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以小城镇为过渡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