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15,(Z1):10-12
1.不得未批先建新《环境保护法》第19条第一款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个条款涉及两项内容,即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其中,建设项目必须做环评,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得建设。这一条过去也有法律规定,但没有新《环境保护法》这么严。而规划环评虽然没有罚则,却也作了法律规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规划环评也会有强制性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前段监管的重要环节,但  相似文献   

2.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规划环评,但由于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我们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本文在回顾战略环评制度演变史的基础上,认为可持续发展要求战略环评的积极参与,接着归纳了规划环评的主要作用,最后着重论述了战略环评进入宏观经济决策程序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特点、背景与意义以及与项目环评的关系;其次,提出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最后,指出地理学者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应该具有的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4.
规划环评能够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边丽娜  商钊敏 《经济论坛》2007,(19):132-134
所谓战略环评,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它是在政策、规划、计划层次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和规划手段.可以看出,战略环评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层次性,这正是单个项目环评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环评工作经验,对产业政策、工艺过程、污染源的产生、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预测等方面分析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的特点,提出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把握有色冶炼项目的特点,做好此类项目环评工作。  相似文献   

7.
别涛 《环境经济》2007,(7):55-58
如果某个项目的环评文件未报经环保部门审批,其环保设施也未经过环保部门验收,而主体工程已经投产使用,那么,对该项目应当如何认定其行为性质?应当如何具体适用法规条文?这是我国环境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权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全国人大法工委的解释精神,做到“同时处罚,分别处罚,相应处罚”。  相似文献   

8.
正环评,就是一个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如果环评过程不公开,甚至连最后的环评报告都秘而不宣,环评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沦为摆设。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下坪垃圾场因处理能力不足导致臭气扰民,一个月被投诉200多次,且被环保部点名批评,但仍拒绝整改,周边60多万名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多次抗争无用后,居民将主管部门告上法庭,要求公布垃圾场环评报告,但相关部门却以"涉密"为由踢起了皮球。垃圾场是最典型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9.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环评法的执法检查报告,报告提出目前环评机构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环评公正性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环评机构要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除了与环保部脱钩,关键仍在于如何更为彻底地摆脱地方权力的干预和经济利益的诱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德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介绍,从环评报告书形式、环保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对中德环评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环评制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对城市及周围的环境存在不利的影响[1]。但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噪声产生的影响日趋关注,因此,必须抓好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合哈尔滨市某条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环评实例,介绍该项目环评中噪声评价内容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家之言     
规划环评的本质应是一个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表达了对中国环评制度的担忧:"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目前的环评制度是最  相似文献   

13.
阐述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管理的变迁过程,及在不同管理要求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规模和产业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前期、开发区布局的环境风险、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管理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建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合理介入机制,建立规划环评与规划的协调保障机制,对开发区规划环评的技术规范进行完善,通过跟踪评价等建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监管机制,以提高开发区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评价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研究的指导下,对高等数学授课内容优化创新,以"必备、够用、实用"为原则,对传统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提炼、有机整合,加入环评模型,构成一门新的课程,实现了从课程体系的创新到课程内容优化整合的创新,使内容更能贴近专业,突出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四月间我在某市环评室实习了一个半月,深感纸张浪费现象的无处不在,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我对环评室用纸情况做了一个简略估算。  相似文献   

1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我国在技术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9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技术方法在我国规划环评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规划环评的开展在技术方法层面上的优势和缺点。最终归纳出适用于我国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对应于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完善我国技术方法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早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而战略环评起步相对较晚。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我国首次在法规层面对战略环评作出要求,提出了"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在编制建设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06,(B07):3-6
这次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是在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生贤局长作了《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全力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重要讲话,从时代发展要求和环保工作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地阐明了环评在历史性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环评工作的奋斗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大大丰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内涵。会上,大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认真学习生贤局长的讲话,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紧紧围绕推进历史性转变来部署新时期环评工作的大会,会议内容全面,务实高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提升了队伍的士气和信心,取得了很大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权力名片环评审批关键词:不得责令恢复原状有关法条: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第十九条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战略环评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密切相关。我国大规模实施战略环评,是随着《环评法》的颁布开始的。推进战略环评的过程中,无论是观念、制度、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战略环评作用的发挥。在综述我国战略环评实施状况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理论研究、拓宽评价范围、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联动模式、强化公众参与、增加替代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