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宋杨 《北方经贸》2011,(9):9-10
现阶段国有林区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有林区“三危”局面不断升级的状况下开展起来的、解决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所遇见的相关问题,要通过完善林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来保障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建立资源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2.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国有林区现代化应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应符合自然规律,以保证发挥林区生态功能为前提,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合理需求或发展,即满足“生态性”的要求。通过“生态化”和“现代化”的结合。实现人类合理需求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国有林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  相似文献   

4.
"相持阶段"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为了实现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立体开发森林资源,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的道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原则,以创造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发产品大市场;必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全面提高林地质量;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的科技含量,广泛吸引人才。这是国有林区脱贫解困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天保”工程的需要,是摆脱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孙延华  王兆君 《商业研究》2007,(12):105-107
目前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现状虽然在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存在的行政垄断严重、投资主体单一以及融资渠道狭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保证国有林区公用事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有必要对国有林区公用事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赵锦勇 《中国市场》2013,(43):57-60
通过讨论国有林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区改革的思路。认为国有林区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破解。建立和明确多种产权所有形式,建立产权的市场化交易体制才能够为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林业生态特区是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正确认识,是经济社会从增长型发展进入和谐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构建林业生态特区是对现行国有林区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涉及林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构建新时期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和实现途径的综合、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9.
黑龙江国有林区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然而,上世纪末以来,黑龙江国有林区却陷入"资源危困、经济危机"的艰难境地,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重新审视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探讨在生态约束下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就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进行了阐述,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个部分。1995年-1996年,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文件中,又重申了这个观点。但是,自1998年开始,随着劳动和社会保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是一国社会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更是一国能否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建设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对我国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素青 《中国市场》2009,(23):119-12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功能以保证其规范化;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步推进,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集保障基金,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补充功能,并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考查安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在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主要思路: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和充实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建波  郭泓 《商业研究》2005,(14):92-9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于是,政府纷纷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由于不同国家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社会保障改革的目的、力度、内容等均有较大差异。从理论上认识这场持久改革的必然性及改革的实质,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略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入手,阐述中国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不完全的市场行为和不完全的政府行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要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也要利用社会“第三部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朱晓喆 《财贸研究》2006,17(2):52-57
我国政府在制定有关“三农”问题的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时,应该从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出发,从法律上来说,必须围绕着如何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利,展开各项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经通过各种形式的立法,努力确保农民的生存权。农村社会保障法是落实农民生存权的最为重要的法律途径。本文将从法理上廓清农民生存权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关联,从而对农民生存权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机制得以顺畅运行的必备条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体系中,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职能,搞好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的对接,以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勤 《财经论丛》2006,(6):29-34
高速、高龄、数量大、发展快、超前性是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具体表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经济,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平稳过渡人口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应有的社会性与福利性,法制不完备,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低,没有良好的运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向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这是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公平价值取向的需要,更是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及农村稳定的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依托,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是非均衡、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公共财政适度支撑、法律体系完备且与相关涉农政策相配套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新龙 《财贸研究》2006,17(2):72-7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日渐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和政策讨论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本文在解析失地农民利益流失及其原因的现实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政府财力和失地农民数量等客观条件,探讨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