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成 《商场现代化》2006,(19):283-284
城市化发展思路是基于区域经济市场非均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充分考虑我国西部地区要素禀赋、区位特点而做出的创造性地实施西部大开发设想。积极发挥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充分重视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的发展极作用,形成以西部城市(镇)发展为依托的经济增长带,构建西部城市网络体系,从而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战略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谈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心城市突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商业时代》2006,(36):10-12
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成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能够推动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组团式城市群,并在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设计上突出“点、面、带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3.
郑州和开封是两个毗邻的行政区,“郑汴一体化”发展是河南省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实现“中原崛起”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郑汴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构想做了说明,具体分析了“郑汴一体化”的发展资源,并为“郑汴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曾鹏  蒋团标 《商业研究》2006,(19):95-98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只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个区域经济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广西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既有优势,也面临着挑战,研究广西中心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达到“富裕广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两湖”平原城市集群,对培育“两湖”平原“经济心脏”,提升我国中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湖”平原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运用城市群等理论,提出“两湖”平原城市集群“中心城”、“核心圈”、“卫星城”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确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本文对2011-2021年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总结发现:近年来,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明显,研究对象从中心城市向城市群、经济圈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引领”到“微观调控”全方位提升;未来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研究,将会继续关注中心城市的双效驱动力,重点探索联动效应、评价机制与治理路径,践行“双碳”目标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自贡在川南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南五市是一个可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的经济区。自贡是川南经济圈中的中心城市,具有经济比较优势,可以围绕自贡按照"点-网"系统理论构建川南经济圈;自贡作为川南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应当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城市经济建设,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川南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梯度理论及其在中国西部开发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释梯度理论主要论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效应,分析了梯度推移理论对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意义;提出在中国西部地区实施梯度推移战略,重点是培育三大都市经济圈及加强相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实现东西经济一体化;通过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培育形成中国的陇海——兰新大都市圈、长江沿线都市经济圈、“泛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最终形成全国一体化的、完整的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9.
张震龙 《商场现代化》2005,(8X):160-161
研究“两湖”平原城市集群,对培育“两湖”平原“经济心脏”,提升我国中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湖”平原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运用城市群等理论,提出“两湖”平原城市集群“中心城”,“核心圈”、“卫星城”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海南省儋州市牢牢把握发展契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合作体系,在海南省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文章分析儋州市建设海南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基础,发现存在区域经济首位度不高、城市功能配套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要打造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娟 《商业研究》2002,(12):116-117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的调整。西安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具备“增长极核”的发展优势 ,有条件成为这次西部大开发的“增长带动极”。系统分析西安在开发中的优势和所存在的困难 ,对西安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协作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已经成为全球各级城市或区域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所普遍采取的策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战略选择.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战略,是黑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哈大齐工业走廊”是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及肇东、安达在内的一个3+2城市群,如何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协作,进而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区经济的发展突出服务业才能推进城市化的升级,从而支撑城市的区域中心职能。文章以徐州城区为实证,指出要素中心建设对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徐州城区经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中心城区。本文拟以吉安市为例,探讨在新的阶段中心城区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5.
大连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必将对未来大连城市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要想在新时期实现大连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国际城市”,需要更进一步对外开放,尤其是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大连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大连参与东北亚区域竞合的比较优势和主要障碍,并分析了大连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东  钟学思 《市场论坛》2006,(2):33-34,38
柳州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作为新型工业化中心城市“增长极”建设,既有优势和机遇,也有劣势与挑战。柳州新型工业化道路应突出信息化、循环经济及技术经济含量,积极发挥“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主导型区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尽头,从而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应以城市为发展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化战略强调的是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在农村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确实是"大战略",但在城市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新阶段,小城镇的战略意义已处于次要的地位.必须通过城市经济中心的幅射功能,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区域城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经济技术基础比较差,尚没有能力构建城市经济圈,有的本身就处于大城市经济圈辐射的空间范围.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我们应顺其自然地实行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司总部是伴随着公司组织形态的空间扩张而分离出的组织决策与管理单元。公司总部具有一致的区位指向性,并导致了公司总部在特定区位上的集聚而形成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发展对其所在的中心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进入管制等手段,引导区域内公司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区域外公司来中心城市设立区域分部和专业职能分部等,即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体结构升级与经济再发展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罗涵 《中国物价》2022,(8):48-51
近年来,一些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在强省会战略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逐步成为了各省乃至更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双面性的影响,一方面,中心城市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发展要素向周边区域流动,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即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会大量吸取周边地区的发展要素,形成“一城独大”现象,即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本文立足于中、西以及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OMI测度其在省内的首位度,进一步分析中心城市在其省内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配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和宁波自身的优势条件表明,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各项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将是理想的路径选择。同时,宁波的经验对我国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