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一起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建立保险公估人制度是改善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应适应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保险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大量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需要一种推动机制加以激发和引导,而保险宣传正是这样一种推动机制。当前,我国保险宣传在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定位偏差,应该发挥保险宣传的积极作用,大力倡导全民风险意识;以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需要为诉求点,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利用各种渠道和危机事件,加大保险宣传的力度,以促进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加强国民保险教育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郝洁 《河北金融》2010,(1):51-52
在我国,由于国民保险意识薄弱,保险知识匮乏及保险代理人销售误导等原因,使公众对保险的功能与功效存在误解,公众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抑制了保险需求,阻碍了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种层次的保险教育活动,培育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健康保险需求不足?调查的结果显示,“买不起保险”并不是健康保险需求冷淡的真正原因。居民的风险态度带来的需求压抑,健康保险弱势供给带来的需求流失,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带来的需求分化是影响健康保险需求释放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保险公估作为一项保险中介服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除了要有有效的保险供给与需求外,还应有相对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业面临着外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完善保险中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保险公估事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方有恒 《上海保险》2006,(11):38-42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以来,广东保险业保持持续发展势头,无论是从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还是从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等各个方而的发展来看,都取得丁骄人的成绩(地表1)。2005年包括深圳市在内,广东保险保费收入近500亿元,继续领先于伞国其他省市。随着加入世贸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广东保险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保险人才供给与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险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保险的发展,在保险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却出现保险大学生就业难和保险业急需人才却难以招到符合条件人才的两难现象,保险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严重脱钩。  相似文献   

8.
郭欢 《云南金融》2012,(5X):280-281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而当今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是困扰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理论之一。报告基于武汉市周边三个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欢 《时代金融》2012,(15):280-281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而当今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是困扰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理论之一。报告基于武汉市周边三个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互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越 《中国金融》2006,(11):56-57
有学者提出,现阶段农村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保险的有效需求由购买者的数量、购买保险的欲望以及购买保险的能力等因素决定,而且它是相对于现时的保险供给制度与保险供给方式而言的。目前我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近七成,而且农业的弱质性及农民享有社会保障的缺失又决定了农村对保险保障的客观需求巨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购买能力,即农民的收入水平无法将其现实需要转变为有效需求。相互保险的提出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振华 《上海保险》2017,(11):28-31
一、保险是弱需求保险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保障和长期储蓄,经过近两年的严格监管后,保险业确实主要从事两类业务:一是保障型保险,二是长期储蓄型保险。不幸的是,多数人既不喜欢保障型保险,也不喜欢长期储蓄型保险。(一)保障型保险是弱需求对于保障型保险,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保险决策理论认为,多数人具有风险厌恶的伯努利效用函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保险营销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状况,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详尽的论述,但很少有人从保险营销模式决定的根本因素即保险需求的特征进行分析。保险公司之所以选择某种营销模式,而不是另外一种营销模式,根本上取决于保险需求的特征,即保险需求的特征和演变决定保险营销模式的选择。同时  相似文献   

13.
俞义平 《上海金融》2004,(10):39-41
本文通过外汇财产保险业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结合民族保险业的现状和将来,分析问题成因和市场一些合理的外汇保险需求,探讨现行外汇保险管理规定中对境内外汇保险开展条件的某些限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保险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各保险主体供给能力无法满足潜在的保险需求,我国保险市场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平衡关系,巨大的、潜在的保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具体体现在保险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产品创新能力较差、经营管理水平粗放、客户服务质量较低等多个方面。本文基于此,探讨如何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克  吉利 《保险研究》2023,(5):9-19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物化成本保险的低保障向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高保障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主流产品形态成为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由今溯古,首先对成本保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理论辨析,然后梳理了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形态,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演变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自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探索实践了成本保险、价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保险公司解决高赔付问题、政府担心财政补贴压力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选择了物化成本保险的产品形态。但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保产量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保险保障的重点,应兼顾小农户需求继续开展成本保险,优化完善成本保险的“分阶段赔付”设计,并探索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6.
保险需求价格弹性与保险监管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两个命题:保险需求与保险产品的价格负相关;保险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这两个命题的适应条件分别是:保险产品是正常商品和相对封闭的市场上的一类保险产品的总需求。因此,保险公司要在保险费率和保险总收入之间均衡,而保险监管则要建立在协调保险价格和受众群体利益均衡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李玲 《福建金融》2014,(2):52-57
文章借助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探索保险需求文化层次,梳理保险需求文化与消费保障文化的关系,揭示保险消费保障文化内核的特征、要素与作用,论证保险消费保障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消费保障,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补偿、安全、稳定、满足和幸福的保障需求,倡导回归保险保障属性,以推进保险业理性、合规、科学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闲 《保险研究》2011,(5):61-67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是保险监管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一信息却往往不被投保人所获知,造成保险供给(保险公司)和保险需求(投保人)两方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以保险公司存在偿付能力风险为基本假定,以累积性预期理论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构建保险需求和供给模型,分析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需求的变化及其对保险供给和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9.
新古典保险需求理论由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的假定条件与现实世界不符而受到前景理论的挑战。前景理论利用人们高估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解释了保险需求;基于决策过程的保险需求理论考虑了更多的决策影响因素,反映了真实的保险决策过程。本文梳理了这一保险需求理论的发展路线,剖析了三阶段保险需求理论的优势和不足,并就建立基于中国实践的保险需求理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险司法鉴定是指为解决保险合同纠纷而在诉讼活动中委托实施的司法鉴定。由于市场巨大的诉讼服务需求,保险司法鉴定业务已经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保险公估公司纷纷争当鉴定主体。但保险司法鉴定与保险公估在法律性质、基本职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保险公估公司在“保险事故鉴定”方面难以涉足,在“保险损失鉴定”方面目前也没有技术优势。保险公估的角色并非“保险裁判”,保险公估人的未来也不是从事保险司法鉴定业务,而是成为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技术评估代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