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地区工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基于DEA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中国地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发展水平无关且省际差异大的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各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源泉是资本深化,其次是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各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源于资本深化差异,其次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差异;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低估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可能被高估、低估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算了1989~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劳动投入、资本存量,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1990~2013年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估计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TFP增长的效应。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只有技术进步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配置效率改善在2000年以后明显放缓;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显著提高了工业TFP增长率,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将考察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后一阶段所有制结构变化对TFP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前一阶段。工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促使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工业TFP增长释放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思路,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个部分.1998~2008年间我国大陆31省的经验分析表明:(1)我国工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2)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大;(3)我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呈收敛趋势,其中省际资本深化差异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4.
运用全局DEA模型测算中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纯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率变化效应,从多个行业异质性视角对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相对价格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效率增进比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效应更强,能源相对价格提高显著促进高能耗行业能源强度下降,显著推动传统采矿行业能源强度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能源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DEA方法,计算了中国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0~2006年的能源效率。结果显示,13个省区的能源效率差异较大。比较几个模型,我们发现能源的相对定价并没有为节约能源提供合适的激励。两阶段估计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工业内部结构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此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节能减排,这些工业省区需要:(1)吸引外资和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2)改变重型化的工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3)适当提高能源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6.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曾受到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声赞誉和肯定。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天津汽车工业的主体,是全国第二个建成投产的年产15万辆轿车的生产基地,是全国10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其改革与发展不但引导和决定着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振兴,而且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它可以引导我们去体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实施三大战役的重要意义,去思考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汽车工业该怎样进行结构调整、产品选型和市场定位,如何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增强整体实力,主管部门又该怎样扶持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虑能源与排放因素的基础上,测算并分解中国36个工业行业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分析了工业节能减排的转型特征。以此为基础,采用面板技术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工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工业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息息相关。在由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调整的趋势下,如何评价工业效率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宁波产业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继续重视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加大力度改进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1.
卷烟工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以卷烟工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定量计算和模型分析,比较客观地揭示了技术进步与卷烟工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DEA多模型对2007—2014年间京津冀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首先,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本投资综合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三地间差异相对显著,北京、天津的纯技术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力资本,但河北的纯技术效率对人力资本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拖累"作用;其次,由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京津冀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增长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是导致三地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增长趋势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京津冀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评价,提出缩小京津冀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助推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是对研发的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贸易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通过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与工业行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有效手段对国际贸易进行调整,使其可以继续带动技术的进步并促进工业行业生产率的提升。基于此,论文探究了我国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阐述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于工业行业生产率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Fre-Primont TFP指数DEA方法,测算各省份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率、TFP增长及其分解要素,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外资和私营企业的综合效率均值始终高于国有企业;工业企业表现出不同的效率优势,私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水平低但增长趋势显著,外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范围经济效率;在研究期内TFP增长均产生了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整体技术进步水平的大幅提高。进入高效高速发展模式省份最多的是外资企业,其次依次是私营和国有企业,三类企业地区间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视角,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创新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11—2019年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创新的赋能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改进创新活动的技术手段,表现为可同时提高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具有促进作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工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渠道和技术进步渠道提高工业创新活动效率;此外,影响系数的大小显示两种渠道的作用大体相当。因此,可以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活动数字化转型,以破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1991年~2010年、1991年~2000年和2000年~2010年三个阶段全国八大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与分解,并将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效率与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2010年辽吉黑经济圈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八大区中始终处于中下游,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且效率提升较慢。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不足是阻碍1991年~2000年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效率的"追赶效应"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同时负向作用是导致2000年~2010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慧蓉 《企业导报》2011,(7):121-122
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增长不快,且技术效率负增长对技术进步的削减作用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各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为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等的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中国27省区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重点研究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5.7%,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水平有所下降;进一步分解,在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基本上是规模效率在起作用,而纯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接着对山西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作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给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用DEA方法评测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将知识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并检验了各省份知识生产中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收敛情况。研究发现,1996~2003年期间我国工业企业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出现下降,知识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下降。研究还表明,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条件收敛,但不存在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