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世界各国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理论依据(一)关于双主体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1.新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管理模式。该理论认为,当一定技术条件和制度安排能导致“排他成本”降低时,纯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不仅可行且更有效率。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开始实行政府业务委托经营政策;80年代初,美国普遍实施以市政服务合同外包为主要形式的民营化改革;此后很多国家也进行了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改革,并逐步建立起新的公共物品管理模式。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民营化,与垄断供给模式相比,在政府权力下放、引入竞争机制、供给主体多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存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市场失灵问题。而巨灾保险是一个有着巨大社会需求的保险工具,社会需求巨大与市场供给不足的二元矛盾在巨灾保险市场中表现的极其明显。政府作为现代社会公共产品的最主要供给和保障主体,在克服巨灾保险市场失灵问题上具有首当其冲的干预责任。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的供给一般由政府为核心的公共行政主体提供,然而对于某些准公共产品,政府财政无法有效覆盖并供给.而通过社会各类主体的自愿捐献,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此类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本文通过真实案例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旨在总结介绍公共产品捐献供给相关理论与数学模型,并为今后可能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消费特性看,农村公共产品的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如农业基础性研究、重大高新技术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基层政府服务等,由于存在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性,如果通过市场提供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搭便车”或导致“公地的悲剧”,出现市场失灵。所以,这一类纯农村公共产品私人提供往往缺乏效率,应由政府供给。  相似文献   

5.
孙喜梅 《当代经济》2007,(10S):104-105
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城市公共产品而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容易市场失灵。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城乡公共产品有效均衡模型、借助蒂布特的“以足投票”理论和公共部门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6.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7.
实际上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行为本身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意味着政府一旦实行干预,市场失灵就会马上得到修正和弥补。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在不断加强,然而,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政府总体供给不足、供给不均衡等困境。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选择与政府行为负外部性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彤 《经济管理》2005,(16):92-96
在国内,政府行为外部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国外,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探讨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及其后的经济学家在质疑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有效性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政府行为的外部性理论。由于政府在公共决策、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负外部性,为克服和防范这种负外部性导致的政府失灵,发达国家公共物品的供给出现市场化和民营化趋势。在我国,改革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正确定位政府职能是克服和防范政府行为员外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毛满长  刘燕华 《经济问题》2008,(11):63-65,126
“政府包揽、社区包办”是我国传统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其缺陷导致一种困境:社区居民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将政府的供给主体职能与居民的协助供给功能相结合,政府与居民合作供给,是解决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产品供给是支撑农村居民共同理想信念的重点之一.一种产品或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提供,形成正外部效应内在化,市场机制在这个领域失灵.在当前,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需要政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支撑,建立起有效运转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而言,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货币收入等价交换的消费品,即私人产品;一类是不以货币交换的消费品,即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一分析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往往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绝对化和“一刀切”的倾向,把许多行业和商品纳入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因此。中国应加大公共产品提供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有效而充足,就必须有成熟的供给主体。现代经济的发展表明,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的集团组织等都能成为公共产品的合格供给者,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培育多元的供给主体,并优化主体成长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是有效弥补政府供给缺陷、纠正"政府失败"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考察当代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成熟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我国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政府抗击“非典”的经济学分析 按照经济学理论,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边界划分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提供私人产品。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公共产品特性有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上述三个特性可以满足“纯粹公共产品”概念。对于“纯粹公共产品”,诸如国防、外交等,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应由政府部门通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存在着市场失灵,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问题,都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和不足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公共产品横向无偿供给的动因和含义,阐明了其主要机理,提出了构建公共产品横向无偿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海生 《经济师》2008,(9):50-51
一般认为,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这一分析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往往导致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绝对化和“一刀切”的倾向,把许多行业和商品纳入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由此导致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较低。文章对公共产品的界定及提供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列举,从市场经济的视角讨论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认为公共产品应该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提供,方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指导下,构建统筹城乡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建立在六个基本假设前提上的,首先论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情况,然后放松几个假设前提,分别论述城市偏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统筹城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通过此理论框架分析得出,基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大力倡导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作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向农村倾斜后,尽量不减少城市居民福利的替代选择。而以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主导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趋势。但实践中多元协同并不能自发生成,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运行机理提供了相契合的研究范式。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实质上是各主体间利益博弈过程,协同供给的实现依赖多元主体间利益均衡状态的达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中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继而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领域中以政府为基点,各利益主体间形成的扇形关系网进行了全景分析。通过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审视,提出实践中促使农村公共物品各利益主体间良性互动、达成利益均衡状态、实现协同供给需政府从制度层面、运行层面、技术层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范围、同构性、结构、方式等视角对中美两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进行比较.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范围小、供给同构性低、供给结构较合理、供给方式市场化程度高等特征;中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单一化、供给范围大、供给同构性高、供给结构不太合理、供给市场化程度低等特征.中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中国应辩证对待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一方面可从技术上借鉴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某些做法,另一方面需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燕  梁樑 《经济纵横》2006,(2):74-76
Samuelson(1954)认为,由于公共物品具有区别于私人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性,消费者都会选择“免费搭车”。因此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几乎完全失灵,而由政府充当资源配置者则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然而,由于政府的特殊政治地位,其“自利性动机”无法得到有效抑制,其高度垄断的公共物品供给行为会破坏稀缺资源趋于最优配置的过程,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多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产生严重的“政府失灵”现象。在此背景下,一批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学家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行性,随即将公共物品供给寄希望于私人力量及民间组织。但实践中很快出现的“契约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