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数,采用泰尔指数、空间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动态演化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发现:(1)199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韧性总体呈“W”型的动态波动上升轨迹,约65%的省区处于中等韧性状态,区域层面的非均衡特征渐趋强化,省际差异是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主要构成;(2)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典型的阶段演变趋势,空间上经济韧性逐渐表现出由无到有且渐趋强化的正向集聚关联,局部相关的冷、热形态则受到冲击类型和范围等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异质性特征;(3)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受到交互复杂因素的共同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主导的韧性演化格局逐步建立,地理区位等先天因素的导向作用渐趋多元,金融支撑和科技创新等是区域经济系统韧性提升的有效动能,城市发展和政府管理在作为主要路径的同时对多维联动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3.
1985年以来,安泽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用小区域经济模式组织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商品生产,已初步形成了玉米、红果、黄牛三大区域生产优势。小区域经济建设在全县农村经济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安泽县历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1984年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以后,首先面临着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新课题。当时,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是影响农民富裕与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丧失了抵御自然灾害和进行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4.
张芳 《财富时代》2023,(5):118-120
<正>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经济韧性受到产业结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专业化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多样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空间因素也会导致不同地区区域经济韧性的差异。为研究该空间溢出效应的特点和作用机理,本文采用了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区域间的作用强度大于区域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面对的外部波动日益加剧,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特征关乎地区生产结构,以相关多样性为代表的布局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却未有定论。以我国27个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门槛模型,引入地区创新水平差异,研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为地区整体创新水平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当地区创新水平较低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随创新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减弱;当地区创新水平较高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我国地区多样化与创新水平现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相关多样性布局与地区创新水平建设是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既可以坚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信心,又可以为当前创新宏观调控思路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为多重因素所作用,受多种经济学理论共同支撑。经济增长力韧性其内生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等经济体自身特点;其外生因素包括政策体制、社会、文化等。要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力韧性,克服其脆弱性,必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商业和经济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可以优化配置资源,降低商业运行成本,并规划、监测、改善区域商业和经济环境。而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关于地理数据的获取、存储、转换、分析和表示的原则、方法和工具,而且提供了认识空间现象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空间问题的方法,可用于定义、分析、表现复杂的空间经济现象。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地理信息、商业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广东的区域经济状况,初步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商业和区域经济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通过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此外还发现,在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更明显,且多中心空间结构在经济韧性处于较低状态时对增强地区经济韧性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从空间视角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汪璟 《生产力研究》2020,(12):116-120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亚国家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积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也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双方的经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中国以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合作观与中亚五国进行合作,双方在经济贸易往来方面合作越来越紧密,贸易额不断增长,合作态势向好,不仅在经贸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同时在投资、产能、互联互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合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亚五国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双方合作过度集中于一个方面,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多元化成为中亚国家首要需求。中国应该通过产能合作以及利用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等途径,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35):F0002-F0002
目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十五届大会发表的视频贺辞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国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工发组织的工作,共同探索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推动包容与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与全球化进程并存。当今世界欧美亚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中鲜活的亮点。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晚,水平较其他两大经济圈较低,关系也更错综复杂。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对亚洲区域合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经 济 全 球化 迅速 发展 的 同 时 ,区域经济 一体 化也出现 了迅 猛 的发展势 头。 全 世界 G D P 排 名 前 30位的国家都 在不同程 度上 参 与了区域经 济合 作,签订 了双 边 贸易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在 W T O 的144 个成员国中,近 90% 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从 中国 参与区域合 作 组织 或机 制的 现状来 看, 大致 可以 分为三类: 一是 具有实质 性的 组 织或机制,例如 曼谷协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 易区 等;二是 具有 论 坛性质的区 域合 作机制, 如亚 太 经济合作组织 、亚欧会议 等;三是 具…  相似文献   

17.
线性规划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除了这种方法能解决各个部门提出的生产力布局、作业计划、原料配制、产品搭配等实际问题外,还因为线性规划模型本身,以及它们的解题方法和应用分析,能够比较容易地为一般没有较深数学基础的经营管理人员所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专用程序,不仅能加快运算速度,而且能解决上百上千个变量的复杂模型;线性规划不仅能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东部沿海、西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区域经济战略的正确性,同时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产生到发展,从允许一部分人富起到全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些地方的工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着实令决策者心焦。为扭转此况,各界见仁见智,各地大胆试验,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但也有一些地方事倍功半,抓转制不见出效,抓调整不见增盈,抓改造不见减亏。缘何出现这般“吃力不见效”的局面?我认为,关键是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区域工业的定位,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进行区域工业定向。因此,要使我区的工业大步走向市场,就必须尽快走出一条特色明显、互补性强的区域工业发展新路子。一、牵住创造特色这一区域工业发展的“牛鼻子”特色,是工业经济的生命,是工业产品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临汾地区小区域经济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已由最初发挥优势变成适应农村第二步改革要求的经济组织形式。它避免了分户经营,发展商品经济的局限性,又使其利益明确,给生产带来了活力,它排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公社化体制的复旧”。又发挥了行政组织对商品经济的组织作用。这种经营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全区农村经济由1980年人均收入五、六十元提高到1987年的3百多元,提高了五至六倍。临汾地区小区域经济得到了如此迅速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作了如下分析。所谓小区域经济作为组织形式其组织目标很明确,就是提高某一产品在某一地区的商品率。其组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