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脆弱性能综合反映家庭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而对脆弱性的测量与分解可获得脆弱性的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以脆弱性定义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中国城市家庭脆弱性测量与分解的基本框架。使用CFPS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了对数消费模型,并据此计算了样本城市家庭的脆弱性值及五个分解部分值。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是脆弱的,居委会内不平等性构成其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脆弱性和各分解部分对协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家庭比广东家庭更易变得脆弱;工资性收入的不同档次显著影响城市家庭脆弱性;相比家庭规模,社会资本更能有效降低城市家庭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全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确定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综合层、系统层和基本层构成,建立了中国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4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简便易行,使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相似文献   

5.
伴随城市群发展,各区域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不断联合周边城市共同承担区域科技创新风险,从而实现科技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几何推导对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波动规律进行分析,运用VHSD-EM法计算城市群及群内城市科技脆弱性,同时,利用ArcGIS10.2进行空间趋势面分析以及分级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进而对城市群科技风险联合防控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运用Matlab进行波浪收敛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科技脆弱性呈波浪性收敛特征并存在联合防控门槛限制,同时,各城市群科技脆弱性收敛曲线相似性较大、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4):174-182
文章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维度共计32个指标组成的城市旅基于脆弱性理论,通过脆弱度模型计算14市(州)的生态位脆弱性指数。为较全面地探究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与潜力,文章将生态位与脆弱性相结合,形成生态位—脆弱性的对比研究视角,探究二者结合下的湖南省城市生态位—脆弱性数值的空间格局分布状况,并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将14市(州)划分为四个等级:突出型核心城市、均衡型次级城市、发展型次级城市和潜力型边缘城市。对不同等级的城市提出具备针对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策略,以推动湖南省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情况来看,河南省17个城市属于5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其中仅有郑州生态化程度较高,濮阳等8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安阳等5个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信阳等2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低,商丘生态化程度很差.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已有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探索。①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25个指标因子。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对各指标的分值测定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准确界定。③通过对绍兴市5条城市河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评价,结果发现该模型的评价区分度显著,资源条件是影响城市河流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与城市旅游氛围是其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水环境系统质量下降,导致水环境脆弱性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协调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文章从水环境脆弱性评价的角度,利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分区为轻度、中度、重度脆弱性,所有分区均存在劣V类水质河段,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比重均值达54.38%,整体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2)通过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统筹优化,提出"水源地空间生态化、水旱地交替布置、居民点城镇集聚、工矿点下游集聚"的优化对策,为贵阳市水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有坤  樊杰 《经济地理》2012,32(6):53-58
在生产生活活动对国土空间的旺盛需求背景下,人们却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必须明确区域城市空间相对合理的增长上限。以区域人居环境的相对最优化为目标,从城市化角度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生态景观单元是否适宜于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北京市为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地形坡度、生态功能、生态价值等4个方面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得到北京区域城市空间增长最小累积阻力分布;同时借鉴国外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律,尝试对处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技术要素投入水平下的城市空间增长上限及阈值区间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城市理论。同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选取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山西省各市下一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经济地理》2019,39(6):198-204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组织专家打分法,在考察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等生态城市基础上,从环境、经济及社会三维度,筛选并构建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项门槛条件和32个指标(3个目标层、7个路径层)。为生态城市综合评价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准则,将丝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外部扰动风险,采用TOPSIS法对当前我国西北地区丝路沿线城市的综合脆弱性和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分要素脆弱性进行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异、要素关联、影响因素及与城市类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综合脆弱性属于高度脆弱,非均衡特征明显,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呈倒"U"型曲线,高度脆弱区集中在西北地区中部。社会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对综合脆弱性影响较大,经济与社会要素的正向耦合关系显著,"资源诅咒"风险较强;表征系统现状稳定性的敏感性指向指标对城市脆弱性影响较大,以水资源约束为主的自然条件、资源型产业、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是影响西北地区城市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生态风险评价导则,通过研究区域的界定与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分析、危害分析及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评价框架,对兰州市的主要水源地——黄河新城桥段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通过风险源分析,识别出主要生态风险源为点源污染源、面源污染源、内污染源等;以水质变化为评价终点,通过暴露、危害分析,采用基于因子权重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黄河新城桥段生态风险中贡献最大的因子为有机污染物,其次为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重金属污染物,权重值分别为0.246和0.217。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从城市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恢复能力两个方向选取20个指标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数学模型,根据脆弱性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个脆弱性类型,从城市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污染物处理能力等角度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差异比较明显,沈阳市脆弱性最低,阜新市脆弱性最高;辽宁省沿海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上低于其他城市,沿海城市经济系统恢复力对其脆弱性影响较大,而其他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受敏感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主要是指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充分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14个指标,对江苏省13个城市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因子(主成份)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3个主要因子,并且对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定,为各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等七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七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和各城市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研究,定量地确定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消除劣势、增强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5):192-193,207
阐述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与成因,提出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中国29个典型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沿海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程度具有同等作用;剖析出制约系统脆弱性降低的关键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