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司” 《中回企业家》:了解“好孩子”的人,都认为“好孩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你自己怎么看? 宋:我们现在想的是,假如公司没有国界的话,那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公司。换句话说,我把我的公司放到美国去跟那些大公司比,我什么也不是。真的是这样的,着急死了。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家发起成立的民间慈善基金会,华夏慈善基金会"真是从头练,杀出一条血路,抛砖引玉"我不可能忘记王兵。作为一个记者,我今生所做的第一个采访就是跟他。那是2005年7月1日,华夏慈善基金会刚刚成立,我则头一天进入《中国企业家》杂志工作。如此这般,我以一次浮皮潦草的采访度过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下午。当时,我坐在冯仑捐的办公室里跟他聊了一小时,还喝了一杯朱新礼捐的果汁。这些人都是企业家呀,我想,心里不由有些紧张。  相似文献   

3.
科比“道”     
杨毅 《中国企业家》2010,(12):126-126
有一天我和姚明吃晚饭,一个平时不太看球的朋友问:“NBA里谁最厉害?”姚明微微一思索,说:“科比,他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弱点,无论你怎么防都防不住的球员。在跟他比赛的时候,他每次投篮不中,都让人觉得像上帝的恩赐,我就赶紧扭头去抢篮板。”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及今年一月,我两次到浙江出差。去年到企业时,正好赶上宏观调控刚刚开始,民营企业家们就此话题讨论较多。他们抱怨说新项目用地拿不下来,银行贷款被压缩,还担心回款受到影响。但反应没有地产商们激烈。有一位企业家说,地方政府跟他保证过,土地还是会给的,只是要拖一阵子。  相似文献   

5.
那些以"为什么"开头的人并不会认为是操纵者而是启发者每个昼夜,企业家们都会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为创新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这里的支持包括管理团队、雇员、投资者、政府、媒体、专家、分析师和全球的意见领袖。这样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两位有着类似想法的不同企业家进入了同样的市场,但是却收获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呢?时机还是运气?我想说的是其实跟这两者的关系都不大。成功和失败很多时候是跟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和个人魅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请了这么多可能听起来跟中小企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人。请了大企业家,星巴克总裁,银行家尤努斯,请科比讲打篮球,又请郭广昌说房地产,几乎没有一个小企业的人。今天跟大家分享小企业该怎么样,我想在台上讲的人,跟在台下一样,从第一天起他们都是从零开始,从第一天起都没有别人的支持,都是点点滴滴的起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做银行的很多,太多的银行家,但像尤努斯这样的银行家非常之少,他想到的是别人,他想的是帮助更多的贫穷者  相似文献   

7.
王董     
关于王石,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下次和王董见面,我还得交待自己的来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你跟他长谈过多少次,间或还有会心之微笑,之后他还是不认识你。他们的名字叫企业家。据说政治家也是如此,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作为企业家,王石董事长是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十年来(当然没  相似文献   

8.
《厂长经理之友》2011,(5):73-73
必须勇敢。不抛弃、不放弃 ——李善友.酷6网创始人 经常会有朋友跟我讲,说他想创业,我一般都会回应,创业是一事不成一场空的游戏。很多人讲,成功人士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但是我回头来看,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家,几乎都是一没有天时,二没有地利,三甚至没有人和。恰恰是正确的价值观、决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种梦想,逐渐扩散,鼓励了一圈人,最后依靠定力可以改变天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您和您先生汪潮涌都是公司的CEO,在外人看来,你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非常完美。 李亦非:现在已经开始不完美了。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这么说? 李亦非:我要花很多时间和我们的小孩交流,他现在一岁了,已经有思想和意识了。我现在已经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有观点认为是孙正义想套现,所以才引进雅虎而自己退出。马云:不对,孙正义天天想买进。如果问今天有钱可以买一家公司,是谁?他一定告诉你是阿里巴巴。孙正义套现这3.5亿,他真是给了我很大的面子。他对我说:Jack,就是因为要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我才愿意退出。其实有人出更高的价钱,他还是尊重我的选择。他不缺3.5亿.3.5亿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参加的年会里,我讲的题目是:中国能否产生世界 型的企业家。今天讲一下: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与中国经济的 未来。我讲这样的题目有两个原因,可能大家都注意到在中国 的河北发生了一个事件,农民企业家孙大午被判刑四年,缓刑 三年。孙大午身上浓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的特性,孙大午他的 非法集资,背后原因可能与他这个人不会像我们在座的很多民 营企业家圆滑、能够运作周全,他只是跟政府有关部门打官司。  相似文献   

12.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3,(2):113-117
徐峥一直在咳嗽.显然他还不适应"10亿俱乐部导演"新标签.《泰囧》票房火爆使得他哑着嗓子到处跟人解释:"我就是想拍一个正常的电影,期待它有一个正常的结果,但它却变成了一个事件,我觉得这个事件跟我没关系."他不愿得罪任何一个曾经风光,如今被他斩于麾下的某某某们.但有人说,《泰囧》火成这样,他其实已经把人给得罪了.  相似文献   

13.
富二代对于汪小菲来说根本是个伪命题;他是我们接触到的最接近第一代的第二代电梯门像舞台幕布一样缓缓左右分开,汪小菲出现在我面前。兰会所的灯光比传说中还更昏暗些。他跟我打了个招呼,但是姿势,不,POSE,没有任何变化。他站着不动,穿  相似文献   

14.
张小平 《英才》2003,(12):28-32
我们四个人的本事都不够大!《英才》:当初波导的四个创业元老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徐立华:完全是机遇。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跑到深圳打工,随后我同学蒲杰也来了。我们一起商量,是不是找一个机会可以自己做。想过很多事情,包括做土豆去皮机。后来想还是做传呼机比较好,它在中国有很广阔的前景。我和蒲杰做了一个可行性报告,然后就到处找投资。在谈的时候,我另外一个同学徐锡广,从北京来深圳旅游结婚。于是我就跟他说了这个事情,问他有没有什么关系?他马上跟老家奉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邓元鋆 《英才》2010,(8):120-121
李嘉诚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家之一。他是一个香港人,他的奋斗、成功历程部是在香港完成的,他对香港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虽然我跟李嘉诚没有过直接的交流,但作为同样在香港出生的中国人,我深深受到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财富无间道     
我是一名财经记者。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并报道企业家们的生意与生活。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的老板经常派我去做“卧底”,打入企业家圈子内部并挖到独家的猛料,然后写成文章。老板之所以选我做”卧底”,是因为我跟企业家们很熟:我曾经多次参加“中国企业家月度沙龙”,并跟着其中的一些人去过西藏、内蒙沙漠和泰国曼谷。我像个幽灵一样游荡在他们周围,而他们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17.
一个快速消费品的企业市场负责人跟我聊到关于品牌打造的问题时,他说.现在企业越来越不知道未来应该如何建设品牌,因为现在不做广告根本不行.不搞促销也不行,久而久之.广告和促销就跟品牌的生命之源一样,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销量就下去了.但是传播费用节节攀升.也不知道如何才叫适当。而在另外一个汽车企业的年度品牌传播计划的会议上.总经理听完品牌传播部提出的未来1年1个亿的品牌传播费用规划后.生气地说道:”为什么每年传播费用都在上升.如果品牌是靠钱烧出来的话.还需要你们这些管品牌的人来做什么7”紧接着.他挑了几个要投放的媒体问品牌传播部门的人这些媒体都有什么特色.目标受众是谁.准备传播什么内容等等.结果发现.品牌传播部门的人很少答得上来.最后他决定将传播费用减到6000万元.并让品牌部门的人重新设计传播规划.而且强调要讲清楚每一个投放媒介的意义和方式.而不是什么样的形式的媒介都拿来宣传品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15):112-113
干什么事情还是需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如果沉溺于追求不该得到的东西,终将招来不好的结果我闺女还没落地的时候,对我媳妇的肚子最感兴趣的除了她丈夫,就是邻居老王了。那厮比我更关心胎儿的性别和出生时期。邻居老李跟老王向来不对付,有一次他偷偷跟我说,他现在最讨厌三种人:卖保险的,推销安利产品的跟练那什么功的。后两种人老李家里都现成儿,他老婆天天往往家里招人开会,把  相似文献   

19.
岑科 《中国企业家》2006,(4):115-115
最初接触周其仁教授的文章大概是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别人介绍,周其仁的文章“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于是就去找了他的文章来读,读完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只要见到他署名的文章,我一律不会错过。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估计很多。所以,这篇书评除了向不认识周其仁的人推荐他的作品之外,也算是与“周其仁迷”的一种交流。首先要明示,这本《挑灯看剑》是周其仁最近两年发表在财经媒体上的经济评论文集,内容涉及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市场运作的很多方面。因为喜欢周其仁的作品,我曾经很想模仿他的文风,但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一次跟他聊天,问他喜欢读哪些书,他回答:纯粹推理的不  相似文献   

20.
浙商 《企业文化》2008,(3):71-72
温商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温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一位著名的韩国企业家感叹到:从我儿子8岁开始,我就跟他讲温商的故事,我相信等到他80岁的时候,他会发现,他一生的成功都来源于这些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