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天将军     
陈孝荣 《乡镇论坛》2008,(32):43-43
很早的时候,我们家拥有—棵巨大的枣树。那是长在我家门前的一棵弯枣树,树干有水桶那么粗,枝繁叶茂。每年白露一过,父亲搭上梯子,拿上一根竹竿爬到树上把枣打下来,母亲便捡回来,把吃剩的枣子放锅里煮成半熟,然后用蜂蜜蜜成蜜枣,放到冬天让我们再吃。那种蜜枣甜得要命,吃不了几个就吃不下了。所以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甜得要命的蜜枣就代表了母亲的温柔与慈祥。  相似文献   

2.
今年54岁的杨洪元是出了名的枣树种植大户。他研究枣树、栽植枣树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发枣树财却是近几年的事。他不仅在5亩责任田里全部栽植了枣树,而且在庭院里也栽满了枣树,有冬枣、象牙枣、龙须枣、磨盘枣、雪枣,品种有10多种。更令人叫绝的是,杨洪元围着庭院栽植了100多棵冬枣树,成了“冬枣树院墙”。为这,村中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觉得杨洪元是个“怪人”。老杨的庭院夏天是满眼的绿色,秋天便挂满了青红相间的枣。随着被誉为“百果之王”和“活维生素丸”的冬枣这一珍稀果品在国内外水果市场的俏销,冬枣在市…  相似文献   

3.
《乡镇论坛》2009,(13):30-30
在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乡,有一位种枣大户,不仅在自家承包地里全部栽种马牙枣树,而且依靠枣树走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枣路子”。他就是敦煌市郭家堡乡墩湾村一组村民张志平。现年39岁的张志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当看到市场上鸣山大枣销路看好的情景,张志平就动起了栽植枣树的脑筋。但那时候市场上只认同鸣山大枣,他家的马牙枣子根本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有4000多年枣树栽培历史,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也是第七大果树。河北省栽培枣树历来悠久,是河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红枣需求量的增加,河北省发展枣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小企业过多,竞争过度;加工品种单一;枣企业市场绩效较低等问题。由于目前河北省枣产业结构正处于从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笑口常开     
牌迷一个县官打牌回来升堂,心里还想着刚才那场牌,不觉说了一句“抓三索”。衙役们听成了“抓三叔”,以为是去把县官的三叔拿到堂上,对他说:“抓到了”。县官一心还迷在牌场里,忙喊:“打白板!”衙役按倒他三叔就打,直打得屁股开花。回到堂上,他三叔问县官:“你怎么叫他们又抓三叔,又打我百板?”县官回答说:“这你就不在行了,抓三索不打白板,怎能‘胡’青一色呢?”他三叔说:“么事青一色?你叫他们把三叔抓来,打了一百板!”县官说:“哟,打错了,打错了!不该打白板,该打红中。”他三叔说:“你别打了,再打我就没有命…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企业》2007,(2):19-19
临县红枣个大核小,肉质细腻,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鲜枣含糖量高达25%,干枣含糖量可达60-70%,尤以“开阳红枣”最为著名。1978年以后,陆续开发了一大批红枣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7.
幽默     
心跳的感觉 同学姓张,某日他和倾慕已久的一个女孩单独在一起,两人边吃小吃边聊天。突然,女孩叫了一句“张郎”,他几乎幸福的晕过去了。然而,幸福总是短暂,女孩纤纤玉手直指她饼干上的半只蟑螂! 请教 在一个冬天的夜里,舒尔茨家的电话响了:“我是交警,我们逮住了偷您车的家伙。”舒尔茨先生在电话里说:“您千万别让他跑了,我要问问他,这么冷的天,他是怎么挂上挡的。” 动手术 老约翰需要动手术,主刀的正是他自己的儿子。 躺在手术台上,还没打麻醉药时,他对儿子说:“约翰,为了使你有把握,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如果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农夫:你吃完了我吃什么?解救美人丈夫喝酒的时候,总是一口干掉一杯,妻子很担心,便买回一只美人杯。杯子斟满酒,杯底就出现美人。妻子说:“别喝得太急,喝干了就见不着美人了。”丈夫说:“我可不忍心让美人浸在酒中!”不老实女儿;爸爸,您教我拍皮球呀...  相似文献   

9.
刘兆刚 《乡镇论坛》2009,(20):44-44
三十年前,在我的老家——山东省邹平县里八田乡郑家村,老枣树是极其平凡,并随处可见。甘甜通红的圆铃枣,不但是孩子们赖以解馋的好糖果,而且还是农家妇女们年年期望的体己钱。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迷”上了吃莲菜,买了多次藕后发现,买的藕总是有点发土白色,放一天还容易变黑,做成凉莱后,完全不像饭店卖的洁白如玉。带着不解,笔者询问了卖莱的商家,鹰主说:“你就不知其中奥秘了!藕在特制药水里浸泡几日,放一个星期没问题,我以前卖过这样的藕,你是愿意吃白的还是不白的,你自己选择?!”笔者恍然大悟,庆幸自己一向买的是“不白”的。  相似文献   

11.
初见陈小科是在枣园里,他正在向枣农交待有关采摘的注意事项。眼前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一时很难与精明的经纪人联系起来。就是这位农家汉子,每年销售30多万斤枣。今年,陈小科不出门,一个电话就给村里引来了二十几家客商。问起山西省平陆县茅津村的“鸡心枣”怎么就卖得这么好?陈小科憨厚地笑了笑说,其中滋味只有他一人知道。茅津村位于著名的黄河茅津古渡,枣树在该村解放前就有人栽植,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和形势的限制,枣农是年年旺种不旺收。改革开放后,陈小科大胆承包了集体枣园。由于是外行,他就下功夫自己摸索,虚心向别人请教,经过“八年抗…  相似文献   

12.
——吃 古今位高权重者大多讲究吃,毛泽东同志对吃却很不看重,从来没有很高的奢望.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为了吃世界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他一生没有吃过任何补品,最高的要求只不过是红烧肉.打沙家店战役那年,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三天两夜不出屋,不上床,不合眼,歼灭了钟松的36师,俘敌6千余人.战斗结束后,他高兴地对卫士李银桥说:“银桥,你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要肥点的.”李银桥很快搞来一碗红烧肉,毛泽东两眼一眯,抓起筷子,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就吃了个碗底朝天.他发现李银桥还站在旁边发愣,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有点馋了……打了胜仗,我的要求不过分吧!”机灵的卫士李银桥赶紧说:“不高,主席的要求太少了、太低了.”毛泽东同志说:“不低了,战士们冲锋陷阵也没吃上红烧肉,只能杀马吃马肉呢.”解放后,他仍然保持爱吃红烧肉的习惯.1959年底,毛泽东身边几名探亲休假的警卫,奉命调查和汇报农村实情,他们给他带回来农民吃的糠菜窝窝头.毛泽东同志在震惊之余,用颤抖的手掰开窝头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吃,这是农民的口粮,我们每个人都要吃.”他独自拿了一个整窝头,咬第一口,他眼圈红了;咬第二口,泪花沾湿了睫毛;  相似文献   

13.
张峰 《秘书工作》2009,(8):24-24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是最美味的东西,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关味又保证安全呢?”大鱼说:“我的孩子,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就是最昂贵的,因为它让你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钧!”“那怎么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呢?”小鱼又问。“答案其实你都说了,一种东西,味道最关,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相似文献   

14.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省是红枣种植大省,也是枣产量大省。枣树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沧州、保定、石家庄等地区,枣的加工企业根据进料方便、降低成本的原则,大多数也集中在这些地方。而枣产业利润主要由加工企业的产业利润组成,因此枣产业发展主要受加工企业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体系下,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也是不同的,分析枣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有助于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枣加工企业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是在既定市场结构条件下,企业为实现其经营  相似文献   

16.
长寿秘决──日吃碱枣永不显老有人问一和尚,"您活到93岁眼亮耳灵精神焕发,满面红光。有什么养生之道长寿秘诀呢?"他回答,最主要的一条是:"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此话确有道理。红枣也叫大枣,是中药中调和百药之药。具有益气补脾之功效。为什么它具有抗...  相似文献   

17.
枣树及其他     
<正>一农夫有一个枣园,枣园中有十几株枣树。这一年,十几棵枣树都坐果了,农夫非常高兴。秋八月,大红枣硕果累累,农夫用长杆逐棵树地敲打,红枣及枝叶落满一地。  相似文献   

18.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132-132
不少企业家都有着“毛情结”。史玉柱也不例外。有人研究毛的政治,有人学毛的权术。史玉柱学的则是战略、战术。“毛选,我现在不能说会背了,但每段内容我基本上都知道。”老史说,毛的十大军事原则中的“不打无把握之仗”,也成了史玉柱经营企业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现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不多了,狐狸们好象都对葡萄园特别地感兴趣,面对葡萄的诱惑,它们总是要想方设法进入水汪汪的园地,以图在那里享受不劳而获的甜美.  相似文献   

20.
公安部派遣的首任驻美缉毒联络官孔宪明介绍了他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现摘编如下:一个警官两只手机有一次,我注意到一位接待我们访问的美国警官身上竟然带着两只手机。他告诉我,公家的电话用公家的手机打,私人的电话用自己的手机打。我问:“您总是同时带着两只手机吗?”“不,公家的手机是临时借给我用的,任务结束以后再还回去。”这位警官说:“电话账单上每个电话主被叫号码都列得清清楚楚,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如果出现在公家的电话账单上,不仅名誉要受损失,还要接受处理。”原来如此!美国人这样做,反映了一个原则,公家不占个人的便宜,个人也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