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06,(7):104-105
[梁实秋(1903-1987)]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在重庆偏居七年。1949年去台。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为三部分一是梁实秋在当代中国大陆形象演进过程;二是梁实秋"资本家乏走狗"形象成因的溯根求源;三是梁实秋真实面貌的回归及对后世的警示.该文以恩格斯的文艺批评标准重新审视这一典型的文学现象,试图拨开迷雾,探寻真相及背后深意.  相似文献   

3.
文艺精品捆绑规模化经营战略主要有四大策略.系列作品组合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应.把精品当作龙头产品打造,关注文艺精品的品相规模、 品相篇幅和表现形式.围绕精品创作系列作品,实行单一品种系列开发、 同一内容复合开发、 围绕主业上下游开发.打磨系列作品使之都成为精品,用精品引路开发系列凡品、 将系列凡品打磨成精品.捆绑推出形成规模效应,率先推出紧俏精品,及时跟进推出系列精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肯定了文艺精品的宝贵价值,好作品是衡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的标志,好作品是吸引、 引导、 启迪人们发展进步的号角,好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利器.提出了文艺精品的判断标准和精品创作的质量要求,思想标准精深,艺术标准精湛,制作标准精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精品创作的理论宝库,扩大、 丰富了文艺创作质量的思想标准,提升、 优化了文艺创作的艺术标准,增补、添加了文艺创作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5.
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就受到了电视工作者和观众的欢迎,我省各级电视台的编导倾心打造和创作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散文,电视散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画面给观众美的享受.观众对这种艺术形式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电视工作者在探索中不断超越,力求电视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成为大后方,北碚则被称为陪都的陪都。一时间,三千名流聚集于此,卢作孚、冯玉祥、老舍、冰心、梁实秋等一个个不朽的名字,都在北碚这片土地上焕发过璀璨光辉,共同缔造了北碚抗战文化大气象。不管是他们的丰功伟绩,还是他们的居所、轶事、抑或创作的作品,都直接增加了北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度。  相似文献   

7.
读书如交友,读散文尤其这样,盖散文最见性情也. 我喜欢杜爱民的散文.读他的散文,常常会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梁遇春.知识、情趣有机地奔赴在梁遇春别致的文字里,那是对生活的独到的认知与哲理性思考的言说.杜爱民的散文当然不是梁遇春的再版,而是刷新,是"开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把深刻精辟的思想以审美的方式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别具一格,这是毕淑敏散文的独特之点。她借助巧妙的比喻使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浅显化、通俗化,借助巧妙的比拟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把内心的体验意象化,这就避免了表达的直、露、浅,给人无穷的感触和联想,使作品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朱自清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绿>、<荷塘月色>、<春>等篇章的分析,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的漂亮精美,结构的严整缜密,情感的真挚委婉,语言的朴素清新.  相似文献   

10.
吕秋薇 《理论观察》2007,(3):174-175
苏轼的诗、词、散文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其散文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前赤壁赋》在哲理、意境、语言三方面都体现出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1、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上下功夫,具体要求如下: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例: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的片段,品味他高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宋代散文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艺术特色上,抑或在美学境界上,用达到至高境界的平易艺术表现力展示出宋代散文人格魅力与文章风格统一的清峻风骨:文以贯道,宋代政论散文表现出的崇高志向;先天下之忧而忧,宋代政论散文体现出的博大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政论散文中的爱国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代政论散文的英雄气概;出淤泥而不染,宋代政论散文的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13.
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就受到了电视工作者和观众的欢迎,我省各级电视台的编导倾心打造和创作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散文,电视散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画面给观众美的享受。观众对这种艺术形式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电视工作者在探索中不断超越,力求电视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4.
手头上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十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编的评论集<你一定要看董桥>.陈教授是聪明的.他不去挤董桥作品的独木桥--那时大陆有众多的出版社争相出版董桥的各种版本的散文作品--而是另辟蹊径,集纳一本董桥作品的评论集,书一上架,那响亮的名字就让读者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5.
散文构思的精美是作者在文章的立意、章法、结构、风韵等各个方面总体显现出来的美感.构思之美妙,似乎还与提炼开掘主题的独特角度有关.章武散文的构思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因为其文较少抒发个人生活细微的感悟,较少咏叹一己恩怨,更多地是从文化、思想、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更为广阔的命题.散文的构思美实际上就是作家心灵美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上官涛 《老区建设》2012,(16):36-41
谢逸是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前人对其诗词有较高评价,但对其散文创作却少有关注。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对其散文创作进行初步探讨,这在地域文化研究日盛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六亩地是我老屋边一块地的名字.十六亩地是哪个人有一天随心所欲地起的一个名字,一个表示一块土地存在的符号,与实际的亩数无关,因为这块地好像不止16亩,有20亩或者更多.  相似文献   

18.
一 深沉自然--思想深沉,表达自然,这是张抗抗散文给人的最强烈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今年是他百年诞辰。其散文《雨前》及其所在的散文集《画梦录》,是名播中外的艺术精品。其间不仅有何其芳在1930年代初期作为一个“寻梦者”的白日梦幻、心灵独语和焦灼渴望,更有他对现代抒情散文崭新艺术园地的矢志开辟和对现代独语体散文的杰出创造。这些作品作为是时抒情散文的峰巅之作,至今仍放射着迷人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升华与沉沦》,是周龙蛟先生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海南作家写海南的“痴心作”。读这部作品,看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特区各式人物的众生相和城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听到了海南改革开放的跳动的时代脉搏,闻到了南天热土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感受到祖国宝岛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翻阅之际,时而为沐春风,时而警钟在耳;时而为饮醇醪,时而烈火在胸。掩卷细品,犹觉作品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茂,哲理与文采同丰,不失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南作家的一部饶有椰风海韵的力作。这本书向人们尖锐地提出了几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