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争鸣     
<正>趋利避害让城镇化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辜胜阻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新型城镇化要围绕"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完善配套改革,趋利避害,防范发展误区。城镇化趋利避害首先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让市场在城镇化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推进城镇化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但并不意味政府对城镇化应无所作为。仅靠市场"无形之手"会造成市场失灵,即具有外部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只有均衡才能健康可持续。城镇化这件好事要办好,实现"四化同步",要做好"五防"。一是防城镇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脱离产业基础的"过度城镇化"。二是防城镇化快而不优,避免"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三是防止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过度边缘化,避免"半城镇化"过高的社会代价。四是防过度利用"土地红利",谨防"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看,城镇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各国城镇化动力机制也不尽相同。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城镇化不能脱离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化要遵从市场调节,也要在政府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下推进;城镇化应集约利用土地,避免过度郊区化。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城镇化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会议公报提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强调今后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增加、面积扩大,而是要着力提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深度发展的重要任务。上海用破除城乡二元制度作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促使上海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领先全国也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城镇化"而言的。"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和内涵、生态文明贯穿全程、城乡统筹等方面。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在2020年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每天有300座村庄在不断消失。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农业大国,乡村是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城镇化"无疑是最热门的经济词汇。李克强总理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历史发展、国际经验和连云港市实际情况看,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成为连云港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近年来全市城镇化进程明  相似文献   

7.
<正>城镇化指人口、资源和社会活动向特定地域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变农村为城镇的重要力量、有效途径和载体。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如何适应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核心区,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共赢,必须构筑粮食安全屏障,为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战略支撑;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效应,把河南省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主产区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检讨城镇化     
<正>破解"三农"问题的方法在"三农"之外,无庸置疑,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按笔者理解,理想中的"城镇化"起码要符合几方面的条件,一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要让城乡居民都享有便利的、成本低廉的公共服务;二是通过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获得在城市谋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有土地的保障,还要有人口的聚集、有产业和就业的支撑、有公共服务的配套,如果说土地的保障是物的城镇化,后面三项都可归结为人的城镇化。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调了城镇化进程中人的重要作用,人是城镇化的主导者,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的文明素质更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人的城镇化离不开培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着转型:培训对象由单纯培训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下的上海正处在转型发展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一、当前上海农村城镇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农村城镇化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城镇化根本的是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城镇化应"以人为本"现在强调人的城镇化,我认为就是在强调"以人为本"这个城镇化本应具有的命题。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化率只有18%,到现在已经超过了53%。但也应该看到,以往城镇化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正的地方。比如说现在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十二五"将是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一定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精神实质,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的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持续、健康、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大幕开启之际,必须看到,要成功打造升级版的城镇化,避免出现偏差和畸形,一定要把更多的问题放在"三农"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切实把城镇化发展与"三农"工作更多地捆绑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地加以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在认识上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要"保障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与改革的策略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土地问题从2000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36.2%提高到52.57%,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主要有:城镇化的发展过程要经过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城镇化的空间发展遵从梯次推进规律,聚集-扩散效应是城镇化梯次推进的原因;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行,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现代化",形容的是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以来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的组合,对抗的是"现代前"的教权、君权.中国历史不同,不能张冠李戴.但受了几百年人家"船坚炮利"威胁、"物质文明"利诱,我们不自觉地西化了.但西方现代文明去向最后一程,我们要明白人家的因由、自家的历史,才可自救. 在城镇化上,我们要认清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城镇化之间的相应作用,切忌本末倒置;利用土地非私有的优势创造共同富裕的社会;建立公平、公正、权威、独立的机制处理城镇化过程中无可避免的纷争;借助土地国有的契机处理问题以平衡两极,稳定人心.这可能就是未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品。有媒体报道,中国或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可能养活不了自己了。中国遇到了哪些问题?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中国真的要经历粮食危机吗?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一、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化城镇化改革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要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权利平等化。农民向往城镇生活,但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享受不到市民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在农村集体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不愿意进城,或者进城后又返乡的"逆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到“三个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此引领规划、体制、机制创新。这种创新,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真正做到"顺应规律、顺应时代、顺应民意"。顺应规律,可以事半功倍;违反规律,就会得不偿失,甚至满盘皆输。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选择,贵在因地制宜。只有充分把握好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节奏和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手抓城市化进程,一手抓新农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