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斌  高佰玲 《中国外汇》2011,(13):70-71
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区企业依托自身的地域优势,寻求"走出去"之路,然而企业在获得金融支持上却存在较多的困难。构建金融支持之路对企业"走出去"至关重要。第一,放宽制度限制、延伸金融支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放宽对分支机构开展涉外融资业务的权限范围。当贷款在规定额度范围内时,应允许其自行决定是否放贷。同时,  相似文献   

2.
企业“走出去”的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外投资的外汇来源、政策许可,也有境外筹资的金融支持、目的地的融资环境和外汇政策等。本文结合有关政策解读,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建议。企业境外间接投资问题1、境外间接投资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境外直接投资一般来说所需时间长、过程复杂,还会受到非经济因  相似文献   

3.
贯彻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而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对外投资,使“走出去”的企业迅速壮大。文章从加快“走出去”的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保护制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等七个方面就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金融外汇支持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抓住境外投资机遇,"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已超过3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1倍。虽然企业"走出去"类型体系逐步完善,投资优势及成效比较明显,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风险,且呈现急剧增加态势。特别是目前,在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引导尚显不足,以及相关的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对外开放正从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实施全方位“走出去”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走出去”进程,重庆的企业也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主动“出海”迎接挑战,通过国际贸易、境外投资、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加大了融入国际市场的力度.但是总体来看,重庆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偏小,“走出去”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同时相关的人才也比较匮乏,因此显得竞争力不足.本文对重庆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对金融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帮助“走出去”的重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我们应该对以政策性和商业化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入手加大“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支持“走出去”的担保体系,大力推进投行和咨询等中介服务.这既有利于在国际规则下体现对企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支持,也是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 《福建金融》2006,(6):9-11
中国金融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金融在“走出去”的主题下积极支持企业,实现企业与金融双赢。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并借鉴发达国家金融支持境外投资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金融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作用,并针对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找出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我国企业境外经营的不足,提出了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一系列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浙江省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现有金融支持政策难以适应企业的海外投资需求,资本市场不完善、银行产品单一、融资渠道有限等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浙江省81家“走出去”企业的调查,本文分析了“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探讨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借鉴日本金融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浙江省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政策     
<正>银监会:加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1月25日,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行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强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经营行为,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能力,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合规体系建设,加强日常合规管理,强化合规资源配置,做好客  相似文献   

10.
季伟 《中国外汇》2014,(9):71-72
内保外贷是指由境内企业向境内商业银行提出申请,由该商业银行向境外金融机构开立融资洼保函,用于担保境外企业的授信。各方当事人如下:担保人指商业银行境内分行,被担保人是境外企业,受益人是指提供授信的境外金融机构,被担保人是担保申请企业。此模式一般适用于在境外设有窗口平台公司(“走出去”企业),且有正常对外支付需求或与境内有贸易收支往来的进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境内机构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8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05161号,以下简称《通知》),简化了银行为我国境内机构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和参股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的管理手续,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后续金融支持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不断提升,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人民银行相继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相关意见,其中专门指出金融机构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本文结合河南省企业走出去现状,认为工商银行应积极发挥"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两大功能优势,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保驾护航,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离岸金融职务助推“走出去”企业“飞”得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去”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境外上市融资等操作时,需要银行不仅要为其提供信贷支持,而且要全面参与到企业的并购和资本运作中去,提供全方位、跟随式的金融服务,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服务形式提出了极大地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文件,从支持事务所设立境外业务机构、支持事务所承接国际会计服务业务、大力开拓国际业务空间、积极营造良好的境外业务环境、发挥事务所在企业走出去中的作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提供金融外汇支持、简化出入国(境)手续、不断改善执业市场环境等方面,鼓励和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15.
吕峰 《中国金融》2004,(12):65-66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从青岛市走出去的企业情况看,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此,我们就如何消除企业融资瓶颈、扩大境内外融资,支持走出去企业发展壮大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林建 《武汉金融》2004,(1):49-50
当前,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正出现由单向引进向双向交流转化的趋势,境外投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省市和企业关注。境外投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为鼓励这一方式投资已拟定在金融税收外汇等多个方面制定鼓励政策,为企业“走出去”助力。中资银行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应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扬桐 《中国金融》2012,(9):33-3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企业境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需要"走出去"的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配套金融服务。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迫切需要推进国际化经营。以国有  相似文献   

18.
《首席财务官》2009,(5):66-66
国内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时,企业海外经营与国内业务发展联动性较强,但由于境内外市场相对隔离,金融环境与经营环境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走出去”后往往较难获得当地银行的有效支持,迫切需要既熟悉国内业务运作特点、又具有海外金融服务平台的国内银行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面对目前持续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走出去”的企业更希望国内银行在境外融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差异化发展方向,错位竞争,各家银行都可在"走出去"金融中占有一席之地。全球网络还需全球视野四大商业银行在提供"走出去"金融服务方面虽然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化水平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基本上处于自身国际化经验积累和管理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提供的产品及组合服务不够完备;二是银行境外网点分布与企业境外投资覆盖面尚未完全匹配,从而使金融服务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国际融资》2005,(1):15-17
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支持企业走出去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它旨在鼓励我国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以及承包海外工程项目: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口贸易提供信贷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