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含义,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 和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经济伦理思想是用以指导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规范和评价人们经济思想和行为的伦理思想体系它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经济伦理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经济和伦理道德密切结合,是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分析邓小平经济伦理观,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现代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理论和制度安排,不适应建设以和谐为重要内容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创新。为此,吸收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精华,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和合管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云山 《经济师》2005,2(12):21-22
把财富列为判断人们政治先进标准的伦理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和理论的创新。正确认识财富伦理道德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而且是适应文化全球化及丰富发展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需要。因此,财富伦理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之间的矛盾,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资源管理体制创新,进行合理的资源定价和技术进步是不够的,这些并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我们还必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建立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内核的新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环境价值观层次讨论环境伦理观 ,接着从环境伦理立场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相统一的角度 ,提出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最后针对中国现时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特点 ,讨论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从"百强县"经验看我国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百强县”的成功实践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学习借鉴“百强县”的成功经验对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管理》1999,(4):1-1
今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乔源瑞  赵晓兰 《经济师》2002,(6):160-161
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对管理者的管理决策、利益牵制、人际关系等进行了阐述。认为研究管理者的伦理观对管理行为的影响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1.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5.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探讨了"rather/和"fairly"的词义差别,以及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