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蛮子 《创业家》2011,(2):107-107
天使投资人是喜欢马的伯乐。因为喜欢马才去看马。他要是不喜欢,这个事肯定是不成的。别人都没看出来好的马,他能看出来,这能满足他很大的虚荣心。但是做伯乐的这些人不见得是骑马骑得最好的人。往往最好的骑马人也都做不了伯乐,因为他离马太近,天天骑,没办法保证客观。保持一定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迫自己与每天发生的那些事保持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
石博士是个谨慎的人,他的购车条件已经具备,但却迟迟没有出手。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目标,可是这部车还有很多石博士不满意的地方,于是石博士选择了等待。今年他中意的这款车终于改款了。于是记者和石博士一起去石景山的君奥达斯柯达4S店去看这部他喜欢的车。  相似文献   

3.
一个美国乡下小伙子去城里应聘某大百货公司销售员。老板问:“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你。”  相似文献   

4.
徐涛  张佳 《销售与管理》2009,(11):52-54
“鸟人大叔”展现魅力的时候到了:他得证明自己讨年轻人喜欢,并让大家因为喜欢他而多看其身边的笔记本电脑几眼。  相似文献   

5.
杨越 《中国市场》2000,(9):48-49
<正> 父母给了24岁的于静一副适合做模特儿的身材:身高1米77,苗条的体型和挂着甜甜微笑的脸盘,整个一个都市靓丽女孩儿形象。 闲暇的时候,于静喜欢看小说,喜欢打球,而且篮球、足球、羽毛球都喜欢,她还喜欢邀几位朋友一起去旅游,去爬山,去看大海,去吃农家饭,去住5元钱一晚的农家小屋……更多的时候,于静的身影出现在各种展会和T型台的聚光灯下——于静的职业是个体模特儿。 于静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在首汽驾校当教练,母亲在纺织厂做化验工。于静说小时候因为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经营》2011,(12):12-12
建筑设计大约是所有行业中.喜欢旅行的人数最多的行业。或者,换句话说也一样,喜欢旅行的人.一旦介入或从事建筑设计,起点比较高.甚至会缔造出划时代的作品,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和他的罗马万神殿、中世纪“庇护二世”教皇和他的皮恩扎小城、二十世纪科布西埃和他的现代风格.都是极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林莹 《中国广告》2010,(7):86-87
锦坤的石章强先生,是一个有着商人+学者气息的人,比起石总,称呼他"石老师"或许更加贴切自然。他喜欢用中立和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喜欢把客户的现实困惑结合背后的策略理论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喜欢浪漫、奢华,那就去巴黎;如果想看明星,那就去尼斯和戛纳;如果热爱葡萄酒,就去波尔多……如果是一个高尔夫爱好者,那就去南部的比亚里茨。从查里曼大帝到发现新世界(Motriko),  相似文献   

9.
何西 《商》2014,(7):17-19
马胜利渐渐服老了,开始喜欢做饭,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平时周末也希望孩子们去看望他。谁要是来不了。他还会打电话问几句。人生快速上扬,又迅速跌落,一次接一次,他最终成为别人眼里悲情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10.
梁庆德喜欢看电视剧《钱王》.反复地看.每看一次都会泪流满面,他甚至买来光碟组织格兰仕的高层集体观摩,看完后,他问几位副总,从剧中的男主人公王炽.一位清末红顶商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金笙 《华商》2014,(22):67-67
占米·汤扎克不喜欢穿着笨重的运动鞋或凉鞋去湖边散步。他喜欢享受赤足散步的感觉——但是路上的沙砾并不是特别适合光着脚。  相似文献   

12.
正青春是一种冲动,购物是一种冲动,音乐也是一种冲动。而这种冲动是源于对新鲜节奏的一种追求。我有位朋友,他特别喜欢买车,他并不是家财万贯,但是他一年左右就会更换一辆新车,并把上一辆车交给二手车行去拍卖,他对此乐此不疲、不厌其烦,他说他喜欢的就是这种追求新鲜节奏的感觉,他车里放的是动感101。还有一位朋友,她喜欢买高跟鞋,当她买到二百多双的时候,我问她之前的高跟鞋怎么办,她说她就是喜欢这种追  相似文献   

13.
<正> 除了最高层领导外,每个职员都有上司。如果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你的业绩也不错,你的下属也很爱你,但你的上司可能不喜欢你,因为你只知道做自己的工作,只知道怎么管理你的下属,不注意上司怎么看你。所以,不管你是主管也好,普通职员也好,你都要懂得怎么当下属,怎样让你的上司喜欢你,器重你,提拔你。如果你要获得这样的效果,下面的七点你一定要认真地去做。一、主动报告你的工作进度当领导的心中往往有个不快:不知道他的下属在忙些什么,每天好像都很忙,又不好意思经常去问他。因而做下属的一定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工作进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09,(9):19-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9日到31日在湖北考察工作。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温家宝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  相似文献   

15.
<正>她去应聘一个秘书的工作,对方问:"你喜欢怎样的老板?"她顺口答:"老板不是被喜欢的,他是付你工资、你得替他工作的那个人。所以你喜欢怎样的人,与老板无关。"很多年前,她碰到的第一个老板是位老先生,头顶已经不剩几根头发了,可是工作能力一点没打折扣,更难得的是非常体恤下属,他会自己坐出租车去参加会议,而让他的司机开车去机场接出差回来的同事。就冲这一点,她无怨无悔地替那个老板工作了许多年。直到要买房子,认真地把老板付的工资折算成可以购买到的平方米数,发现前景不容乐观,才痛下决心跳了槽。时至今日,看着自家袖珍的厨房和卫生间,偶尔有点后悔当初为了"喜欢"的老板而耽误了人生购房大事。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一家旅游集团的裘先生说,去酒吧就是为了放松。繁忙工作之后,酒吧确实是让你放松的地方。他一般去朝阳公园一带的酒吧看小品和舞蹈演出,也知道那些演出品位不高,甚至很庸俗,许多笑话平时听到肯定不会笑,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知怎么就开怀大笑了。泡吧者自述:我习惯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慵懒地调整好自己最舒服的姿势,眯起眼睛看周围的人,耳畔是一些语音的碎片,有时候好奇地想要把它们拼凑完整。很喜欢看那些结伴而来的年轻男女们,吵闹着进来点啤酒,玩些赌酒的游戏。他们大声说话或者哄堂大笑,或者互相对骂,然后互相扶持着离开,融入夜色,…  相似文献   

17.
从容人生     
记得多少年前,我们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位同学结识了—个当地的朋友,是做木匠的。那个时候,身在异乡,周末放假,我们3人总是同行,一起到木匠家做客,至少可以解决一天的温饱问题。第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木匠朋友开着车,接我们去他家。路上所谈,除了介绍他的家人,全是木匠的事,深得其乐。第二个星期天,这位木匠又来了,这一次是带我们去他乡村的农场看看,吃烤肉,喝啤酒。席间,我们知道了他是木匠世家,儿子也喜欢老爸的手艺,乐意继承下去。第三个星期天,木匠打电话说他要在家里看足球比赛。  相似文献   

18.
朱海良 《中国广告》2006,(2):185-185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都不需要理由, 那喜欢一个创意,还需要理由吗? 看见一个创意,只说喜欢或是不喜欢, 完全不给任何理由,这样的人可能是神, 也有可能是很官腔的上司,或者可能是愣头青。如果你不是那三类人,当别人真的给你看一个他的创意,你单单说喜欢或是  相似文献   

19.
到了我这个年龄,几乎很难对什么人产生崇拜的情绪,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刘翔。喜欢看他如飞翔一样的奔跑,感受那种极尽风驰电掣的自由。问题是,这样的自由,我只有羡慕的份了。  相似文献   

20.
不太喜欢卡通片,却特意去看了《功夫熊猫》。为什么?因为有愤青在网上呼吁抵制这部片子。他们说,这部片子歪曲了中国功夫,玷污了国宝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