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经济本质,介绍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及典型国家(地区)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状况,并在反思我国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高管人员市场准入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玲 《上海金融》2005,(11):37-38
银行高管人员被认为是新设银行成败的首要因素,国际监管组织和各主要发达国家监管当局在对高管市场准入审查方面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视.而我国在高管的市场准入监管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立法、变“时点”监管为持续监管以及构建良好外部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行危机后,墨西哥采取了若干监管体制改革措施,银行业发展基础得以巩固。但是,银行业以及金融当局又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银行业几乎都成为外资银行的天下,二是银行业缺乏竞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应对,尤其是金融市场准入,作为金融业的首要环节,更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制度,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针对金融市场的准入监管,可具体从理念重构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以此保障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蔡玉林 《中国保险》2005,(12):38-41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的一种风险,它贯穿于商业保险公司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锐不可挡,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各国保险业的监管措施、监管力度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经很难适应保险业所面临的日益纷繁复杂的风险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是确保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稳定的首要屏障,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大国——英国,在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准入资本金、所有权结构要求、业务准入限制、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管制等四个方面展开说明论述。  相似文献   

8.
论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岸金融市场准入是指市场所在国金融监管当局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审核并决定是否允许有关金融机构获得入本国市场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从业资格,这通常涉及监管原则、准入主体范围、准入主体形式以及准入许可方式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制时,本文认为应当在离岸金融市场上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并在必要时实施过渡安排和审慎例外的措施;应当允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离岸市场;应当要求离岸银行采取分行的组织形式;应当主要采取牌照许可方式并辅之以传统的审批方式。  相似文献   

9.
曾少清 《武汉金融》2004,(10):47-48
作为专司银行业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叫个监管理念”、“旧个监管目标”和“六条良好监管标准”,对银行监管32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随着金融32具、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不断创新,将使银行监管面临新的课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内涵,切实加强银行监管文化建设,用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去支撑银行监管工作,潜移默化地落实新的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权威,对于基层银行监管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金融市场准入的相关概念和内窖 市场准入是指一国的监管当局拟拟设市的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是各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资格要求和其他限制,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道屏障.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都有控制,只是控制程度不同.大多散发达国家及一些自由贸易区和避税港型金融中心控制较松.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控制较严.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银行管制的自由——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的历史过程,如果说20世纪30—7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是银行体系的安全性,20世纪70—8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是银行体系的效率,那么20世纪90年代银行监管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协调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安全与效率二者之间的均衡。协调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实现安全与效率二者之间的均衡,从理论上讲就有必要分析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效率均衡偏离及其存在的环节,穷举针对这些环节和偏离可能存在的管制措施,结合制度环境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银行业安全和效率的影响,以及所有措施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为银行监管提供一个动态的、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劳海燕 《西南金融》2007,(11):16-17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从中央银行逐步独立出来,其角色定位、工作模式、监管手段等,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断转变。监管治理的提出是对现代监管理念的革新,对我国银行监管部门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有效监管目标、五大基本治理标准以及市场化、服务化等监管手段的提出,为我国银行监管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鸿祥 《国际金融》2013,(10):13-19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被普遍认为是诱发本轮个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引起对监管缺失问题的深刻反思。“影子银行”曾经造就美国繁荣的经济奇迹,随后导敛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15.
王军 《新疆金融》2006,(B10):42-44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约束在建立高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保证整个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它已成为现代银行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加坡的银行监管对推动其银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要归功于其完善的监管框架、有选择的市场准入政策、科学的监管理念、高超的监管技术等等。从对新加坡银行监管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一系列有利于发挥监管职能和提高监管效率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1.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之分。根据监管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银行监管可以分为货币监管与机构监管。所谓货币监管,是指为实施货币政策所必需的旨在确保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的有效性而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督管理。而所谓机构监管.则是指监管当局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日常营运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监督管理。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一部分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建立发展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它的出现和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全面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对发达国家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经验的比较总结,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了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出适度、审慎、高效的监管原则,并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及监管依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9.
虽然各国不同的金融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监管理念和监管界定,但是,金融监管理念变化的轨迹是清晰和相似的,即从最初单纯立足于安全的监管目标,到追求监管理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正在成为中国资产证券化潮流的主角。尽管官方名义上的资产证券化活动依然存在重启的时间和形式问题,但该领域的实厨睦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开始并从未停止。如今,国内的金融自由化和综合化经营—直在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