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票据业务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性,成为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品种,票据市场也因此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具有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信用状况低下、经营模式落后、缺乏全国统一的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以及发行融资性票据面临法律障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阶段安排;并着重指出商业银行应在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转变观念,开拓市场,为发展融资性票据做好理论、政策、管理和业务培训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商业汇票的大量使用和推广,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国票据业务品种的创新即推广和发展商业本票。本文分析了商业本票在我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它作为融资性票据在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票据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月琴 《福建金融》2006,(10):38-39
近年来,福建省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票据融通渠道多样化,票据运用手段更加灵活,票据市场工具更丰富,票据市场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等特点。本文在总结近年福建省票据市场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票据市场业务品种、民间票据市场、票据业务波动及融资性票据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票据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票据融资指商业汇票持有人通过以贴现、转贴现的方式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行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票据本身具有流动性强、周转方便、风险较低等优点,使其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组合配置的重要选择。自2008年年末以来,票据融资成了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在2009年1、2月份全国信贷余额天量增长的大背景下、商业汇票贴现融资充当了增长的急先锋。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市场关注度的提高,票据融资、票据市场的作用越发清晰,一直困扰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结合票据融资的特点,深刻剖析了目前票据融资市场高速增长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分析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业务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性,成为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品种,票据市场也因此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具有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信用状况低下、经营模式落后、缺乏全国统一的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以及发行融资性票据面临法律障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阶段安排;并着重指出商业银行应在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转变观念,开拓市场,为发展融资性票据做好理论、政策、管理和业务培训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王林 《金融纵横》2008,(8):54-56
1995年的《票据法》作为重要的商事法律制度,对保障票据正常使用和流通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与随后实施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票据法律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票据法》已不能满足金融生活中日益增长的支付和信用需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本文在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票据法》确立融资性票据合法地位的可行性,并依此提出了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票据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票据市场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我国票据市场仍存在诸如票据市场区域分隔、票据结构不合理、票据风险隐患加大等问题。为加快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应加大对票据市场的培育力度、优化票据结构、规范票据业务竞争等。  相似文献   

8.
海外成熟票据市场以融资性商业票据为主导,以票据专营机构、基金为主要参与者,其资产支持票据、票据发行便利等发行方式,以及广泛采用的电子化交易模式,都是我国票据市场在发展和创新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为我国票据经营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票据市场已经进入新时代,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阐述了票据的支付、结算、融资、调控、投资、交易等多个功能的新特征、新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票据业务及发达省份的票据业务特点,围绕票据信用、票据法制体系、融资性票据、产品创新、平台建设、票据风险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票据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票据融资出现了大幅、频繁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健康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其原因是将票据贴现定性为贷款业务,因此使得金融机构将票据贴现作为贷款业务的调节器,导致票据业务被动调整,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在把票据融资定性为一种直接融资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票据融资业务的相应措施,以推动融资结构优化和票据融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银行承兑汇票规模保持了较快增长,票据的融资作用已不容小觑,但另一方面,票据案件也出现增多趋势。文章分析了票据案件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性,指出票据案件的易发,既有票据具有广泛流通的金融工具属性的原因,也有缺乏规范化的市场交易机制的问题。对此,文章从加快推进电子票据、扩大交易主体、构建全国性票据市场、完善票据业务制度等方面,提出防范票据交易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研究》2013,(8):61-64
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传统的融资变现渠道是分散型的零售交易模式。某银行设计应用票据池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将点状随机的市场交易纳入理性预期统筹的范围,通过“池化”市场存量票据,打包质押,开展信贷融资业务。这种新模式创造并利用了“集约担保”与“或有担保”的理念,灵活桥接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实现了信贷市场营销关系的渠道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年初以来,大连市票据市场交易活跃,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加较多,贴现、转贴现业务同比增长较快,票据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明显提升。票据业务近期发展较快,既有该项业务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也是当前流动性充裕和银企双方经营调整与博弈的结果。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从统计角度体现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不放松票据真实性审核力度,以及完善银行票据业务内控机制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文章就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的票据签发量和贴现量均大幅增加,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票据量及价格的大幅、频繁波动,也影响了票据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贴现余额增量与实际信贷余额增量以及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量均呈反向变化趋势,表明贴现量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信贷考核指标中包含了票据贴现数量,票据贴现成为贷款数量调节器。为此,文章就如何完善金融机构票据管理,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票据规模继续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票据业务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新产业集中,创新产品运行良好。展望2020年,随着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票据的功能定位更趋明确,票据市场环境将继续优化,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证结果显示短期融资券发行额与营运资金增加额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长期资产现金支出、以及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募集的资金存在短融长投及集中还贷的现象,也就反映了企业利用市场时机进行融资、并用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的行为。这种短融长投的行为可能因为投融资期限不匹配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兑付风险。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政策调整、市场流动性趋紧以及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在近两年经历了较大的起落,这促动商业银行开始对票据融资业务的未来走向进行重新审视。文章分析了当前票据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的经营模式,并从加强业务创新、完善业务模式、推进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实行基于再贴现率加点生成贴现利率的票据定价模式。在中国票据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因素,使得票据贴现利率波动频繁并逐步显现出基于再贴现利率基准定价模式的缺陷,主要包括贴现利率存在跌破再贴现利率的背离现象、贴现利率定价模式未体现票据市场化程度、再贴现利率的货币传导功能逐步弱化等。本文提出票据贴现利率采取基于Shibor加点差的定价模式具有资金成本依据和契合票据业务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并具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沟通不同金融市场联系和促进货币政策传导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We show that Treasury bill auction procedures create classes of price‐equivalent discount rates for bills with less than 72 days to maturity. We argue that it is inefficient for market participants to bid at a discount rate that is not the minimum rate in its class. The inefficiency of bidding at other than the minimum rate is related to a quantity shortfall rather than an unexploited profit opportunity. Auction results for weekly offerings of four‐week bills and occasional offerings of cash management bills show that market participants frequently bid at inefficient rates. However,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id at efficient rates than chance would sugg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