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在提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时,人们已经预见了人口老龄化会加速和提前实现.老年人口身为弱势群体,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一些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易经章  易延生 《技术经济》2002,21(10):31-3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市场经济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在农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3.7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经济理论界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来源发生显著变化,农村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农村人口增长出现“三低”,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农村处于快速社会分化阶段,国家与农民间“汲取型”关系被打破,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转折。但中国三农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过大差距,农村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分隔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是:完善社会流动机制,消除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障碍;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农村社会组织机构,扶持农民组织的发育;更新新农村治理理念,转换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城市建设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也是不行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高树兰 《经济论坛》2002,(3):23-23,28
目前,绝大多数乡村还没有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农民仍以家庭自我保障为主,国家,集体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助。面对弱质的中国农业,面对占全国人口80%的中国农民,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应该看到,21世纪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21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全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千差万别。受地方财政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成因中,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农民缺少利益表达渠道是主要原因。政府应从“城乡统筹”的高度,对农村社会保障担负起重要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切实解决农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智环 《经济学家》2003,(2):120-121
笔者认为,制约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城市化弱质。改革开放后,制度性障碍在市场的冲击下,已逐步弱化,并显示出被消除的迹象和趋势,但城市化弱质仍然成为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障碍。一、城市聚集人口能力弱质,阻碍了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城市聚集人口的能力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城市聚集人口数量太少,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资料,1992年,美国城市人口为76%,日本为77%,英国为89%,法国为73%,加拿大为78%,中国为27.63%,1999…  相似文献   

8.
发展沼气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其荣 《技术经济》2002,21(3):10-12
一、农村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比重很大 ,占 75 %以上 ,约有 9亿多人口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农村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0 .2公顷 ,而薪炭林更少 ,全国薪炭林面积仅占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的城市化速度相对较缓慢,这就造成了当前农村人口仍然占我国人口的主要部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总体相对滞后,保障面较窄,保障水平偏低,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强,资金难以得到有力保证,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需要社保与商保互相结合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全国12亿人口中有近9亿在农村,这是一个基本的国情,然而全国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中农村市场的份额只占31.90%,5个农民的现金消费量才相当于1个市民的水平,过去5年间,我夫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为5.4%,1992年以来,每年有近800万人口摆脱贫困。1997年以来,购买力相当可观,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如果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七五”时间50%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增加3500多亿元的消费吕零售额。据统计,农村居民每增加消费支出1000亿元,将给整个国民经济新增加2000亿元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加3500亿元,将给整个国民经济新增加7000亿元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55%,这仅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初的水平,滞后15年,可见农村有着广阔的消费需求上升空间,启动国内需求的希望在农村。  相似文献   

11.
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2.92亿,其中农村人口为5.8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三农”问题却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吉元  胡必亮 《经济纵横》1995,(12):23-25,36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陈吉元,胡必亮(续上期)二、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从多方面影响着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它直接是一个劳动力使用问题。由于中国农村目前...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涵l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象主要包括四类人:(1)居住在农村的“纯农民”。这部分群体是农村人口中占有绝大比重,也是最弱势的群体,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2006年黑龙江省这部分群体有177乃万人。(2)乡镇企业的职工。这部分群体相对农村的“纯农民”,生活水平较好,对保障依赖相对弱化,但与城市人口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所以此部分群体也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内。2006年我省乡村就业人数944.3万人。  相似文献   

14.
"人流"是小城镇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方向。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经济评论》杂志社协办。来自国内外五十多所高校一百多位博士生,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对中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多学科视角的探讨,内容涉及国家治理与发展政策、农村经济与金融、农村产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问题、乡村治理、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农村人口流动、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服务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城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后,中国农村政策理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是把发展农村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是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8.
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动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学校的规模和布局以及教学质量等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农村人口流动、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学龄人口的减少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农村生源大幅度的减少,给农村的教育布局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生均教育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都市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与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镇地域;城镇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城镇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它起源于工业化,促进着现代化,带动着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统计因素与生物物理、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和文化因素相互关联,对环境变化起着重大作用。近来的人口统计趋势使得人们颇为关注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一淡水的影响。在过去70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倍,由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转变为农村和城市人口接近平衡,这一变化影响到人类用水方式和消费总量。80年代后期,人们对潜在水危机的担心开始高涨。在此背景下,无数的报告煽情地渲染所谓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