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湿地是地球上除海洋、森林以外的第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净化水体、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湿地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湿地每年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湿地微生物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使得湿地甲烷排放量持续快速增加,目前已占全球甲烷年排放量的30%左右。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
生物碳汇类型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中,占70%。为应对全球变暖,各国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除人工减排增汇外,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生物碳汇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生物碳汇主要类型有森林等陆生植物碳汇、水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碳汇、水生高等动物碳汇等等,各种类型生物碳汇功效不尽相同,各具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倡议、得到联合国支持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3日在莫斯科闭幕。尽管《京都议定书》没有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死亡”,但前景已显得黯淡。《京都议定书》并未列入大会议程,但这一旨在遏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其中有减排义务的国家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当年全球排放量的43.9%,离使公约生效所必需的55%还有11.1%的差距。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17%的俄罗斯是否批准,将决定着公约…  相似文献   

4.
从低碳到静脉的经济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经济导刊》2011,(3):36-37
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气候变暖,危及地球的生态系统平衡,威胁人类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圳氐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5.
2024年3月11日,欧洲环境署发布的《欧洲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指出,欧洲气候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快的大陆。同时,该报告还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欧洲在生态系统、健康、食品、基础设施、经济和金融五大领域面临的36项气候风险。其中,8项气候风险已经达到临界水平,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更多紧急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危机恶化。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欧洲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而极地放大效应、高空双急流、陆地特性等因素则进一步增加了欧洲的变暖速率。为应对气候变暖,欧洲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和措施,为全球气候事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风险,欧洲未来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升社会气候适应能力,降低极端气候危害。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利用统计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回归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加又是引起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节约能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显著,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一次能源仍将以煤为主。减少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迫切。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从国际形势、国内现状以及煤电系统三个层次出发,研究其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煤电系统CCS下成本分析的基本原则;介绍了煤电系统CCS下的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健 《经济》2010,(Z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张健 《经济》2010,(1):31-3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 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健 《经济月刊》2010,(1):31-31
从京都到哥本哈根,其目标是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以此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1992年以来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每年大约300亿吨;由于气候危害,70亿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园,这是一个人类几乎无法承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工业社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生产领域的无限扩张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追根溯源,这是由人类的消费活动引起的。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不加节制的消费欲望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因此,从消费角度入手,寻求解决气候变化之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采取经济、技术与法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在国际法层面提供了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并规定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气候应对法律制度以落实公约的执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虽然游离在《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以外,但为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应对国际国内减排压力,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本文介绍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重要内容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法规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新规的特征、发展动因和由此产生的国际国内影响,以期为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法律规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文章论述了农业与气候变暧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农业与温室气体增加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减缓全球变暖,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2,(1):13-14,16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温室气体、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在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里,二氧化碳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六氟化硫才是人类已知的最可怕的温室气体,其助长全球气候变暖的威力是二氧化碳的23 900倍。控制六氟化硫气体的无序排放,已经刻不容缓。因此,除了加强对新型绝缘材料的研发强度外,也需要提高全民对六氟化硫的科学认识,全面加强对六氟化硫主要应用行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人们逐渐接受的事实,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显著原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气中碳含量的增加与全球森林面积减少、化石能源燃烧增加的碳排放高度相关,但年均0.4%增速的大气中的碳含量是与按年均0.2%速度递减的全球森林面积存在显著的统计上的因果关系,乱砍滥伐、开发耕地等导致的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从而构成全球变暖的第一影响因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一直比较平稳,年增速在2.2%左右,它与大气中的碳含量的增加虽然相关,但因果关系统计上并不显著,也不是其格兰杰因果关系原因,这一结论与IPCC的报告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据此,我们提出中国应对全球变暖时谨防陷入"碳排放陷阱"。  相似文献   

18.
闻章 《资本市场》2007,(7):57-59
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当全球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日前在德国小城海利根达姆闭幕的八国集团会议,虽然在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一项妥协性协议,八国答应"认真考虑"到2050年使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提议,但由于该协议缺乏执行力度,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依然含糊不明。  相似文献   

19.
《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多项气候指标创下新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50%、64%和12%;2023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1.45±0.12℃;2014—2023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经达到了4.77毫米/年,比1993—2002年升高了一倍多。气候变暖导致2023年极端气候频发,地中海热带气旋“丹尼尔”是2023年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气象灾害,极端高温干旱气候还在欧洲、加拿大以及美国夏威夷引发了极具破坏性的山火。极端气候严重冲击了全球农业发展,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为应对气候变暖危机,各国应切实履行各自的减排承诺,加快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玉霞 《经济师》2006,(2):89-90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细则”,《京都议定书》旨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回望《京都议定书》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政治、外交、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对《京都议定书》生效提供了催生力,而经济“诱因”作用同样十分显著。我们认为,围绕《京都议定书》引发的思考,可以为转型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