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经济中就业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轨国家的再就业政策与实践经验 ,对我们解决失业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在我国 ,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规范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培训 ,提高职业介绍的数量和质量 ;在政府与社会的扶持下 ,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企业纷纷进行转轨改制的大趋势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并同时着重论述了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政策依据,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乡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其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需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此,欲解决我国失业问题,采取单一对策是很难奏效的,应综合运用以下对策:加快经济增长,积极扩大内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教育与培训力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张葵 《全国商情》2006,(9):114-116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由过去的企业保障体制改为社会保障体制,并建立了养老保障社会系统,普遍建立了个人账户,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探索讨论建立符合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成本的付出,这是经济转轨的必然。当前,社会成本主要表现在改革过程中国企经济效益下降、大规模失业下岗、通货膨胀、收入差距拉大等诸多方面,以及转轨时期利益主体碰撞产生的磨擦成本上。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认识如何降低社会成本和提高社会对转轨成本的承受能力,推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为迎接这一转变,保证新经济体制的顺畅运转,相应要求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吻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个调控体系应严格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采取间接调控的方式,利用计划、财政、货币、国家管制等手段来调控国民经济,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共同的来源,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调节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财政体制和社会保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的关系,就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探讨增强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转轨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财政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社会保障承担的责任有增无减,社会保障财政风险不断地加大。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对社会保障财政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可保证劳动者身体素质,稳定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增长;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有效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企的本质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和质的变化。国企的资源配置的市场方式决定了国企不能退出竞争性领域,因而,对竞争性领域中的企业改革是从市场角度出发的,不分情况笼统地说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应强调国企与非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当前国企改革的关键要着眼于整个市场制度的变迁,完善市场外部环境建设,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过15年的改革,我厂的产值、产量每年都以二位数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决了传统计划体制遗留给企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由于体制上的问题,许多难度很大的深层次矛盾并没解决。诸如政企职责不分,产权责任不明,企业所有者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企业长期存在的债务、富余人员及企业办社会负担等。深化企业改革,已迫在眉捷,1993年底陈德根厂长在厂职代会上的《厂长工作报告》中提出1994年六大任务第一项就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厂积极向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工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在已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成为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企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本身发展的要求。它是保证国家计划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因此,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为迎接这一转变,保证新经济体制的顺畅运转,相应要求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吻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个调控体系严格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采取间接调控的方式,利用计划、财政、货币,国家管制等手段来调控国民经济,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转变政府职能,使之将工作重点放到抓大事,搞宏观上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4.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体制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息信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其治理对策的重点是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有经济由传统政府管制向市场化转轨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体内容。而国有经济是含国企、财政和国有银行在内的有机体。国有经济转轨必须从财政、国企与银行三维角度予以系统分析。一、国企、财政和国有银行:传统国有经济的“三套马车”体系基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始终是按照国家计委点菜、财政银行配菜、工业包产、商业包销、物资统配、财务统管、农业剪刀差、工人低工资、剩余高积累、企业办社会的轨迹运行,财政、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都受国家计划严格约束并相互关连,形成国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中国的失业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仅次于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第二号经济任务,同时更意味着中国失业保障的沉重负担。因此,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而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失业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环节。构建失业保障监测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失业保障与失业状况、就业形式、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存在着的极其密切的关系,科学地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硬核”,国家经济转轨面临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尽快建起市场经济的体制“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局部产权制度真空,造成的社会产权普遍残缺是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这种产权普遍残缺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国应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完善法制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主体产权制度,顺利完成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它利于重新确立国家和企业在社会保险中的地位及职责,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人才资源、社会资源柏优化配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具体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统筹安排社会保险基金;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建立城镇失业保险金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杨秀亚 《新智慧》2004,(3B):52-52
社会保障税是政府为了向社会成员提供养老、失业救济、健康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筹集基金而专门开征的税种,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资金来源。它与社会保障体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法不健全;覆盖面窄;资金缺口大;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面对新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中的失业和贫困加剧等问题,对策应是: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反贫困社会服务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增值;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